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法律的角度,结合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思考了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包括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内涵,结合我院实情,探寻依法执教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依法执教
  一、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国家兴办教育的目标和对教师的要求,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律规定。我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因而高职课堂教学不是任意的,必须依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所以,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法定职责。这既是宪法和教育类法律对于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法治意识,对学生、社会影响深远。教师要带头遵法守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选择当老师,就要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尽到教书育人的义务。政府要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决定,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此为里程碑,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间”。然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法治时间”并未到来,网络上关于脱离法治轨道的教学事故屡见不鲜。这些事例说明教师严重缺乏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内涵
  十八大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高职教育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依法执教有著密切的联系,成功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依法执教。所谓依法执教,就是高职教师在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教育类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使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法制化。其含义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有具备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以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依法执教:1.依法执教的主体是高职院校教师。法律通过立法工作得以颁布,最终要靠每一个公民遵守,法律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高职院校教师是法律的传播者和守法示范者,学生的法律素养来源于教师高水平的依法执教。2.依法执教的依据是宪法和教育类法律法规。目前,我国颁布生效的法律法规数目庞大,不可能都作为依法执教的法律依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教育类法律法规的依据。从1993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与高职院校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都是依法执教的法律依据。3.依法执教的目的是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针对高职院校,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三、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重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师的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法律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具备法律意识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法律权益大体分为两类:首先,教师作为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益。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劳动权和休息权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均享有以上权利,如果教师权益遭受侵害,还享有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权益被侵害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选择与相对人发生直接的暴力对抗,结果大多对教师不利。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缺乏公民应具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其次,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应该享有相应的法律权益。《教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要依据《教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利用相关法律保障自身权利。
  (二)校内外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教师相对于学生不应享有特权,轻视甚至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应该禁止。教师学生都是公民,是法律上平等的主体,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各项权利。据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保障学生的法律权利,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人格尊严权大致包括姓名权、名誉权、健康权和隐私权。教师在工作中要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侵害学生的人格尊严权。重视学生健康权,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要反对对学生健康权不作为的行为。有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异常情况不管不问,对学生危险举动不加制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加排除,都可能导致侵害学生健康权的结果。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超越法律界限,侵害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
  2.保护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学生在学习期间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是,教师不能根据学校制度侵犯学生人身自由权。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而制定,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也不得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针对学生的该项权利,教师要杜绝两种行为。一是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甚至对学生非法拘禁。二是对学生进行搜身。
  3.保障学生的财产权。我国宪法、民事法律及教育法都明确要保护学生的合法财产权益,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得违法该项规定,侵害学生财产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教育教学中常常出现因教师无视学生财产权而发生教学事故的事例。教师的违规行为有几种情形:违法违规收费;没收学生财物;损坏学生个人物品等。教师应该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合法财产权益,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处理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2.
其他文献
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教育孩子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努力,除了学校和社会教育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家长责任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教育孩子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努力,除了学校和社会教育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作为父母,从孩
摘要:部分高校转型为地方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关系着专业建设,大学物理改革也迫在眉睫。大学物理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少,与专业知识相脱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基础差,积极性不高等现象。通过优化教学大纲,结合专业需求,联系生活现象,提高课堂趣味,实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而要达到“乐学”这一层次,途径不一因人而异。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幽默在构建快乐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从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怎样创设幽默氛围等方面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语言素养语文课堂幽默语言素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备受关注,中外皆是这样,这一现象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圣人孔子就说过
依法治校是目前学校管理的共同趋向,其核心是建章立制并刚性执行。但面对学校中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理想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刚柔相济,即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完美结合。就此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  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刚柔相济一、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习惯于“经验管理”。所谓“经验管理”就是校长及其管理团队依靠长期形成的的管理习惯和传统来运行管理的模式。因为学校自身相对封闭,人员流动也较少
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初中生师徒结对合作学习,由学生与学生所结合的师傅与徒弟管理对子,以老带新、以优带差,以强带弱,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促进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完成学校教育中的养成教育目标。改变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学生管理的主动性,提高合作管理的高效性,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
美术教学在小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从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合作学习个体学习小学美术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或许标准很多。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特点是教师出彩、学生更出彩。这一段时间我加入国标本小学美术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和录像课的录制工作,完成了《海洋怪兽》《我做的海洋生物》《罐和壶》《桥》四节陶艺课
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惩治制度历史悠久。流放制度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绽放出璀璨的文化异彩。  流放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贡献  历朝历代,流放者中既有贩夫走卒、平民百姓,又有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甚至于皇帝,改朝换代历史变革中,更有无数精英融入到流放者的大军中,这些流放的精英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造就着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书写着史诗和无数动人的传说
小学生认识世界局限性较大,尤其寄宿制小学学生因其生活环境所限,缺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不善于积累素材,加之作文训练时,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编、抄、套”等现象比较严重。  寄宿制小学作文题材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观察、思考、表现等能力,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
摘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只有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教化之道,才能让当代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当代教育 文化基因 道德修养  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产生影响,所以教学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它更是指向未来,终极目标是矫正和调控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小学数学课改反思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