大国语言关系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当今全球化浪潮下的跨文化现象,尤其不可忽视的是中文(汉语)和英语这两大语言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前者是母语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人数约1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5[6]),后者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跨国通用语言(约13亿-15亿[7])。当这两种伟大的语言走到一起,注定应该要发生些什么?是一个同化、吞没另一个?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还是彼此接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 跨文化现象 语言间的吸收/借用 文化自信
  英语是一门伟大的语言,汉语(中文)也是一门伟大的语言,当两门伟大的语言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呢?
  早年,大约100年前,中国还积贫积弱的时候,中文和英语相遇,是一场遭遇战,产生了许多如“洋泾浜英语”那样的Pidgin English。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同英美等发达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越来越自信。中国人在学英语的时候,也越来越灵活主动,越来越富有创造性。
  最近一段时间,英语接收了许多来自中文文化圈的新词/新短语/新成语/习惯用法。这些新词/新短语/新成语/习惯用法,不再被人们冠以洋泾浜的分类,而是认可、接受,并乐于使用。比如,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中间,或者一些经常往来于中国和欧美之间的英美人士中间,就常常看到一些很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新词/词组/习惯用法”:
  (1)dama (大妈) [4]
  (2)tuhao (土豪)
  (3)baizuo (白左) (2017年新收入美国网络俚语词典) [1]
  (4)netizen (网民) [构词来源:net(网) + -izen(居住者)] [2]
  (5)geilivable (给力)
  (6)coffee bar(咖啡吧)[2]
  (7)No-Zuo-No-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于2014年收入美国网络俚语词典。)
  (8)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9)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10)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检视和分析这些中英两种语言接触后产生的新词/新短语/新成语/习惯用法,发现他们有以下一些特点:
  1. 表意复杂
  2. 结构趋于复杂
  3. 内部结构遵从英语构词法,
  4. 如果中文的结构更简洁,则采用中文的内部结构
  5. 有很多条目,对于不熟悉中文的人而言,已经很难发现其中的中文痕迹
  前面所列举的几个新词/新短语/新成语/习惯用法,都兼多种上述特点。以下简单讨论之:
  (1)dama: 經济和人格独立的有钱的女性,出手阔绰,文化修养上可能还欠缺一些火候,买买买时经常让卖家“情何以堪”。
  dama(大妈)这个词是从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的,黄金价格短期回调但长期看涨,中国大妈看准时机果断出手买进黄金,结果硬是让本来直线下跌的黄金价格立刻企稳,虽然后来黄金价格还是一路阴跌,大妈纷纷被套,但大妈们都相信,短时被套是无所谓的。
  如果自己身边恰好有这样一位 “大妈”,彼此很熟悉,甚至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用“大妈”这样的词称呼她或谈论她,往往是不妥的,这样似乎是说她“钱多人傻”。
  相反,如果是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彼此也不了解,仅仅是因为知道或看到过她“出手阔绰”,或者期望她“出手阔绰”,这样称呼她,则往往是表达一种尊敬的意思。毕竟,“谁不愿意有一个女土豪做朋友呢?”
  (2)tuhao: 土豪。与dama(大妈)类似,不特指男女,一般指男性,男女不确定时也可使用。
  (3)baizuo:白左。已经被收入词典(2017年)。在许多论坛中谈及世界性话题时常看到这些词。不过说实话,自我感觉很难准确理解其含义。遂说明其深奥。再者,直接提及肤色的词,很容易触碰西方“政治正确”的敏感神经,还是少用为妙。你大可以喜欢白胡椒,或者红苹果,黑芝麻糊,还有黄土高原上的窝窝头。但切记不要把色彩和人相提并论。Remember: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斗胆预测一下,不远的将来会不会出现:bai-correct (白人(总是)正确)?
  (4)netizen:网民。意义直白,但要不是词典中注明[2],硬是没看出来这是一个来自中文的词。
  (5)geilivable: 给力。首先,构词形态上很有英语的“范”,是不是?用英语解释:“not disappointing”, “just the way as much as I expected”, “even if I could not do better than you”.
  (6)coffee bar:咖啡吧。维基百科词典注明,该词条源自中文的影响[2]。难以置信吧?
  (7)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会死。(于2014年收入美国网络俚语词典[1]。)
  一看就想起了英语中另一个历史悠久的谚语:“No pains, no gains.”(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两者在字数,词数,声调和节拍上都很吻合。中国人谈话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出现“禁词”、“忌词”(die),然而,现今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人,一些事,如果太顾及颜面,太讲究“点到为止”,往往词不达意。还好,西方人讲话就比较直接,有什么说什么,不用有那么多忌讳。于是乎,就有了这样的表达方式:
  At first, most British people thought it was no more than a game, but it turned out to be real. Brexit succeeded. No-zuo-no-die.   最近在English 中还经常看到形如“No … no problem.”的结构,前后两个“No ——”之间是一种让步状语的关系,表示“虽然…… ,也不是问题”的意思。试比较:
  No-Zuo-No-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No pains, no gains.(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No idea? no problem!(没有创意吗?没事!)(常见于励志口号中)
  No money? no problem!(缺钱吗?不是问题!)(VC领域天使投资人寻觅年轻创业者的广告)
  (8)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相当于说:“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Not have seen you for so long, …”。相比之下,“long time no see”擺脱了沉重的语法、时态的桎梏,脱口而出,更能体现出“喜出望外”的感觉,如果双方都是华人,又多了一层“他乡遇故知”的含义。全是英语的单词,大家都能听懂,没有外人,大家都是朋友。
  (9)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词法上,4个单词,符合中文成语4字结构。读音上却可以(近似于)看成是7个完整的音节(一个完整音节=一个辅音+一个元音/响度较大的浊辅音如l,n,m等),结构上有一种中文七言律诗的美感。尽管从英语内在的结构上讲,一个并列结构,却又缺少and,but,or这样的连词,略有不足。但从已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来看,应该理解为是中文的美感征服了英语的规则。
  (10)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用多说,谁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中文本身朗朗上口,其寓意也是普世的。谁说学了英语就一定会崇洋媚外呢?谁说身为海外游子就一定是忘了故土乡音呢?到了“开枝散叶,为人父母”那一天,谁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呢? 相比“学院派”的版本,这是其民间的版本,反而保留了更多的中文的韵味。
  以上这些新近出现的词/词组/习惯用法,已经被至少一部拥有相当知名度或权威性的英美词典收录,这些词典既有网络的,也有传统的,如美国网络词典(Urban Dictionary),维基百科词典,牛津词典,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虽未明确收入,却也被频繁使用的,如:
  seven up eight down(七上八下)[3]
  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
  wind flower snow moon(风花雪月)
  morning three night four(朝三暮四)
  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
  Guangchangwu(广场舞)[5]
  其他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 不胜枚举:
  paper tiger(纸老虎)[2]
  Chang’E(嫦娥)
  YuTu(玉兔)
  Great Wall(长城)
  facekini(脸基尼)
  纵观以上这林林总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1.英语是一门伟大的语言,海纳百川,为我所用,“强大而自信”。由表及里,可以推知其背后的英美文化也应该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正是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和特点,英语才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在个别英语国家中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倾向:如英国要脱欧,美国要退出巴黎协定;但作为看客,我们可以宽容同时也较为客观地将这些倾向界定为一些个别的偶然的因素使然(英国要脱欧可以理解为一次玩砸了的高级行为艺术,而美国退出巴协则可以理解为一次强者书写历史的典型案例)。(参见另一个最近的新词:“城会玩”。)长期来看,我们仍然认为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英语则是全球化时代事实上的多国通用语;这一现象也将继续。
  2.中文也是一门伟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语言,不难理解,中国文化也应该是一种伟大的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时间(相当于近5次8年抗战、6次二战的时间跨度)里,在全中国范围内,几乎是从政府到民间,从学校到家庭,从汉族到所有少数民族,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到每一家公司、企业,都在认真的学习英语,真诚的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专家、朋友;几乎在每一间卡拉OK歌厅里,都可以点唱到时下流行的英文或其他外文歌曲;国家电视台的歌手选秀节目中,歌手如果不能单唱几首英文歌似乎也不能走得很远;大街上为鸡毛蒜皮争吵的路人,不时来一句:“hold住,hold住”,似乎也更能占领道德制高点。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13亿人民,主动、自信的学习使用英语,这种开放的力度和气魄,甚至让白宫的智囊团也感到吃惊——他们中的个别同事曾经指责,说“‘孔子学院、课堂’是中华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入侵’”。但一经提醒,对比中国对英语文化的态度和政策,他自己也觉得有失风度、小题大做,不禁哑然失声,最后不了了之。正是在这种深度的交流和碰撞中,中国了解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融入了世界,也让地球这座人类的家园打上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英国和美国以及其他英语国家也是伟大的国家。我们衷心地祝愿我们大家都一致携起手来,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US] Urban Dictionary: 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
  [2] 中式英语 -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式英语
  [3] 中式英语和日式英语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893323078600964.html.
  [4] 土豪、大妈进牛津英语词典,十年“试用期”启程https://www.ithome.com/html/out/80055.htm.
  [5] 外媒创造“广场舞”英文单词网友直呼惊呆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1-12/5489942.shtml.
  [6]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7 maps and charts - The Washington Post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rldviews/wp/2015/04/23/the-worlds-languages-in-7-maps-and-charts/、
  注:华盛顿邮报网页打开时较慢,可参见英文《独立报》对该文的转载链接The world′s languages, in seven maps and charts | The Independent.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the-worlds-languages-in-seven-maps-and-charts-a6791871.html.
  [7] 英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zh.wikipedia.org/wiki/英语.
其他文献
2007年6月7日,光大银行成功地举办了一场企业年金同业机构客户座谈会,会议主题是光大银行在企业年金业务上的综合实力和服务特色,摸索光大银行与同业机构在企业年金业务领域
摘要:2015年5月我参加了河南省戏曲尖子演员培训班,有幸认识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声乐教授刘宽营老师。在此期间我抽时间跟他学习戏曲声唱的发声方法,本人深感收益匪浅。现将我在学习戏曲声唱中关于如何解决“喉头上提”的毛病问题与如何克服和解决问题的点滴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戏曲;声唱;喉头上提;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4
曹植一生主要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个时期,其诗歌创作不同的生活境遇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格.儒道两种思想在曹植身上相互融合,但儒道这两种思想在曹植的身上是变化的,是流
摘要: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基本建成我国文化服务的公共体系,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这是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而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及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将主要以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基点,对图书馆事业建设问题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图书馆;图
摘要:现代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辨伪思想非常值得重视,主要体现在其“伪书虽伪,不可尽废”和“好古深思,不为所迷”等辨伪原则方面,也体现在其多管齐下、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系列辨伪方法。以求真为目的,张舜徽将辨伪之学提高到了治学根本这个高度,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对待,这在中国文献学史上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关键词:张舜徽;辨伪;思想    张舜徽先生是现代重要的文献学家,其在目录学、
视角研究始于20世纪初,是叙事学研究的重点,儿童视角作为视角研究的分支,通常利用儿童纯洁和平等的眼光去展现成人世界的无奈与悲剧.《微物之神》以双胞胎兄妹的视角展现了来
摘要: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背后是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内涵,它追求真、善、美,而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禅学的“梵我合一”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绘画艺术。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从官方到非官方的展览作品上,工笔细致的作品占据绝对数量。成为当代工笔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人们对于这种肌理语言也从起初的排斥变成了包容接纳直到现下的鼓励和提唱。本文试通过对传统壁画肌理质感的
背景rn2002年11月1日本来是一个不会引起新闻界注意的日子。但是,从这一天开始正式实施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国各地媒体热烈“炒作”。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