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好声音转身 HTPC最佳音效全攻略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HTPC用户都非常注重HTPC的硬件配置选择,重视客厅影音PC中的“影”字,而往往会忽略了“音”。有的是直接接电视,有的即使配了一套音响,也只是觉得有音箱才好而已,总之很多HTPC的用户却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什么努力,相反倒是花了大价钱买大屏幕电视或是投影机等等。最终导致的就是音画效果的极度不平衡,难以达到好的观影效果。
  让HTPC发出好的声音真的就那么难吗?还是一定要大投入才能收到希望中的效果呢?这些问题在您阅读完本文之后自会有答案。
  初级篇——集成声卡也可以好声
  我们先从最“弱”的集成声卡说起,声音输出接口是现在每一片主板的标准配置了,声卡可能已经成了遥远记忆当中的东西了,你可能会说,集成声卡都是垃圾,哪有什么机会能出好声?结论可别下那么早,只要合理的校调和使用,集成声卡未必就是一无是处。
  正确接线
  在决定怎么做之前,我们先来看声卡的输出接口,如左表所示。如果你用的是立体声音箱,并且通过3.5毫米的立体声连接线连接声卡,那么这是一种合理的连接方式;如果你用的是5.1乃至7.1的功放并且接了多个音箱,如果还只是用一条3.5毫米的立体声连接线连接声卡,那么这就不合理了,至少也要用光纤或者同轴来连接,才能获得多声道的音频输出了(如果你连接了多条3.5毫米的立体声连接线那么就是合理的)。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环境中后端设备及所接的音箱数来选择合作方式连接声卡,而反过来说,如果声卡没有具备这个接口,那么很遗憾,你的声卡已经不适合你的观影环境了,你破费买来的音响系统因为没有适合的信号输入被浪费了。
  软件调整
  事情还没做完,不要因为接对了线,就能输出相应的声道了,接下来还需要做软件上的设置才行。
  PowerDVD是一个老牌的DVD和蓝光等影片的播放软件,目前拥有大量的用户。如果用它来播放影片,并且输出适合的音频,请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设置。
  启动PowerDVD,在界面的右上角点击“设置”图标,进入设置界面,在左边列表中选择“播放器设置”,再选中“视频、音频、字幕”,在右侧可以看到“音频”设置。如果您使用的是3.5毫米的立体声输出口或者是HDMI接口,那么只要选择2声道至8声道的选项即可;如果使用的是光纤或者同轴接口,那么请选择“使用S/PDIF”选项。
  内部线缆整理
  不管是HTPC也好或者是专业的Hi-Fi音响产品也好,只要是电子产品就会有干扰一说,干扰小了或许还不是那么明显,“木耳”也感觉不到。但是干扰严重了,再好的设备和音源也都难以有好的表现。试想当音乐还没有响起,已经发出了清晰的“嗡嗡”电流声,估计这时候恐怕已经没心情来欣赏音乐和电影了。
  而干扰通常除了电路本身的问题和电源不够纯净之外,很大的来源就是各种线缆的走线和摆放了。尤其是尺寸比较小的HTPC机箱走线就变得更加重要。
  在整理走线的时候其实经常会因为线缆长度的问题而无法随心所欲的摆放,但依照下面几种原则来走线,总是不会错的。
  1、电源和信号线分开走,电源线一般传输电流都比较大,也容易影响到靠近他的其他走线,而信号线传输的信号都极为微弱,两者如果靠拢并行走线的话,信号就容易收到干扰。
  2、高频与低频信号分开走,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相互靠近,也非常容易直接导致两者相互干扰,虽然没有电源线和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在听感上那么明显,但如果数字信号干扰过为严重的话,甚至连电路能否正常工作都难说。
  3、数字和模拟部分分开走,数字部分通常都工作在高频和陡峭的信号曲线上,模拟部分电路相对就比较低频和平滑的信号曲线,两者比高频与低频信号之间更容易引发干扰,所以必须分开走线才行。
  另外将走线固定好,尽量不要让他们在空中晃荡,不但可以减少接触不良,还可以减少震动噪音并使得设备内部颜值增加不少。
  中级篇——从音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不同类型的声卡有的参与了全部的声音还原过程,有的只是完成了其中部分的工作,但其中最重要的将数字音频信号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这一过程,必须由声卡才能完成(即DAC),这个环节直接决定了转换的保真度,也就是我们说的还原度。因此声卡的好坏,就决定了进入功率放大器的音乐信号的好坏。
  从前文介绍的一些情况中可以看出,集成声卡经过调整也是可以发出更好的声音来的,但因为限于成本和体积、走线等等方面的关系,集成的声卡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是很难的,满足一般的听音需求还是可以的。就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如果您对音质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或者集成声卡输出声道数等无法满足您的要求,那么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更好一块声卡了,这就是我们所指的独立声卡。
  独立声卡又分内置和外置两种,我们先来说说内置声卡。内置就是像显卡一样插在机器内部插槽中的一块板卡,通常是PCI或者PCI-E接口的,插入机器并且安装上驱动程序之后就可以使用。而根据选择的声卡不同,可以有各种输出接口。优点是输出接口比较全面,并且能支持更多的音效,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发出更好的声音,并且使用起来像集成声卡一样方便。缺点就是依旧在机器内部,容易受干扰,而且常常因为体积较大或者电脑主板上没有接口而无法放入比较小尺寸的HTPC机箱中。
  再说外置声卡,外置声卡现在一般是通过USB接口连接到HTPC上,通过USB转接芯片接收来自主机的数字信号,然后转化为音频信号再解码输出,安装好驱动以后和内置的声卡使用是完全一样的。优点是不易受干扰、体积没有限制,还可以附带话筒混音等等的功能。缺点当然是多了一个“拖油瓶”,使用起来稍有不便,偶有接触不良发生。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到外置解码器。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外置解码器是半块声卡,就是说依旧由HTPC的CPU来完成音频的处理并解码成数字音频信号(LPCM),然后通过光纤、同轴输出给外置解码器,由外置解码来完成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的过程,最终输出音频信号。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数字信号的处理是无损的,因此这一部分的工作交给CPU来完成即可,而最影响音质的是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的环节,将这一部分交给专门的解码器来进行就可以保证音质。外置解码器的好处是不用改造HTPC内部,继续沿用原有的设备即可(前提是有光纤或同轴输出口),并且将投资用在了刀刃上,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的缺点和USB声卡—样,需要外接一个设备。   细心的读者都有注意到一点,为什么在这一篇中只提到了光纤、同轴和USB接口,而没有提到3.5毫米立体声输出和HDMI接口了呢?因为不管是内置声卡或者外置声卡,他们的作用都是把声音解码之后以3.5毫米或者RCA插座的方式输出为双或者多声道,然后再经过连接线将声音输出给功放使用。而HDMI接口里面不但含有音频信号,同时还合有视频信号,如果主板上有HDMI接口,通常都是拿来直接接到功放上,而功放也有HDMI输出口直接接显示设备即可,极少再去配置独立的解码器的(当然也不是不可以)。
  那这里就遇到问题了,我们要如何选择呢?其实选择外置解码器是笔者最为推荐的方法,首先是将投资效益最大化了,另外也不受机箱尺寸或者干扰的影响,而且连接方便,只要一条光纤或者同轴线即可,将其摆放靠近功放或者音箱摆放即可。内置声卡不同于其他方案的差异是可以支持一些游戏中的音效处理,这些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而且受体积等的限制,所以并没有太多优势。USB声卡介于两者之间,如果想要“顺便”插个话筒或者其他什么的话,可以选购一个。
  真正需要注意的还是声道数量的问题。如果您的后级是需要多声道的,那么就要选择多声道输出的声卡,反之立体声输出即可。但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如果想要享受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甚至更高级音频编码的影片的话,只有HDMI直接输出到支持这些音频编码的功放才行,不管内置声卡还是光纤、同轴、USB的外置声卡、解码器等都是无法支持的。
  高级篇——全面提升,避免短板效应
  行文到这里,可能有些玩家就不乐意了,这种换个声卡、设个软件什么的也太小打小闹了,折腾半天能有多大效果?不如来个彻底点的。东西不好,咱就扔掉重来,从无到有的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HTPC音效系统,这样才能避免某个环节的缺陷而影响了整套系统的发挥。
  当然没有问题,所谓有需求就一定有解决办法,下面笔者就来将用户分为两大类,根据不同的要求给大家做一个整体的搭配讲解。
  HiFi玩家的整体解决方案
  HiFi玩家之所以要与AV玩家来分开讲解,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应用环境和对听感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时刻考虑的音质、还原度和定位,只需要两个声道即可,后者更多考虑的是对音频编码的支持、音箱的摆放,声道越多越好。
  音源部分
  作为HiFi玩家,当然音源会有CD机、蓝光机、数字转盘等等多种,但本文还是以HTPC作为主要讲解对象,用其他设备的跳到下一章即可。
  作为以HTPC为播放设备的用户,如果主要播放的是CD规格的文件的话,那么可以选择高端的立体声声卡或者通过光纤、同轴外接解码器,这些类型的设备都能够很好的还原CD规格的音乐文件。
  但如果会涉及到SACD标准,甚至是更高规格的母带标准的高清音乐文件的话,那么就需要直接选购USB接口的外置声卡(解码器)或者内置声卡了,因为只有USB接口和内置的声卡才能无损传输如此之高的音频数据量。
  但请注意,通过软件上的设置也可以使光纤或者同轴接口的外置声卡发出声音,但是都是经过“降级”处理的,即丢失了数据的有损传输,这样就失去了高清音频的意义了。
  玩HiFi通常只会需要两声道,因为大多数的HiFi音乐都只有两声道,而功能上也应该尽量力求简单,因为功能越多,影响音质的环节也就越多,通常来说带音频输入切换和音量大小控制就足够了。所以在选择功放时要选择不带解码和各种音效处理的纯净立体声功放,或者选择自带功率放大器的有源音箱。
  AV玩家的整体解决方案
  AV玩家的需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想达到电影院的观影效果,除了显示设备要足够给力之外,音响系统的搭配也非常的重要。从最开始的播放设备到功放、到音箱都需要做搭配,并不是随意采购就好,这比HiFi玩家搭配器件相对要复杂很多(指的是除了听感之外的技术衔接部分)。
  HTPC部分
  本篇一开始就提到了,因为电影需要让观众融入到电影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好的观影效果。设想一下,画面上是一架飞机由自己的后方飞向前方,如果只有两声道系统,那么只能听到飞机由远而近,是无法分辨出具体方位的。但多声道系统就不同了’他可以准确听出来飞机的飞行轨迹。因此AV玩家需要的是多声道的音频回放系统,并且按照一定的音箱摆放规则摆放,并让他们正确发声,才能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
  作为音源和播放功能的HTPC,不但要能输出绝佳的视频画面,还要将相应的音频信号输出给后级设备。在当前的影音系统中,只有具备音频源码输出的带有HDMI端口的HTPC能够完成这一重任。在前面也有提到过,只有HDMI接口能够支持Dolby True-HD和DTS-HDMaster这两种高规格的音频输出,而目前的影片99%都是采用了这两种音频格式的。
  所以要不然选择主板上带有HDMI端口的主板,要不然选择一块带HDMI端口的显卡并且确保能支持以上两种音频输出才能满足要求。好消息就是目前大多数带HDMI端口的主板或者显卡均能支持得到了。
  功放部分
  相较HiFi的需求,AV的玩家在选择功放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需求。首先是必须要支持上面反复提到的两种音频格式,其次是支持的音箱的多少,再次是看功放的驱动功率大小,然后还有是否支持3D视频信号和4K超清视频等。
  专门为AV需求所设计的功放,通常会被称为AV功放。而AV功放一般都会直接提供对各种音频格式的支持,以上两种自然不在话下,但支持的音箱多少就不一定了,从较低标准的5.1到中端标准7.1甚至是尚未普及的11.1声道都有支持,但这可并不一定越多越好(土豪随意),一个声道就需要连接一只音箱(.1连接一只重低音音箱),因此至少需要6只音箱最多需要12只音箱,另一方面还得要看观影环境能不能放得下那么多音箱,总不能房间里放满音箱连转身都难吧?再就是根据音箱的驱动需要和观影环境的大小来选择适当的功率大小,大了浪费,小了驱动不了音箱,效果无法体现出来。   至于是否支持3D视频信号和目前很受关注的4K极清视频等参数是属于视频支持部分,在本文就不做讨论了。
  音箱部分
  音箱的选择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先看看需要多少音箱,然后根据功放的驱动能力和观影环境的大小来决定音箱尺寸的大小和功率需要。更多的是需要严格按照音箱的摆放标准来摆放这些音箱,否则的话不但起不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还会导致声场混乱,起到副作用。
  骨灰篇——想要好声音转身,自己动手!
  在音响玩家行业中,一掷千金不顾价格只听效果的大有人在,甚至只看价格连效果都不听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批人被另一批人称为“器材党”,而另外的这批人则被叫做“动手党”。动手党不屑花钱去购买成品器材,通常选择自己动手组装或者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改装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且不去讨论哪种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也不纠结动手党是不是囊中羞涩而退而求其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在原有器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装是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的,或者说可以获得自己更喜欢的声音的。本篇则向大家介绍—下这种方法,亲自动手来改善器材音效——这就是摩机。
  摩机的概念出自十多年前,简单来说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改装,使得现有器材能够更好声。这里首先需要声明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器材参数的好坏仅仅能够说明这种器材有能力发出好的声音,至于是不是你想要的声音就不一定了?或许你会说这是玄学,同样是播放音乐,难道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不是玄学,而是真真切切的科学。
  摩机就是在自己的动手能力范围内,将对声音的不良影响尽可能的削弱,或者将影响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生变化,最终获得保真度更高更适合自己的声音输出。摩机的要求其实说起来挺简单,在技术上来说,只要能够懂得简单的电路原理,会使用烙铁,能够拆装元器件即可。但从能力上来说,如果能够懂得电路工作原理、了解各种元器件的电器性能和有电器的维修技术就更好了。另外,还需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和胆大心细的心思才行。
  各部分的摩机原则
  摩机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虽没有固定不变的定式,但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级别规则,下面我就音响系统各部分的摩机方法做一个推荐方法。
  音源、解码器部分
  音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是属于精度最高和信号最弱的部分,前面反复谈到干扰这个关键词,所以排除干扰是重中之重。另外音源也是对音色影响最为敏感的部分。而对音源部分的摩机也是从这些方面入手。
  电源就像是人体的血液一样,血液不纯净和不稳定,会直接让输出变得浑浊和波动。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加大电源的滤波电容,让电源储备变得更加稳定,这点基本上是必用的招数之一。之后,如果输出的声音发闷,高频性能不好的话,可以在大滤波电容上并联小容量的高频滤波电容,这样可以使得高频性能提升。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数字电路和解码器、功放部分的摩机。
  音色的话一般以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更改一台成品机的音色的,不过通常的音响设备都会使用标准的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IC),我们可以通过更换这些运放来稍微调整一下机器的音色,例如将运放换为OP2604会使得音色更加紧密和圆润柔和一些。
  除此之外,将一些关键位置的元器件换为音频专用元件或者性能更好的器件也能够改善一些音质,例如音频输入和输出端的耦合电容、稳压电源IC、整流二极管等等。
  功放
  功放相对来说是大电流和高电压的部分,因此干扰相对比较少(前级部分除外),但对电源的要求极高,需要非常充沛和稳定的电源供给才能确保输出的音质,所以其核心是电源部分的改善。首先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更换性能更好、功率更大的环形变压器;然后尽力的增加电源滤波电容的大小,减少电源的波动;其次在各级放大电路的附近增加一些滤波电容,有必要也可以并联小容量的滤波电容调整高频信念。如果电源电路上的印刷线路过窄,也可以给铜箔附上锡,减少电源内阻。
  功放通常也会用到运放,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更换运放以尝试不同的音色变化;在音量旋钮和各个调整旋钮上会使用电位器,这些都是易损件,接触不良非常容易造成音量或音色的不稳定。条件允许尽量更换为ALPS或者其他名牌高品质电位器。
  音箱
  或许看到这里你会问了,音箱还有啥可优化的,不就两个喇叭吗?你说的对,音箱确实只有两个喇叭和分频器,非常的简单,但是简单不代表就没有技术合量。
  分频器决定了音箱的分频点,如果听起来中音有些混乱,高频不清晰,那就是分频点过低,有中音部分窜到了高音喇叭中,这时候可以调整分频器的分频点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别以为随便拿一个箱子把两个喇叭装进去就能发声,每一个喇叭都有最为适合的音箱容量,有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减音箱里面的填充物来调整箱体容量来发挥喇叭的效果(我就有往箱子里塞书本的经历)。最后如果这些方法实在不济,还可以更换同口径的喇叭来大幅改善效果的。
  各部分的连接线
  除了关键的几台成品设备之外,在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可千万不要忘记了,随便搞一条10元8元人民币的线接起来也能响,但是此举或许就会使得之前的努力和花费在器材上的钱付诸东流。
  还是强调一点,换条线就改变声音不是玄学,是电子设备就一定会产生磁场,磁场就会相互干扰,干扰就会使得信号变差,这点是铁打不动的定律,而你要关心的只是这种变化你能不能感受的到而已。感受到了,那么一条屏蔽的比较好的信号线就能够使得混乱不堪的音乐变得清晰动听,一条足够粗细的高纯度音箱线就能使得低音更加浑厚富有弹性。
  常用的摩机补品元器件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音频专用元器件,由于他们能够在音响系统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被成为“补品”元件。
  WIMA电容(威玛)
  WIMA电容来自德国,显著的特色就是亮红色的外观,在各种元器件中非常吸引人。由于其优异的电器性能和全系列的容值,使得从民间的DIY器材到国外发烧级的高档音响器材中都大量的使用着WlMA电容。
  ELNA音频专用电容
  电解电容方面,ELNA金字音频专用电容无疑是音频领域使用的最为广泛的电容了,从各种等级的音响器材到一些比较注重音效的电脑主板都在使用ELNA音频专用电容。
  运放
  虽然说运放有很多种不同的型号,他们的音色也都各自不同,但目前使用较多的中端运放无疑是OPA2604,它能够直接用来取代多款流行的运放,并且基本上都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摩机本没有标准,也没有说如何操作就一定可以获得你希望的效果。相应的,摩机也切不可盲目,别—上来就是把整机的电容全部换WIMA或者ELNA,见到运放就是OPA2604,这不叫做摩机,而是叫做流水线,这样想要出好声音是不可能的。
  成品机,尤其是原本就可以买到一定价格的“名机”,他们都是经过了厂家精确的电器计算和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而成的。换掉其中某些元器件或许能够使得音质音色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如果按照见零件就换的这种“定式”来操作,请问怎么可能会是向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呢?更多的应该要多尝试各种品牌元器件的搭配,一步步的谨慎从事。
  写在最后
  从最初级的改改软件设置和内部走线,到最后的拿起烙铁更换元器件,从浅到深的啰嗦了一堆如何才能使得声音更好听。诚然因篇幅所限,各种思路和方法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精准直接的描述,但也期望能够给大家看到一两种新的思路,从这些思路入手,理解并且找寻到自己最为适合的方式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是土豪,花钱买高端机器就好,一分钱一分货在哪种商品上都是适用的,大不了买一堆回来找自己想要的就行;如果你是普通的爱好者,那么多听听,多搭配搭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品就好,哪怕只换一块声卡,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如果你是动手党,那么在有时间的时候研究研究现在手头上的器材,或许其中就有我说的改进空间。总之“玩法”有很多种,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只要记住一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音响面前不适用,用自己的耳朵来收货吧。
其他文献
记得十几年前,当纯平等一系列“平”字辈儿显示器尚未普及的时候,显示器的表面其实就是弧形的。在经历了这十几年的显示器平面化之后,曲面显示器的出现是否预示着显示器市场即将迎来一场“返璞归真”的革命?曲面显示器究竟有何能耐,胆敢“扭曲”人们十几年来的观影习惯?它的上市,又能否像当年“平面革命”那样势不可挡?接下来,我们将一探究竟。  新品?只是弯了一点  严格地说,曲面显示器在原理上算不上是一类新的显示
在上一篇有关SMAA的文章介绍中,我们详细解读了SMAA的技术原理。在本文中,你将看到SMAA在《战地3》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的抗锯齿效果和性能表现。  在进行实际的画质对比和测试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SMAA开发者给出的SMAA S2x模式在《战地3》当中的画质表现(图1,从上到下分别为MLAA、SMAA S2x、SSAA 16x,图2一图5的排列模式与此一样)。然后我们再实际测试,来验证其是否真
操作舒适性  S3 Yoga和Folio 9480m的操作舒适性表现各有特点。S3 Yoga的键盘手感,我认为仍然是目前笔记本电脑里面最好的——键程长,偏软但回馈感又很强。触控板的触摸舒适度和灵敏性都很棒,不过在使用指点杆的时候,当需要按压触控板时,一体式的触控板会显得比较“笨重”。并且当手指上有汗渍的时候,触控操作会“飘”。Folio 9480m键盘手感虽然已经称得上出色,但还是比不上S3 Yo
一直坚定地走性价比路线,神舟笔记本电脑在入门级市场的耕耘卓有成效。如果从售价上观察,我们会发现神舟机型的价格主要分布在2000余元到4000余元,配置囊括了集显与独显,Core i3与Core i5,尺寸则由12英寸至15英寸不等。这是神舟品牌的显著特点,而随着精盾系列的发布,这个特点迎来了新的改变。精盾系列的主流尺寸产品的售价将从5000元起,而该系列中高端配置则达到了6000元以上。  500
听友对于针对专业人群的监听耳机的看法历来就呈两级分化的态势。喜欢的人会觉得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声音的真实,不喜欢的则觉得其缺乏韵味,不够讨好耳朵。我近期收到的铁三角ATH-M70x,就是其监听系列中最新的旗舰产品。铁三角的耳机向来有“女毒”的称号,ATH-M70x是否能继承其特色,同时又保持其严谨的专业风格?一起来感受下。  如果你接触过铁三角M系列较早推出的次一级旗舰ATH-M50x,那么你会发
如今的随身娱乐市场是PMP播放器当道,对多种视频/音频格式的良好支持、丰富的功能以及涵盖高中低端的价格,让它很轻易地就笼络了广大的消费者。但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追求更纯粹的听音感受,对音质有更高的要求,PMP的多功能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正是两款针对这类消费者的MP3播放器新品——索尼NWZ-S736F和蓝魔V7 。    索尼NWZ-S736F    NWZ-S736F是索尼以
相比电脑其余配件可说是飞跃式的性能与速度进步,存储系统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硬伤。即使是SATA 6Gbps的SSD对不少发烧友来说,都还是意犹未尽。于是,他们就将目光转向了能带来更快速度的M.2接口SSD。不过对于现在的主板来说,M.2接口可谓是复杂得很,源自PCH的M.2、源自CPU的M.2、PCle 2.0的M.2、PCle 3.0的M.2…一这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不小心,还可能让你购买的M.2
3月24日,当大多数人以为小米会发布更大尺寸的小米电视3时,小米却仅通过微信低调地推出了小米电视2系列的第二款产品——40英寸的小米电视2。在如今4K、大屏幕趋势明显的电视机市场中,一台1080p的40英寸电视机似乎不容易让人产生多大兴趣。别急,小米的杀手锏是什么?没错,正是价格!它1999元的售价也就只够买一部小米手机4。这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好奇——小米能在这个价格上带给我们怎样一台智能电视机? 
如果说过去采用GDDR5显存的显卡还屈指可数的话,那么如今采用GDDR5显存的显卡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从AMD最高端的双核心旗舰Radeon HD 4870x2,到主流的高端型号Radeon HD 4870,再到新近上市的中高端显卡Radeon HD 4860,甚至主流的Radeon HD 4750都采用了GDDR5显存。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GDDR5显存。    一起来认识GDDR5
在WWDC 2015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不出意外地公布了全新的iOS9操作系统。新的操作系统并非像iOS7那样对整个界面和人机交互做出重大改变,而是基本维持了扁平化风格。它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一些新功能,优化了整个操作系统的性能、安全等,希望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苹果在官方宣传中这样评价它们的新操作系统“A better experience withevery touch”——“每次触碰都有更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