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数学模型 生活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要让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时刻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论联系实际、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下面列举本人的几个教学实例来说明一下。
一、生活经验数学化,构建数学模型
生活是学生数学知识的源泉,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学习数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和体验。
例1:(1)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若再添加c克糖(c>0,且糖完全溶解),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p■
怎样来说明提炼的不等式呢?这里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引导构建出一个数学几何模型,让学生来说明提炼的不等式。
反思: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紧扣课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乐意去尝试解决的。我们必要时提供构建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生活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化解为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丰富的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到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
例2:求| x-1 |+| x-2 |+| x-3 |+……+| x-617 |的最小值。
这一题初看无从下手,让我们从实际生活中引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家机械设备公司,在一条流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在工作,如何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之和最小。
从特殊情况分析一下:

如图①,如果在直线上有2台机床时,很明显设在A1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因为甲和乙所走距离之和等于A1到A2的距离。
如图②,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时,不难判断,供应站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因为如果P点放在A2处,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恰好为A1到A3的距离,而如果把P放在别处,例如D处,那么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仍是A1到A3的距离,可是乙还得走A2到D这一段,这是多出来的,因此P点放在A2处是最佳选择。
如果直线上有4机床,P应设在第2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有5台机床,P应放设在第3台位置。
推广到一般情况:如果有n台机床时
当n为偶数时,P应设在第■台和第(■+1)台之间的任何地方;
当n为奇数时,P应设在第■台的位置。
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 x-1 |+| x-2 |+| x-3 |+……+| x-617 |的最小值就是在数轴上找到表示x的点,使它到表示1,2,…,617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根据前面的结论,当x=309时,原式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
| 309-1 |+| 309-2 |+…+| 309-308 |+0+| 309-310 |+| 309-311 |+…+| 309-616 |+| 309-617 |=308+307+…1+1+2+…+308=308×309=95172.
在平面内有n个点,你可以得到■条线段。
反思:我们不难发现例题与生活中的问题都属于同一个思路,我们教师设法引导到实际背景中去,让学生寻求其中的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为知识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
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设起桥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我们要把学生生活的客观世界,视为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同时又是他们应用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元竹初级中学)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数学模型 生活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要让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时刻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论联系实际、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下面列举本人的几个教学实例来说明一下。
一、生活经验数学化,构建数学模型
生活是学生数学知识的源泉,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学习数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和体验。
例1:(1)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若再添加c克糖(c>0,且糖完全溶解),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p■
怎样来说明提炼的不等式呢?这里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引导构建出一个数学几何模型,让学生来说明提炼的不等式。
反思: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紧扣课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乐意去尝试解决的。我们必要时提供构建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生活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化解为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丰富的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到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
例2:求| x-1 |+| x-2 |+| x-3 |+……+| x-617 |的最小值。
这一题初看无从下手,让我们从实际生活中引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家机械设备公司,在一条流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在工作,如何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之和最小。
从特殊情况分析一下:

如图①,如果在直线上有2台机床时,很明显设在A1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因为甲和乙所走距离之和等于A1到A2的距离。
如图②,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时,不难判断,供应站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因为如果P点放在A2处,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恰好为A1到A3的距离,而如果把P放在别处,例如D处,那么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仍是A1到A3的距离,可是乙还得走A2到D这一段,这是多出来的,因此P点放在A2处是最佳选择。
如果直线上有4机床,P应设在第2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有5台机床,P应放设在第3台位置。
推广到一般情况:如果有n台机床时
当n为偶数时,P应设在第■台和第(■+1)台之间的任何地方;
当n为奇数时,P应设在第■台的位置。
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 x-1 |+| x-2 |+| x-3 |+……+| x-617 |的最小值就是在数轴上找到表示x的点,使它到表示1,2,…,617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根据前面的结论,当x=309时,原式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
| 309-1 |+| 309-2 |+…+| 309-308 |+0+| 309-310 |+| 309-311 |+…+| 309-616 |+| 309-617 |=308+307+…1+1+2+…+308=308×309=95172.
在平面内有n个点,你可以得到■条线段。
反思:我们不难发现例题与生活中的问题都属于同一个思路,我们教师设法引导到实际背景中去,让学生寻求其中的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为知识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
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设起桥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我们要把学生生活的客观世界,视为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同时又是他们应用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元竹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