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地觅食(外二篇)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跟在长眉驼后面,感觉自己很像一个牧人。长眉驼们吃草,我看沙漠,看雪山,看两只鸟儿鸣叫着谈情说爱。一转身,我发现长眉驼们已经走出很远。我原以为,地上有草,它们可以吃一会儿,不料它们转眼间便把我扔在了后面。被它们扔在身后的不光有我,还有沙丘、草丛和石头。它们的身躯太高大了,有很多东西都被它们一跃而过,变成寂静世界中的沉默者。
  我赶到它们身后,紧紧跟上它们。说实话,被它们扔在后面便觉得颇为孤独,甚至有一种恐惧感在内心漫延。我想,在很多放牧的日子,牧人与牧畜们之间其实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人与畜彼此调解着对方的生活,时间久了,放牧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人畜共存的那种和谐和默契。游牧——这赤野蛮荒之地的古老生存法则,就这样维持了下来。所以,每一个放牧者到了这里,都自觉不自觉地坚持这一法则。慢慢地,人和牲畜变得像石头一样沉默。风从一个地方刮过来,又向另一个地方刮过去。就在风来来去去之际,地上的草绿了、青了、枯了,大雪也就落下来了。不管是人还是牲畜,顺应了一种规律,时间便也就过得平静而又舒缓多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一代又一代牧人在沙漠中完成生命的担负,然后又一一老去。
  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长眉驼只吃一种草。怪不得它们跑得这么快呢,原来它们在寻找草。这种草很少,往往走很久都找不到一株。找到之后,它们视如神物一般对其凝视片刻,然后从鼻孔里喷出鼻息,将草叶上的灰尘吹去,再伸出舌头慢慢将草叶卷入口腔里。它们嚼草的速度很慢,口腔里有“咔嚓咔嚓”的声音。沙漠中寂静无声,这种声音便显得很大,像是这些长眉驼的到来终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沙漠。也许沙漠中的很多东西都在沉睡,在等待着富有灵性的生命来唤醒。
  我有些好奇,被长眉驼视若神物的究竟是什么草呢?脚边有一株,我蹲下身细看,这种草的叶子很少,而且还长在全是尖刺的枝上,长眉驼们要吃到草叶,先受到尖刺的威胁。但长眉驼们的舌头似乎很灵敏利落,总是巧妙地伸过去把草叶卷入口中。也许,这残酷的觅食现实早已教会了它们生存的技巧,那些尖刺已算不了什么。
  长眉驼把枝上的叶子吃干净后,卧下又去吃根部的叶子。根部实际上也就两三片叶子,完全可以将其忽略,它却小心翼翼将头伸过去,把草叶卷入了口中。它的头几乎贴在了沙土上,那几根有尖刺的枝划在它脸上,出现了明显的划痕。吃完之后,它站起身子又往前走了。如果不是我亲眼见到,我又怎能相信一只高大的长眉驼为了两三片叶子屈下了身躯?在平时,长眉驼们遇上再大的风沙都不会低头,但为了生存,它们却无比艰难地让自己的嘴伸向了那两三片叶片。在这一刻,我看见了生命的艰辛,同时也看到了在这种艰辛中体现出的不屈。
  下午,我再次看到了长眉驼为生存而表现出的一种艰辛。一只母驼带着两只小驼在沙丘中间不停地转来转去寻找草吃。草很少,它即使寻找到草,也只是为了两个小生命,自己几乎没吃上一口。它们就这样不停地在沙丘之间转来转去,把一个小范围重复着转成了一条艰难的长途。我从母驼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茫然,但同时也看到了一种不屈。我想,我只能从长眉驼的眼睛里看到这种茫然和不屈,而我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便是隐藏在背后的爱。
  终于,母驼找到了一株草,但它和两个小生命今天的运气实在太差,就在它们刚刚把头要伸过去时,一只高大的长眉驼却已经把头伸到了那株草跟前。母驼眼里充满了无奈,两个小生命眼里充满了失望。我不知道长眉驼们之间有没有交涉,或者说,它们之间会不会产生一点同情。总之,这只高大的长眉驼横蛮地把自己的身躯立在了它们面前,嘴里“咔嚓咔嚓”地吃着叶片。母驼和两个小生命绝望了,不得不转身离去。
  茫茫沙漠,它们去哪里觅食?
  一只不知叫什么名字的动物已倒地多日,只剩下了白森森的尸骨。两个小生命好奇地跑到跟前,用嘴去拱。尸骨下本无草可吃,但它们却甚为好奇,拱着尸骨玩得很开心。驼在一旁默默看着它们,眼睛里有了一层怜悯,同时也有了一层酸楚——作为母亲,今天带子女出来却一无所获,它内心一定很不好受,但看着两个小家伙这么高兴,它便让它们先玩一会儿,不急着带它们去觅食了。看着它,我突然觉得它身上在这时显示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母性。
  玩了一会儿,它们才想起妈妈,回到了它身边。它们又往另一个沙丘走去。别的长眉驼都因为有草吃而停住了脚步,只有它们得继续往前走。行之不远,它们运气转好了,找到了一株草。两个小家伙高兴极了,张嘴“咔嚓咔嚓”地吃了起来。母驼一口都不吃,只是站在一旁看著两个爱子,一副很满足的样子。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吃完了,回到了母驼身边。一株草的叶子转瞬间都不见了,只留下了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但母驼从这光秃秃的枝条上仍然看到了希望,它卧下身子,把嘴伸过去啃两个爱子忽略了的残叶,它甚至把它们啃过的地方又啃了一遍,将残剩的一点点叶根啃进了嘴里。有半片叶子藏在几根尖刺中间,两个小家伙怕受伤而放弃了,母驼却看成了一口不可多得的美餐,跪下前腿,把嘴伸到刺跟前,然后伸出舌头巧妙地把叶子卷入嘴里。为了吃这一片叶子,它神情严肃,似乎在举行着一场神圣的仪式。
  它们将草叶视若神物,所以它们甘愿为其跪下。
  鹰眼里的世界
  鹰眼里的世界与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先拿捕食来说吧。鹰从来不和别的动物或飞禽抢猎物。鹰捕取猎物时始终悄无声息,从来都不会让他者发现自己。鹰十分注重捕取猎物的地方,它们对捕取猎物的地方要求有两个。一、隐蔽。必须有树林或石头将自己隐蔽起来,它们才愿意出击。二、远离人或其他动物。如果它们捕取猎物时发现有人和动物在附近,就会马上放弃,并迅速离去。从此以后,它们再也不会光顾那个地方。
  捕到猎物后,它们会迅速将其吃掉,然后把残剩物埋起来,谁都看不出在那个地方曾进行过一场饕餮。不光如此,鹰还绝不重复在同一地方捕取猎物,它们的记性很好,不论多么好的猎物出现在上一次捕取过的地方,它们都会无动于衷,哪怕被饿得饥肠辘辘,也不突破自己的操守。   有的动物和人一样喜欢凑热闹,一旦有动物把另一者咬伤或咬倒在地,就会有一大群动物跑过去看热闹,其中也包括被咬者的同类。倒下者必然就成了站立者的食物,它们的身体被撕咬得血淋淋的,而果腹者似乎很喜欢血腥,吃得很高兴。在旁边看热闹的动物,包括毙命者的同类都被血腥刺激得很兴奋。在动物界,互相之间的伤害似乎并不是残忍,而是一种游戏。
  鹰看见这一幕后会转身离去。它们不喜欢热闹,凡是有热闹的地方,总是看不见鹰的影子。也许,鹰不愿看见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所以它们更不愿意让这个世界上太多的眼睛看见自己。当它们从热闹的地方抽身而去,留存在内心的便永远是它们最喜欢的东西。
  鹰在下雨天从不飞动。有经验的牧民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下雨天有鹰在天上飞。鹰对雨的感觉和蚂蚁一样准,往往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鹰却已经知道要下雨了,为此它们会早早地归巢。等到天空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鹰已在温暖的巢中闭目假寐。
  鹰并不惧怕雨水,但它们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从不让雨水把羽毛淋湿。如果遇上阴雨天,鹰往往要在巢中待很多天,不知不觉肚子就会饿得饥肠辘辘,但它们会一直忍耐下去,哪怕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所有的动物其实都不愿在下雨天外出觅食,但很多动物会在被饿得实在无法忍受时,冒着大雨出去觅食。大雨很快会把它们淋湿,身上的毛沾在一起,像是刚刚被什么袭击过似的。鹰看着它们的样子,内心对它们充满了不屑。鹰并不是没有怜悯之心,它知道它们会因为忍受不了饥饿而被弄得很狼狈。果然,它们在山坡上滑倒了,轻的沾了一身泥,重的摔断了腿,“呜呜呜”地嘶鸣。还有的动物会因为饥饿难忍开始撕咬同类,被撕咬倒地的动物流出的血很快就被泥水淹没了。鹰在巢中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它漠然地看着这一切,因为它一直拿自己比对着这一切,因而在内心慢慢升起了一股庄重和肃穆之感。这种感觉换言之其实也就是神圣,它们体内的饥饿在这种神圣的感觉中不知不觉像潮水一样退却了。
  当然,鹰最终会等来雨过天晴的好日子,它们从巢中振翅飞出,去寻找让自己果腹的猎物。动物们在下雨天的屈辱、妥协、丧失、疯狂、疼痛和死亡,都和鹰没有关系,它们仍然保持着一种骄傲的姿势在飞翔。
  鹰从来都不会接近人。它们对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很敏感,只要一闻到便马上断定人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会迅速飞走。很多人都说自己见过鹰,那其实只是鹰模糊的身影,真正近距离见到鹰的人少而又少。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西藏这样的地区,人们有机会近距离见到鹰,但这些地方的鹰却要比平原地区的鹰更神奇,所以说你在这些地方见到了鹰,也仅仅只是见到了它们现实中的肉身,而无法见到它们更具精神化的一面。
  鹰有时候会在离人不远的地方盘旋飞翔,人以为鹰在这时与人是有关系的,但其实不然,鹰在这时实际上正在确定远处的落脚点,它们往往都是先确定好落脚点后才飞翔的。人不知道鹰的这一习惯,有时会潜藏在某一处等待伏击鹰,但不论是谁最终都会空手而归。鹰的飞翔速度很快,加之它们对人的意图一清二楚,所以当它们看见人悄悄潜藏进树林或山冈上时,它们会迅速飞走。
  鹰对人的生活了如指掌,它们知道人有猎杀动物的习性,所以从不让人得逞。在新疆博尔塔那蒙古自治州通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铁路上,一只鹰不知道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是何物,想飞近看个仔细,火车一声鸣笛,它受惊不慎撞在火车上。火车的速度很快,它连撞带挂,掉在地上起不来了。有一个人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一幕,跑过去想把鹰弄回家去。鹰的身子摊开后其实很大,两个翅膀足有一米长,而如果把它做成标本放在家里,一定很好看。鹰明白那个飞奔过来的人的意图,它用最后的力气挣扎着飞到火车轮下,顿时车轮下羽毛乱飞,血肉飞溅,它不见了踪影。
  鹰很喜欢冬天,似乎寒冷与它的本性在无形之中有一种呼应。雪霁天寒,鹰便在天空中飞翔,风刮在它身上,它并不像其他动物那样被冻得发抖,而是无比兴奋地向着最高最冷的雪峰飞去。大雪覆盖了整座山峰,到处都是一片洁白。鹰落在一块岩石上,看着盖了一层积雪的树木、石头和悬崖。这些东西在夏天被很多鸟儿和动物看过,现在天寒地冻,它们都不出来了,只有鹰在看着这些因为雪而变得宁静和洁净了很多的东西。
  鹰对独处的世界要求颇高,它喜欢看的东西一定是独特的,不被另外的眼睛所看到。它知道太阳出来后雪就会化掉,树木、石头和悬崖就会露出原来的模样,所以它才如此孤芳自赏。如果这里一直被雪覆盖,它也许会不这样独赏,因为它看到的很多动物都会看到。
  有时候,会有一只雪豹突然出现,鹰并不惧怕雪豹,但它却不喜欢被打扰,在雪豹还没有发现它时就会迅速飞走。如果什么都不出现,鹰会一直站在岩石上看着积雪的山脉。太阳升到中天,雪峰变得更白,它变得更黑,像嵌在雪山上的一颗珍珠。
  鹰不但可以很从容地选择生的方式,而且还可以很从容地选择死亡。鹰见了很多动物的死亡,比如野猪,活着的時候什么都吃,是动物中最典型的暴饮暴食者,死了后,身子在一摊淤泥中腐烂,散发出扑鼻的臭味。有一种鸟儿活着的时候很节食,几乎什么都不吃,死了后皮包骨头的身子被风吹了几天,便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还有的飞鸟死了后羽毛散落一地,被风吹得到处乱飞。鹰不会让自己死得没尊严,它会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死掉。鹰的寿命在70岁左右,当鹰感到自己不行了时,并不会躺在巢中等死,它们会把巢毁掉,然后在天空做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飞翔。飞到一个很高的悬崖边时,鹰会毫不犹豫地一头撞向悬崖。鹰利用悬崖把自己撞死,让自己的尸体落向幽暗的崖底。崖底在一般情况下有水或石头,鹰的尸体落下去后或落入水中,或被摔碎,但不论怎样,因为崖底没有风,鹰的羽毛不会飘上悬崖,因此便没有人会知道有鹰死在了崖底。
  此外,鹰还会选择江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鹰在把巢毁掉后,会飞向自己曾经飞翔过的大江或大河,它记得江河奔涌的浪涛,有东西被浪涛卷入进去后,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鹰为此会一直挣扎着飞到一条大江或大河上空,然后顺流而下寻找水深湍急的地方。每年夏天,雪山上的积雪都会融化,大江大河都会暴涨,江河两岸的树木、庄稼乃至人居住的房屋都会被江河水冲垮漂走,但过不了多久,汹涌湍急的江河水就会把水面上的漂浮物吞卷得不见一丝踪影。鹰在天空中看到了这一幕,在它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时,很久以前看到的这一幕却大放光芒,变成了对它最为美妙的呼唤。鹰为这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为美妙的呼唤上路了。最终,鹰看见一条大江中有一个水流急速奔涌而且还翻卷着波涛的地方。鹰俯身迅速向下,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入了江水中。大江吞没了它,它的羽毛和尸身在一瞬间便踪迹全无。   这瞬间的赴死,没有犹豫,也没有任何磨难,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结束。只有江河水仍在汹涌,涛声依旧。
  地 震
  很多天以来,我都担心阿尔泰会起风暴,那样的话,被拴住的这只狼就要遭罪了。村子里的房子建得结实,而且暖气也好,就是刮再大的风,下再大的雪,人在房子里也无关紧要,但被拴住的狼往哪里躲呢?
  我担心它会在一场大风雪中丧命,但担心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发生,发生的,却是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中午的时候,一场雪又飘飘扬扬地下了起来,天色也很快转暗。我们把炉子加旺,把窗帘拉上,准备打牌消磨时光。这时候,地震了。几乎是在一瞬间,我感觉到房子摇动了起来,像是有一只手把我推来搡去,使我东倒西歪。接着就是一阵震动,像是有一股力量從脚底传入了我的心里,使我的心快速跳动起来,我有些胸闷,也有些紧张。有人喊了一声,地震了。大家便起身往外跑,跑到雪地里站了好一会儿才有了反应,大家东张西望,像是准备着还要跑。
  扭头一看,狼也显得慌张不已,使劲扭动着脖子,想要挣开那根铁丝。它肯定也被地震吓坏了。在它的意识中,它不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这种突如其来的震动让它骇然,它像冲出了房屋的我们一样,想挣扎,想逃跑。
  我对大家说:“看,狼,它……”一句话没说完,突然又地震了。大家赶紧冲出院子,跑到了一片平坦的地方。房子在院子中间,大家怕房子倒塌砸着自己。站在一个土包上,我俯瞰院子里的那只狼,它显得更为慌张了,明知道钉在地上的那根铁丝已经限定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但它还是来回跑动着,企图能挣开。跑了几趟,它也许再次为那根铁丝失望了,便沮丧地蹲在地上不动了。我仔细一看,它的嘴里吐着白沫,不知道它是紧张成这样的,还是刚才狂奔累的。多少天之后,我回到乌鲁木齐,向许多动物学专家请教,他们都无法解释一只狼为什么会那样恐惧;给朋友们说起这件事,他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为一只狼好奇。
  大地突然变了样子,不光是人,就连一只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我们平时总是口口声声说要改变世界,但这个世界只需如此轻轻一抖身子,我们就惊慌失措,一反常态。人啊,真是太渺小了。
  过了很长时间,谁也不愿意到房子里去,两次地震,而且时间相距不长,谁都害怕第三次马上就要来临。雪下得越来越大,天也很冷,但大家宁愿就这么冻着,就是不愿进屋去。我想起小时候遇到地震,人们都害怕,干脆在田间地头搭一顶帐篷,在里面躺一夜,田间地头潮湿,第二天好多人都打不起精神。
  狼不时地扭头看一眼我们,表情极其复杂。我不敢看它的眼睛,我觉得它的眼睛里已经流露出了心事,它是因为信任我们,才看着我们,但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当你感到自己让一个生命失望时,你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过了一会儿,它也许镇定了下来,用一只前爪轻轻抹去唇角的白沫,把身上的雪抖落,走到一个没有雪的地方卧了下去。
  这时候,那位最初抱这只狼到村庄里的牧民从山后骑马过来了,他是专门来看这只狼的,一路上纵马迅疾,居然不知道刚才地震了。他是抱着另一种看狼的心态来的。原来,这一带的狼现在都变得十分聪明,不但猎人们打不了它们,而且它们对付人的办法很有一套。以前,一只狼溜到一家人的门口,装作人敲门,主人以为是一起放牧的朋友来叫他去喝酒,就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狼就站在门口,他把门刚打开,狼一口咬住了他的喉咙,他没来得及喊一声就死了。昨天晚上,又有那样的敲门声在他的门外响起,前几天的那件事在牧区已经人人皆知,他抓起猎枪,把子弹推上膛,对着门口打开了门,但门外却空空如也,只有雪地上留着一串狼的脚印。他有些害怕,狼掌握人的心理如此之准,不知道它下次又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人。
  边防连的人已经和这只狼有感情了,爱屋及乌,便劝他要和狼交朋友。比如狼那么懂人的心思,你可以在门口给它放一点吃的东西,它来敲门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它吃的东西已备好,你吃完之后回去吧,别再尽想着吃人;你甚至还可以给它讲一些道理,向它表一些态度,以后大家在这里可以和平共处,互不侵犯,毕竟,在这荒山野岭之地生活,谁都不容易。
  他对大家的话不屑一顾,非要亲眼看看狼。他一定要这样做,大家反而有热闹可看了。地震不来,大家似乎在紧张地等着它来,现在有别的事情来了,大家反而轻松了。一群人涌到狼跟前细细看它,它仍是一副焦虑的样子,像是地震马上又要来似的。唉,这只狼是够孤单的了,什么事情都是单一的,不像我们,就是在惶恐于马上要地震的时候,总有一些另外的事情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他像注视一个敌人那样注视着它,他太想从它的身上寻找出狼类的凶残和狡猾,也想寻找出这些东西的根源,他已经把狼彻底当成了敌人。但这只狼身上却没有丝毫凶恶的东西,充斥在它眸子里的是一种绝望和忍耐,甚至还有一丝仇恨。这会儿它也许太惶恐了,对我们这么多人突然围上来,又表示出了丝丝紧张和慌乱。它注视着每一个人,慢慢地收紧了身子。
  他失望了,他没有找到自己想找到的东西,由此,他也推翻了自己一直认为狼很凶残的想法。他在今天看到的是一只狼的惶恐和无奈,也看到了一只狼的目光里有无法和人沟通的东西。他被感动了,骑马要返回他的帐篷,他在马背上对我们说:“你们说得对,我回去要给狼讲道理,交朋友。”
  我们无言以对,感觉天更冷了。与一只狼相处了这么多天,它的痛苦似乎也是我们大家的痛苦,但这些痛苦却是没有办法克服的,我们不知道这些痛苦从何而来,为什么这样干扰着我们。我们更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有些什么样的痛苦会突然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能不能扛住那些痛苦。比如地震,说不定在人们熟睡的时候就突然来了,顷刻间弄个天翻地覆,那时候,人的什么荣誉呀、感情呀、思想呀,统统化为乌有,世界在几秒钟之内抖动几下身子,仍将复归平静,但被损害的东西和失去了生命的人却无法再复原,那才是真正的消失。
  天黑后,又来了一次余震。大家再次惊惶失措地冲出屋子,在雪地里挨着时间。天很冷,每个人都在发抖,但谁也不敢回去。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尊严又是什么呢?
  那只狼也同样很害怕,它跑到一个有坑的地方打转转,似乎恨不得钻入地里去。那个地方很暗,我突然看见它的眼睛放出了绿光。是不是它太紧张了,眼睛里一下子发出了绿光?我想起刚来村子里的那天晚上见过的那丝光亮,那天晚上它一定看见了我,眼睛里发出的就是现在的这种东西。以前听人说过,在黑夜里,狼的眼睛放出的是绿光,那种时刻中的狼,它们的内心充满着什么呢?
  狼的前面,就是我们居住的房子,现在灯泡亮着,给人一种温暖之感。平时,我们居住在里面,感觉到多么幸福和安逸啊,从来没有体会过被赶出家门的感觉。但有些事情说发生就发生了,比如地震。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瞬间,我们不但会被赶出家门,而且还会被束缚,就像这只狼一样,只能痛苦,不能言语……唉,生活,它正常的一面一旦被打翻,马上就变成无比可怕的惨剧。
  天已经黑透了,一只狼可以卧下身子,开始睡觉了。但我们却还在雪地里站着。
  责任编辑 陈美者
  王族,甘肃天水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第一页》《兽部落》《上帝之鞭》《猎痛》《两千年前的微笑》《逆美人》《清凉的高地》《转场的消息》《大雪的挽留》《神的后花园》、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小说集《十三狼》、长篇小说《狼苍穹》等作品。有部分作品在美国、韩国、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等地出版。
其他文献
重庆自2002年大规模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全市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460平方公里,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的74%。工业园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对区域发展起到了巨大带动作用。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业园区不仅是城市工业化的承载体,也是城镇化的功能分区,更是“两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所以,必须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开发,将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产兴城、以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中,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艰辛的奋斗历程,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重庆的一个个红色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助推党史学习教育,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从本期开始,推出“红色文物的故事”系列报道。  1949年10月1日,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
2015年5月19日,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对外公布,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两天之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大会首次离开北京,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  随后,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等机器人行业高规格会议相继在永川举行。  让与会者吃惊的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产业就算在沿海地区也是刚刚兴起,而一个西部区级城市,居然已拥有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区治理中,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聚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得民心。近年来,涪陵区敦仁街道移民小区社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指示精神,把加强党的领导、赢得党员群众信任和拥护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
1978年,我已毕业于福建师大,而且幸运地留校工作。虽然已经有了月薪,不算穷,却没长口粮,还是吃不饱饭。于是诘问自己:一个山旮旯里的人,为何还长这么高个?个高必定比个小的饭量大,害得自己常常饿得慌。闽西山城里的大妹,当时在连城县果林场种苗木,重体力活,也能吃。但她知道她三哥的胃口,以北方话说,忒大!饭量好,口粮一定不够。现如今留在省城工作了,很是给她长脸,出家门进家门都觉得脸上有光。为了能让三哥给
对于远离父母,缺少监管的留英中国学生,很多人大概也有同样的误区:吸大麻不算违法,少吸一点不要紧。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想象那样?毒品与犯罪  英国《1971年滥用毒品法》将吸毒规定为犯罪行为,但是吸毒者可以选择拘留变更执行方式,到戒毒机构接受治疗。《吸毒治疗与测试令》规定,将强制违法者进行为期6个月或者3年的戒毒治疗。英国把毒品分为A、B、c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级别的毒品,法律详细规定了处罚标准。  A类
产品名:Garmin Vivoactive HR  标签:智能、心率  亮点:在Vivoactive智能手表基础上增加了Elevate心率传感器之后就有了Garmin Vivoactive HR。该智能手表设计简单,功能贴心智慧。可监测跑步、骑行、游泳、高尔夫、滑雪等活动。内置GPS芯片还可记录活动轨迹,在与智能手机连接后,还可以接收来电、短信、邮件等。此外,Vivoactive HR还可以记录每
截至2016年8月底,四川、广东、重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撤销廉政账户。这意味着,存在了16年的廉政账户制度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如果继续保留廉政账户,就容易使党员干部误解为收“红包”后上缴廉政账户就没事,也为个别党员干部欺骗组织、对抗审查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毫无疑问,撤销廉政账户,已势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修订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就领
《自由飞翔》是音乐组合“凤凰传奇”一首著名的广场舞之歌。循环播上几遍,你不禁也会扭起来。相较《偷哭》笔下提及的《柳堡的故事》的插曲《九九艳阳天》,其实表达的是一回事。时代虽然在流转,但人的情感类型终归就那几种。《偷哭》为什么不能用《自由飞翔》?因为父亲和小说主人公年纪都大了。  看完父亲的小说《偷哭》后,我的思维呼啦啦扩散。  爱情与婚姻,都是人生中几个有限的大事。主人公王美丽,她和沈建坤一见钟情
王学才这次出院,医生是不同意的。  2012年4月,王学才到重庆主城区看病,被诊断为直肠癌并伴有肾脏扩散。  医生告诉王学才,回单位交接一下工作,然后立即来做手术!  当天,王学才返回巫溪,却一头扎进工作之中。  一个月后,王学才回到医院。  “你的命重要,还是你的工作重要?”医生问。  王学才的手术很成功,但癌细胞还是扩散了。  医生说,如果王学才按时做手术,应该还能活四五年;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