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对如何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曾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作为教育主力军的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建筑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老牌专业,随着近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更是紧缺。
如何在让建筑专业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广博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筑类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科技兴国”战略目标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
一、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1.创新意识淡薄,依赖性强
创新欲望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一种动机,现在的学生对新事物富有兴趣,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但创新意识淡薄,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而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且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不够积极主动。
2.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
学生的思维都很敏捷,但发散性思维不够,主要表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但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灵感的火花,对所学的知识缺乏独立见解,不敢质疑权威。逻辑性思维差,推理判断的能力一般,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课下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思考。
3.创新实践少,缺乏创新技能
大部分学生很少参与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很少参加学术会议、讲座交流等活动,很少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更没有发表过科技论文。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只是一知半解,不善于发现问题,知识拓展意识差,动手能力又弱,积累的各项技能就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相应较差。
二、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与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学校角度出发,影响和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不够重视。学校及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缺乏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机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正确引导。其次,学生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和锻炼的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需要学生自身有意识地养成主动进行创新的习惯。
(2)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死板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主渠道。但多年来,很多高校过多地依赖课堂教学,甚至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加之部分高校将理论课、实习课分段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实践环节缺失。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思想重视程度、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单位管理、实践时间、实习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高校为了节约教育成本,完全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没有能真正贯彻下去,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和锻炼机会。
三、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任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创设自主互动型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闪光点予以肯定和支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全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增加技能展示方面的比重,如工程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模型制作等,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指导作用,领引学生向创新方向发展。
2.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实验的题目和要求,自己设计试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仪器,经指导老师审阅批准后,自己独立完成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不可缺失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总结可以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正真落到实处。经常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建筑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依托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和活动是建筑专业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和活动,通过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在比赛的摸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热情推动创新活动持续开展的保证。高校应当重视并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加科技创新与发明活动的热情。
加强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建筑行业适应时代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从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搭建创新平台,发展创新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会学”“会做”提升到“会思考”“能创新”的层面,开拓出一条新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邹艳,谭平,刘婷婷,田娟荣,秦纪伟.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36~39
[2]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4~336
关键词:建筑;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曾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作为教育主力军的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建筑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老牌专业,随着近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更是紧缺。
如何在让建筑专业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广博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筑类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科技兴国”战略目标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
一、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1.创新意识淡薄,依赖性强
创新欲望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一种动机,现在的学生对新事物富有兴趣,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但创新意识淡薄,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而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且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不够积极主动。
2.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
学生的思维都很敏捷,但发散性思维不够,主要表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但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灵感的火花,对所学的知识缺乏独立见解,不敢质疑权威。逻辑性思维差,推理判断的能力一般,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课下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思考。
3.创新实践少,缺乏创新技能
大部分学生很少参与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很少参加学术会议、讲座交流等活动,很少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更没有发表过科技论文。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只是一知半解,不善于发现问题,知识拓展意识差,动手能力又弱,积累的各项技能就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相应较差。
二、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与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学校角度出发,影响和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不够重视。学校及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缺乏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机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正确引导。其次,学生自身缺乏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和锻炼的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需要学生自身有意识地养成主动进行创新的习惯。
(2)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死板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主渠道。但多年来,很多高校过多地依赖课堂教学,甚至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加之部分高校将理论课、实习课分段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实践环节缺失。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思想重视程度、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单位管理、实践时间、实习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高校为了节约教育成本,完全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没有能真正贯彻下去,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和锻炼机会。
三、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任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创设自主互动型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闪光点予以肯定和支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全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增加技能展示方面的比重,如工程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模型制作等,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指导作用,领引学生向创新方向发展。
2.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实验的题目和要求,自己设计试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仪器,经指导老师审阅批准后,自己独立完成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不可缺失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总结可以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正真落到实处。经常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建筑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依托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和活动是建筑专业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建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和活动,通过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在比赛的摸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热情推动创新活动持续开展的保证。高校应当重视并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加科技创新与发明活动的热情。
加强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建筑行业适应时代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从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搭建创新平台,发展创新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会学”“会做”提升到“会思考”“能创新”的层面,开拓出一条新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邹艳,谭平,刘婷婷,田娟荣,秦纪伟.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36~39
[2]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