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加大了气象为农服务,尤其是永清县十分重视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很多服务措施,但在实际应有中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全面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效,查找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气象为农服务方向,为今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现状;思考永清县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60931052
引言
河北省永清县地处北京与天津相交地段,一直以来农业是永清县主要产业,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永清县农业迎来新型发展机遇,并成为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永清县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先进荣誉称号。
在永清县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显著的就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通过研究发现,这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而在3大产业中,最容易受灾的就是农业。因此,怎样利用气象为农业提供优质服务就成为相关工作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做好气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还能增强农民受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见,气象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做好气象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因此,本文将先分析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基本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1 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永清县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发展变化,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大田农作物影响甚大,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小和避免气象灾害,成为摆在气象工作面前的新课题。2011年,河北省气象局将永清县气象局选定为河北省“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示范县,永清县气象局以此为契机,大力探索了“气象为农”和“防灾减灾”2个体系建设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1.1 主动融入政府,取得政府对“三农”气象服务的支持
自开展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以来,永清县气象局特别注重发挥“政府主导”的推动作用,领导班子多次向永清县委书记、县长、主管县长等县领导进行专项工作汇报,得到了永清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清县气象局还在当地7个单位率先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永清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组织成立永清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强化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政府主导性,并将气象工作纳入对各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将防御指挥部维持经费和设备维持费列入了年度预算。
1.2 开放合作,为服务工作增添“充足动力”
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以来,永清县气象局先后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涉农专家联盟,组建了气象信息员队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
同时,永清县气象局还与8个单位签订了关于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的协议、与民盛瓜果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专项农业气象服务合作协议书,据统计,2015年永清县气象局与合作社联合发布了24期气象为农服务专题材料,开展了2期面向永清县内合作社、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培训,发放了《永清县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指南200问》等科普书籍,并开展气象服务需求现场调查,使2万农户受益。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实现由社会力量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向购买气象综合服务领域逐步推开打下了基础,初步形成了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
1.3 确定服务对象和需求,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通过乡镇及农业部门上报、走村入户等方式,永清县气象局农气人员对全县新型农业气象服务对象进行统计、调研,把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和具体的服务需求进行整理,建立了服务对象数据库,并纳入气象灾害应急通讯系统。截止到目前,服务对象数据中已收录农民合作社458个,家庭农场15个、农资公司6个,在永清县16个乡镇(工业区)全部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站按照“六有”要求,配备了17台专用电脑、35块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在永清县60个农业发展重点村、中心村安装了气象预警信息大喇叭63套,在农业生产园区安装了10套大棚小气候自动站、6套多要素区域自动站、2套实景监测、13套2要素区域自动站和1套移动式应急气象观测设备。2014年,永清县气象局建成了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永清县气象局安排专人预警信息的制作和发布,每年更新1次基层气象信息员名单。目前,永清县共有县委县政府、县直各部门、乡镇、村街、企业等各类应急通讯人员700余人、基层气象信息员429名,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平台数据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服务对象数据库。永清县气象局每天2次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电视、96121、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遇有重要天气过程随时发布天气预警信号,确保了农民能够在家中、田间地头就能收听到,真正解决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截止到2015年8月底,业务人员共制作和发送了8万份“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5千份“气象信息员联系卡”、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超过221754条,覆盖了永清县386个村街和142个重点服务对象,覆盖率达100%。
此外,永清县气象局农气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大棚、果园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尤其农忙时节,农气小组都会根据近期的农情调查制定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利用手机短信、官方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乡村大喇叭、96121等渠道为广大农户及时发布农业气象信息和最新天气预报,为农民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2 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成效
“两个体系”开展以来,永清县气象局全体职工勇于参与、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经营者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对气象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政府通过召开气象服务专题工作会议、印发政府工作文件、将为农气象服务硬件建设相关工作纳入永清县新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体系等方式,从政府工作层面进行部署、安排和督导,在政策环境、建设资金匹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效果显著。以大青垡村为例,2011年由于村里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了2套大棚小气候自动站、大喇叭、显示屏,确定了气象信息员,立体式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时时向群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年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气象灾害损失,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据大青垡村委会统计,2011年全村累计增收达到45万元,人均增加收入超过200元。对此,菜农们最深刻的体会是气象预警信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每次灾害性天气到来时,永清县气象局都在第一时间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永清县所有气象信息员立即响应,马上提醒农民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准备,把灾情降到了最低。过程结束后,气象信息员主动向永清县气象局报告当地灾情,协助气象局维护好气象设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气人员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过走村入户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农气人员更加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制作的气象服务更加与生产实际相吻合,有效提高了农气人员的服务能力。 3 永清县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工作中,体会到气象信息对基层工作的深刻意义,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永清县开始了规模化农业生产,逐渐提高了对气象预报的要求,由于永清县自然灾害较多,所以,很多农民都希望能够适当增加气象预报播报次数,最好实行滚动播放。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提升,很多农民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与电脑,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农民希望能够随时接收到气象预报信息,如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等,只要关注该账号,就可以随时查阅气象信息。为保证年纪大且不会操作微信的农民也可以及时获得气象信息,还要注意传统大喇叭的应用,通过这些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讲,气象部门应做好乡镇干部气象信息教育工作,并构建气象信息通讯数据库,保证每天将气象信息及时发送到农民手中,如果正处于关键农时阶段,做到每隔4h更新1次气象信息,保证农民能够掌握最新气象。同时,为做好农村气象服务工作,还要注意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如招聘大学毕业生,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成为优秀气象信息员,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直接影响着农民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户的收入,每遇到重要天气过程,菜农们都会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的采取加盖棚膜等措施以应对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对于农民节约防灾成本,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保证预报准确,应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组建气象预防队伍,及时将气象变化情况传递到农户手中。为防止一些农户没有看到气象信息,没有及时做好防御工作,遭受不必要损失,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到气象预警信息以后,应深入到各个乡镇中,帮助农户做好防灾工作,这样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由于一些农作物的病害是由天气引起的,如果不能做好防灾与治疗工作,农户将蒙受巨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永清县政府聘请农业专家指导农户做好预防工作,提出合理有效解决措施,不断减少损失。如果天气异常干旱则要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降雨量,保证农作物产量。
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工作,所以,要将气象工作作为农村服务的一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前瞻性与实用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强配合,重视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构建专属于农村地区使用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主要播报乡镇地区天气情况;重视农村气象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气象联络员及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他们不仅有承担起收集与管理农村地区的气象预警工作,还要对农村气象站进行维护,并迅速将重要信息传递出去,保证农民能够及时获知天气状况,做好应对工作;提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让公共气象服务深入到每家每户,并联系当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手机报、乡镇广播喇叭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气象信息覆盖率,还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农民的实际需求。
为农民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应全面开展乡镇气象预报,尤其是在灾害天气多发季节一定要做到及时、频繁播报,让更多农民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如在大风多发季,气象预报至少在大风出现的前3d就要播报,并将最佳防护措施告知农民,同时,在每天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播报。如果出于病虫害高发季,气象部门就要加强与农林部门的联系,要求农林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防御与治理工作;将气候变化与该县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做好研究工作,重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规划,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思路,不断提高农作物质量与产量;重视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引入适宜农业发展的工程,且及时将气象评估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以便为农业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加强防雷设计,农村新建与改建房屋一定要做好防雷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雷电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保护农民人身安全;联系当地天气情况人工增雨工作,永清县会不定期的出现干旱的情况,为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在干旱的时候应做好增雨作业。此外,还要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帮助农民形成正确思想意识,尽一切力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4 结语
气象为农服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农民趋利避害,既要做好防灾减灾,又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为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精细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这需要广大气象工作者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县政府也要发挥带头作用,协助气象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王舒琪.延津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4(11).
[2]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430.
[3]于静.对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99-300.
[4]张新杰.关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2015(3):162-163.
[5]杜珍,吴伟,谷祥文.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5(12):194-196.
[6]刘志鹏,孙奇,毕明林,苏华.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52-254.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现状;思考永清县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60931052
引言
河北省永清县地处北京与天津相交地段,一直以来农业是永清县主要产业,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永清县农业迎来新型发展机遇,并成为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永清县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先进荣誉称号。
在永清县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显著的就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通过研究发现,这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而在3大产业中,最容易受灾的就是农业。因此,怎样利用气象为农业提供优质服务就成为相关工作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做好气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还能增强农民受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见,气象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做好气象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因此,本文将先分析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基本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1 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永清县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发展变化,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大田农作物影响甚大,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小和避免气象灾害,成为摆在气象工作面前的新课题。2011年,河北省气象局将永清县气象局选定为河北省“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示范县,永清县气象局以此为契机,大力探索了“气象为农”和“防灾减灾”2个体系建设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1.1 主动融入政府,取得政府对“三农”气象服务的支持
自开展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以来,永清县气象局特别注重发挥“政府主导”的推动作用,领导班子多次向永清县委书记、县长、主管县长等县领导进行专项工作汇报,得到了永清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清县气象局还在当地7个单位率先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永清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组织成立永清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强化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政府主导性,并将气象工作纳入对各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将防御指挥部维持经费和设备维持费列入了年度预算。
1.2 开放合作,为服务工作增添“充足动力”
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以来,永清县气象局先后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涉农专家联盟,组建了气象信息员队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
同时,永清县气象局还与8个单位签订了关于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的协议、与民盛瓜果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专项农业气象服务合作协议书,据统计,2015年永清县气象局与合作社联合发布了24期气象为农服务专题材料,开展了2期面向永清县内合作社、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培训,发放了《永清县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指南200问》等科普书籍,并开展气象服务需求现场调查,使2万农户受益。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实现由社会力量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向购买气象综合服务领域逐步推开打下了基础,初步形成了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
1.3 确定服务对象和需求,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通过乡镇及农业部门上报、走村入户等方式,永清县气象局农气人员对全县新型农业气象服务对象进行统计、调研,把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和具体的服务需求进行整理,建立了服务对象数据库,并纳入气象灾害应急通讯系统。截止到目前,服务对象数据中已收录农民合作社458个,家庭农场15个、农资公司6个,在永清县16个乡镇(工业区)全部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站按照“六有”要求,配备了17台专用电脑、35块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在永清县60个农业发展重点村、中心村安装了气象预警信息大喇叭63套,在农业生产园区安装了10套大棚小气候自动站、6套多要素区域自动站、2套实景监测、13套2要素区域自动站和1套移动式应急气象观测设备。2014年,永清县气象局建成了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永清县气象局安排专人预警信息的制作和发布,每年更新1次基层气象信息员名单。目前,永清县共有县委县政府、县直各部门、乡镇、村街、企业等各类应急通讯人员700余人、基层气象信息员429名,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平台数据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服务对象数据库。永清县气象局每天2次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电视、96121、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遇有重要天气过程随时发布天气预警信号,确保了农民能够在家中、田间地头就能收听到,真正解决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截止到2015年8月底,业务人员共制作和发送了8万份“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5千份“气象信息员联系卡”、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超过221754条,覆盖了永清县386个村街和142个重点服务对象,覆盖率达100%。
此外,永清县气象局农气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大棚、果园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尤其农忙时节,农气小组都会根据近期的农情调查制定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利用手机短信、官方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乡村大喇叭、96121等渠道为广大农户及时发布农业气象信息和最新天气预报,为农民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2 永清县气象为农服务成效
“两个体系”开展以来,永清县气象局全体职工勇于参与、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经营者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对气象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政府通过召开气象服务专题工作会议、印发政府工作文件、将为农气象服务硬件建设相关工作纳入永清县新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体系等方式,从政府工作层面进行部署、安排和督导,在政策环境、建设资金匹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效果显著。以大青垡村为例,2011年由于村里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安装了2套大棚小气候自动站、大喇叭、显示屏,确定了气象信息员,立体式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时时向群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年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气象灾害损失,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据大青垡村委会统计,2011年全村累计增收达到45万元,人均增加收入超过200元。对此,菜农们最深刻的体会是气象预警信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每次灾害性天气到来时,永清县气象局都在第一时间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永清县所有气象信息员立即响应,马上提醒农民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准备,把灾情降到了最低。过程结束后,气象信息员主动向永清县气象局报告当地灾情,协助气象局维护好气象设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气人员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过走村入户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农气人员更加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制作的气象服务更加与生产实际相吻合,有效提高了农气人员的服务能力。 3 永清县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工作中,体会到气象信息对基层工作的深刻意义,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永清县开始了规模化农业生产,逐渐提高了对气象预报的要求,由于永清县自然灾害较多,所以,很多农民都希望能够适当增加气象预报播报次数,最好实行滚动播放。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提升,很多农民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与电脑,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农民希望能够随时接收到气象预报信息,如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等,只要关注该账号,就可以随时查阅气象信息。为保证年纪大且不会操作微信的农民也可以及时获得气象信息,还要注意传统大喇叭的应用,通过这些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讲,气象部门应做好乡镇干部气象信息教育工作,并构建气象信息通讯数据库,保证每天将气象信息及时发送到农民手中,如果正处于关键农时阶段,做到每隔4h更新1次气象信息,保证农民能够掌握最新气象。同时,为做好农村气象服务工作,还要注意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如招聘大学毕业生,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成为优秀气象信息员,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直接影响着农民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户的收入,每遇到重要天气过程,菜农们都会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的采取加盖棚膜等措施以应对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对于农民节约防灾成本,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保证预报准确,应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组建气象预防队伍,及时将气象变化情况传递到农户手中。为防止一些农户没有看到气象信息,没有及时做好防御工作,遭受不必要损失,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到气象预警信息以后,应深入到各个乡镇中,帮助农户做好防灾工作,这样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由于一些农作物的病害是由天气引起的,如果不能做好防灾与治疗工作,农户将蒙受巨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永清县政府聘请农业专家指导农户做好预防工作,提出合理有效解决措施,不断减少损失。如果天气异常干旱则要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降雨量,保证农作物产量。
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工作,所以,要将气象工作作为农村服务的一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前瞻性与实用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强配合,重视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构建专属于农村地区使用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主要播报乡镇地区天气情况;重视农村气象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气象联络员及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他们不仅有承担起收集与管理农村地区的气象预警工作,还要对农村气象站进行维护,并迅速将重要信息传递出去,保证农民能够及时获知天气状况,做好应对工作;提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让公共气象服务深入到每家每户,并联系当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手机报、乡镇广播喇叭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气象信息覆盖率,还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农民的实际需求。
为农民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应全面开展乡镇气象预报,尤其是在灾害天气多发季节一定要做到及时、频繁播报,让更多农民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如在大风多发季,气象预报至少在大风出现的前3d就要播报,并将最佳防护措施告知农民,同时,在每天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播报。如果出于病虫害高发季,气象部门就要加强与农林部门的联系,要求农林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防御与治理工作;将气候变化与该县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做好研究工作,重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规划,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思路,不断提高农作物质量与产量;重视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引入适宜农业发展的工程,且及时将气象评估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以便为农业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加强防雷设计,农村新建与改建房屋一定要做好防雷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雷电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保护农民人身安全;联系当地天气情况人工增雨工作,永清县会不定期的出现干旱的情况,为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在干旱的时候应做好增雨作业。此外,还要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帮助农民形成正确思想意识,尽一切力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4 结语
气象为农服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农民趋利避害,既要做好防灾减灾,又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为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精细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这需要广大气象工作者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县政府也要发挥带头作用,协助气象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王舒琪.延津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4(11).
[2]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430.
[3]于静.对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99-300.
[4]张新杰.关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2015(3):162-163.
[5]杜珍,吴伟,谷祥文.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5(12):194-196.
[6]刘志鹏,孙奇,毕明林,苏华.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