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业管理可以结合学校实际,从以下的五个“效”进行思考。
第一,效益。就是师生通过作业活动得到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关于作业“目标”的问题。通过作业活动,要想让学生收获什么,教师在作业设计和管理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要我们对学情针对性、目标达成性、过程可行性和载体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和方案设计。
第二,效力。怎样让作业活动发挥训练功能?
这是作业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思考。教师不应当是练习册、练习卷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当做专业的作业规划设计者。要善于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设计有针对性和发展性的作业,要善于拣选和整合练习册以及其他习题资源,合理布置练习内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经历愉悦的学科体验。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作业的被动接受者,不只是作业任务的完成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应该是作业的设计者。
第三,效率。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扎实牢靠的训练。
1. 我们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基本速度吗?一个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次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一般题型的书写量或时间量是多少?我们曾经做过“四年级语文作业校内完成情况”的调研。作业内容包括抄写古诗词、抄写课文中词语、默写、写简单读后感等四项。大部分学生能在30~40分钟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及时完成。像这样的基本情况,我们是否清楚?
2. 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这个年龄的学生能够理解和完成的?一些教师尝试着给学生布置新颖别致的特色作业,折腾出不少新花样。刚学了诗歌,就让学生仿写诗句。那些被广为传诵的名家诗篇,岂是干坐在教室里就依葫画瓢的?这些学生的观察和阅历还早着呢。熟读成诵不就行了吗?
3.是不是真正重视了学生作业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责任意识和一般能力。常规作业,应按时完成,不允许磨蹭拖拉;一般的作业错误,什么时间内,以什么样的方式及时订正,需要养成习惯。有一位教师教给学生三个字——“对、好、快”,简明有效的要求,坚持了几年,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甚至练成了这些学生长大成人后,做事干练的行为风格。
第四,效果。让师生的作业成果能“看得见”。
这是和作业目标相对应的。我们的作业成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见”?
首先是让学生看得见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中的思考和热情都被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亲近感,从而爱上作业。
其次,积极开展学校和班级里的作业主题展示展评活动。让师生把优秀的作业成果从书包里和教师的办公桌上拿出来,把出色的、新颖的、有创见的答案、精彩的习作、巧妙的解题思路等展示出来,大家进行评点,让学生的热情和才智从作业本中散发出来,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借鉴;把教师们的成功好经验“晒一晒”,在全校进行展示与分享。
其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启发学生发现、体会和分享良好的作业训练给大家带来的改变——培养了良好的读、写、算等智力生活方式,形成了许多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智慧思辨的能力,我们在共同前进。
第五,效用。学以致用——寻求作业活动的长期价值,对于学生的生活意义。
这主要是着眼于教师作业设计层面。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业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不要让学生去学不切实际的“屠龙刀法”,而是要学“唱念坐打”真功夫,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活价值。例如,在一节观摩课上,教师教学《爱如茉莉》一课,他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道“爱如( ),爱如( )”的填空和说话练习。这是一道看似能够引发学生联想的题目,但是实际上还停留在凭空想象和概念性的填空上。为什么呢?因为课文中作者的“爱如茉莉”感受是源自于具体动人的情境和事物,而这道题的抽象形式反过来并不能启发学生联想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最多是模仿影视剧中的台词说说而已。后来课堂上的学生回答也证明了这一点:“爱如大海,爱如高山”“爱如烈火,爱如暖阳”等等。与其空谈“爱如大海”,不如请同学们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恩恩爱爱,再写写、说说,让学生从文本到生活走一个来回,既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又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语文能力上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第一,效益。就是师生通过作业活动得到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关于作业“目标”的问题。通过作业活动,要想让学生收获什么,教师在作业设计和管理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要我们对学情针对性、目标达成性、过程可行性和载体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和方案设计。
第二,效力。怎样让作业活动发挥训练功能?
这是作业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思考。教师不应当是练习册、练习卷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当做专业的作业规划设计者。要善于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设计有针对性和发展性的作业,要善于拣选和整合练习册以及其他习题资源,合理布置练习内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经历愉悦的学科体验。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作业的被动接受者,不只是作业任务的完成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应该是作业的设计者。
第三,效率。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扎实牢靠的训练。
1. 我们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基本速度吗?一个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次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一般题型的书写量或时间量是多少?我们曾经做过“四年级语文作业校内完成情况”的调研。作业内容包括抄写古诗词、抄写课文中词语、默写、写简单读后感等四项。大部分学生能在30~40分钟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及时完成。像这样的基本情况,我们是否清楚?
2. 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这个年龄的学生能够理解和完成的?一些教师尝试着给学生布置新颖别致的特色作业,折腾出不少新花样。刚学了诗歌,就让学生仿写诗句。那些被广为传诵的名家诗篇,岂是干坐在教室里就依葫画瓢的?这些学生的观察和阅历还早着呢。熟读成诵不就行了吗?
3.是不是真正重视了学生作业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责任意识和一般能力。常规作业,应按时完成,不允许磨蹭拖拉;一般的作业错误,什么时间内,以什么样的方式及时订正,需要养成习惯。有一位教师教给学生三个字——“对、好、快”,简明有效的要求,坚持了几年,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甚至练成了这些学生长大成人后,做事干练的行为风格。
第四,效果。让师生的作业成果能“看得见”。
这是和作业目标相对应的。我们的作业成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见”?
首先是让学生看得见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中的思考和热情都被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亲近感,从而爱上作业。
其次,积极开展学校和班级里的作业主题展示展评活动。让师生把优秀的作业成果从书包里和教师的办公桌上拿出来,把出色的、新颖的、有创见的答案、精彩的习作、巧妙的解题思路等展示出来,大家进行评点,让学生的热情和才智从作业本中散发出来,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借鉴;把教师们的成功好经验“晒一晒”,在全校进行展示与分享。
其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启发学生发现、体会和分享良好的作业训练给大家带来的改变——培养了良好的读、写、算等智力生活方式,形成了许多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智慧思辨的能力,我们在共同前进。
第五,效用。学以致用——寻求作业活动的长期价值,对于学生的生活意义。
这主要是着眼于教师作业设计层面。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业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不要让学生去学不切实际的“屠龙刀法”,而是要学“唱念坐打”真功夫,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活价值。例如,在一节观摩课上,教师教学《爱如茉莉》一课,他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道“爱如( ),爱如( )”的填空和说话练习。这是一道看似能够引发学生联想的题目,但是实际上还停留在凭空想象和概念性的填空上。为什么呢?因为课文中作者的“爱如茉莉”感受是源自于具体动人的情境和事物,而这道题的抽象形式反过来并不能启发学生联想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最多是模仿影视剧中的台词说说而已。后来课堂上的学生回答也证明了这一点:“爱如大海,爱如高山”“爱如烈火,爱如暖阳”等等。与其空谈“爱如大海”,不如请同学们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恩恩爱爱,再写写、说说,让学生从文本到生活走一个来回,既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又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语文能力上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