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择90例于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三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观察A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观察B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完成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6-01
本次研究特就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90例于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27例,男性患者占63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1至6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7.8±4.6)岁,全部患者均为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三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同时进行0.5毫克阿托品肌肉注射,并对患者的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确定上述指标不存在异常现象后进行麻醉诱导[1]。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推注0.1毫克/千克维库溴铵、1.5-2毫克/千克异丙酚以及3-4微克/千克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手术进行过程中为了使麻醉效果获得有效维持需对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进行中断处理,并使患者吸入浓度为2%的异氟烷,完成手术后停止注射和吸入麻醉药物;对观察A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克/毫升,设定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μ克/毫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情况,于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0.1毫克/千克维库溴铵的注射,保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将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调低至2μ克/毫升,完成手术后停止异丙酚和芬太尼的注射;对观察B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克/毫升,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7μ克/毫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情况,于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0.1毫克/千克维库溴铵的注射,保持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完成手术后停止异丙酚和芬太尼的注射[2]。
1.3 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分别于手术完成后拔管即刻以及拔管1小时后对患者进行OAAS和VAS评分。OAAS评分:1分:轻推患者没有任何反应;2分:轻推患者可做出反应,无法言语;3分:可模糊言语,意识不清;4分:可言语,反应较慢;5分:反应迅速,十分清醒;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进行VAS评分:10分:疼痛剧烈;0分:没有任何疼痛感[3]。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1.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完成后三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完成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靶控静脉麻醉能够对药物浓度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麻醉浓度获得有效控制,具有操作简单和便于调控的优点,作为高效的麻醉药物,异丙酚瑞芬太尼或者芬太尼复合能够使麻醉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并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麻醉效果明显由于静吸复合麻醉。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观察A组和观察B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有效缓解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患者的疼痛感并且能够使患者的意识状态得到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荀海妍.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北方药学,2013,10(20):121-122
[2] 何忠荣,李雪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6(23):326-327
[3] 李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5(30):153-154
方法:选择90例于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三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观察A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观察B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完成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6-01
本次研究特就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90例于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27例,男性患者占63例,患者年龄范围居于21至6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7.8±4.6)岁,全部患者均为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三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同时进行0.5毫克阿托品肌肉注射,并对患者的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确定上述指标不存在异常现象后进行麻醉诱导[1]。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推注0.1毫克/千克维库溴铵、1.5-2毫克/千克异丙酚以及3-4微克/千克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手术进行过程中为了使麻醉效果获得有效维持需对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进行中断处理,并使患者吸入浓度为2%的异氟烷,完成手术后停止注射和吸入麻醉药物;对观察A组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克/毫升,设定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μ克/毫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情况,于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0.1毫克/千克维库溴铵的注射,保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将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调低至2μ克/毫升,完成手术后停止异丙酚和芬太尼的注射;对观察B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克/毫升,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7μ克/毫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情况,于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0.1毫克/千克维库溴铵的注射,保持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完成手术后停止异丙酚和芬太尼的注射[2]。
1.3 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分别于手术完成后拔管即刻以及拔管1小时后对患者进行OAAS和VAS评分。OAAS评分:1分:轻推患者没有任何反应;2分:轻推患者可做出反应,无法言语;3分:可模糊言语,意识不清;4分:可言语,反应较慢;5分:反应迅速,十分清醒;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进行VAS评分:10分:疼痛剧烈;0分:没有任何疼痛感[3]。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1.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完成后三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完成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靶控静脉麻醉能够对药物浓度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麻醉浓度获得有效控制,具有操作简单和便于调控的优点,作为高效的麻醉药物,异丙酚瑞芬太尼或者芬太尼复合能够使麻醉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并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麻醉效果明显由于静吸复合麻醉。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观察A组和观察B组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1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有效缓解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患者的疼痛感并且能够使患者的意识状态得到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荀海妍.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北方药学,2013,10(20):121-122
[2] 何忠荣,李雪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6(23):326-327
[3] 李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5(3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