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本院泌尿系感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并对常见细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菌株2 986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885株(63.13%),革兰阳性球菌624株(20.90%),真菌454株(15.20%)。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1 199株(40.15%),其中产ESBL酶623株,占51.96%;肺炎克雷伯菌188株(6.30%),产ESBL酶95株,占50.53%;革兰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202株(6.76%),屎肠球菌190株(6.36%),葡萄球菌188株(6.30%);真菌中绝大多数为念珠菌,共449株(15.04%),其余为酵母样真菌,5株(0.17%)。泌尿系感染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共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对喹诺酮类均高度耐药;对主要的革兰阳性球菌共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真菌敏感的药物有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

结论

泌尿系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菌种呈现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高度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IMRT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接受诱导化疗联合IMRT同期顺铂化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其所接受的诱导化疗方案,分为TPF组(24例)和PF组(30例)。分别于2程诱导化疗后第3周、放疗结束后3个月开始至一年,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TPF组在诱导化疗后短期有效率(54.2%)较P
期刊
目的探讨活化CDC42相关激酶1(ACK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免疫组化检测了45例新鲜深低温保存的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样本中ACK1 mRNA、AC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5株食管鳞癌细胞系中ACK1的表达状况,可使用Western印迹进行检测。分析ACK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差异表达与食管鳞癌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CK1 mRN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观察新型组合式锁定加压钢板(NALCP)与传统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进行层厚为0.625 mm扫描,获得股骨CT数据,通过Mimics、Geomagic等逆向工程软件获得股骨有限元模型,模拟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NALCP和LCP两种钢板模拟手术固定,加以缓慢行走单腿股骨载荷及扭转载荷,分析
目的探讨微RNA-224(miR-224)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过表达miR-224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LNCaP为miR-224过表达组,以转染空白载体的PC3和LNCaP为空载体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4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应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建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B组术后予以常规营养干预方案,A组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和治疗总费用,记录术前(T0)、术后5 d(T1)、术后10 d(T2)等
目的对比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和APRI指数在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66例ALT水平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同时进行SWE检查和APRI评分。比较SWE和APRI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种无创诊断模型对
目的探讨孕妇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发生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P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结合动态中和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共9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联合Dynesys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9~ 56岁,中位年龄38岁。单节段63例,双节段34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应用壳聚糖、丹参注射液及两者混合药物灌注的临床价值,探讨壳聚糖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剂防治输卵管术后再粘连、促进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的机理,寻求预防输卵管再粘连与提高宫内妊娠率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40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壳聚糖组(100例)、丹参组(100例)、壳聚糖与丹参混合液组(100例)。对照组只注入松解液作消炎治疗,壳聚糖组:注入松解液作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