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与玛蒂尔德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玛蒂尔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是她自身矛盾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只不过这种悲剧产生的矛盾性格不是她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带来的。与孔乙己性格错位至死不改不同,玛蒂尔德经历了由错位而复位的转变,这正是玛蒂尔德的亮色所在。
  【关键词】玛蒂尔德 孔乙己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错位 复位
  
  素有“短篇小说大师”之称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短的十几年内接连写出中短篇小说近300篇,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其短篇小说《项链》,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那波澜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那出人意料的结局,耐人寻味;那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
  然而我们掩卷沉思,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社会带给她的悲剧,还是自身产生的悲剧,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是否早有定论,我不得而知,但我还想用拙笔写出我的愚见。
  当谈到玛帝尔德悲剧根源的时候,不妨把笔拉得远一些,先谈谈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许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有着相似的一面。
  孔乙己也是个悲剧人物。他身材高大,最后却只能用手在地上爬着走,直至最后被社会吞噬,无声无息地死去,他唯一的贡献是充当了酒店的笑料。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呢?他的特殊性格又是什么呢?就在于他是鲁镇唯一的一个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这就说明,孔乙己在思想上一心往上爬,至死不想脱掉长衫,而在经济上又是在下层,只能站着喝酒,这就导致了他思想上和经济上的矛盾。因为,穿长衫者或短衣帮者都不会发生孔乙己这样的悲剧。短衣帮者没有向上爬的想法,可以自食其力;穿长衫者,虽然思想上层,但有经济做后盾,所以他们都不会错位,自然也不会发生悲剧。
  让我们把笔拉回来,再看一看玛蒂尔德是否同孔乙己有惊人相似的一幕。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一心追求上层社会的生活,而在经济上又是下层,不能满足她的愿望,因而她经常陷入无法摆脱的苦恼以及寻找机会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满足的心理的矛盾之中,这样,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设想一下,没有经济支柱,思想上又不爱慕虚荣的下层人,也不可能去借一条项链满足自己,而有经济基础像佛莱思节这样的上层贵妇人丢一条项链又算得了什么?从梳妆匣中拿出一条或取出点存款再买一条,哪会有十年还债的艰辛!
  这样说来,玛蒂尔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是她自身矛盾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
  只不过是这种悲剧产生的矛盾性格不是她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带来的。玛蒂尔德所处的社会环境,正是资产阶级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道德观念影响整个社会的环境,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已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成为小资产阶层普遍的心理特征。有美貌特质的小职员夫人玛蒂尔德,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本应跻身于上层社会,过享乐生活,偏偏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这怎能不让她扮演悲剧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玛蒂尔德的悲剧又是社会带给他的,只不过玛蒂尔德是这种社会的牺牲品,又是这种社会风气的维护者罢了。
  当然,我们还应指出的是,孔乙己的错位,始终没有校正,一直到死,也没有改变,带着终身遗憾,无声无息地死去。而玛蒂尔德却不同。丢失项链之后,也就是从云端跌回到地面之后,玛蒂尔德清醒了,她直面现实,十年的艰辛已经从内心世界改变了她这个人。值得称道的是,她没有选择逃避、躲藏、逃之夭夭,没有选择“要项链没有,要命一条”泼皮无赖做法,也没有选择买条作壁上观项链蒙混过关,大行骗子的勾当,而是选择了还债,选择了劳动,选择了和自己经济地位相一致的仆人生活。更可贵的是,玛蒂尔德在公园里看见佛莱思节夫人时,虽然没有项链挂在脖子上,虽然变得健壮,连对方几乎都认不出来了,但玛蒂尔德却毅然地走了过去打招呼。我们仔细梳理她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这时的玛蒂尔德没有了卑微感,没有了自惭形秽,完全以一种平等的语气与眼前这位贵妇人对话,满怀骄傲地、自豪地向佛莱思节夫人宣布自己的成就,不再是靠虚荣、美貌去博得别人的赞美,而是靠劳动找回了自尊,靠勇敢地承担自己苦涩的命运去博得别人的赞美。
  这种由错位又走向复位的转变,正是玛蒂尔德的亮色所在。
  ★作者简介:孙志成,吉林蛟河第一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王艳杰,吉林蛟河第一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叙述与中心论点不能紧紧相扣的问题,以同一则材料《吕氏春秋》中的一则小故事为例,通过变换叙述角度来分别证明“勇于改过是圣者的风度”和“轻率作出结论往往导致错误”这两个不同的论点,以期对学生写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议论文;叙述;指向性    议论文中作为论据事例的叙述,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但在我们有些同学的习作中,叙述往往与中心论点不能紧紧
【摘 要】细节化描写和文章波澜的设置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技法,尤其是个性化作文的关键点。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细节和文中波澜的关系,更富个性更具创造性地对生活加以艺术化表现,才能达到独抒性灵、个性写真的佳境。  【关键词】细节;波澜;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力求突破传统作文教学“专题指导→构思立意→范例分析→命题作文”的模式,代之以“专题分析→个性化构思→因材点拨→个性化为文”的新模式,有助于激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通过大学和相关机构间的合作来解决。  全球学生住宿集团有限公司(Global Student Accommodation,GSA)分析了来自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的280多项研究,以了解学生福利在过去10年中的演变情况。英国红砖(Red Brick)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在英国4个地区的学生群体中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精选的经典范文,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这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应该怎样做?本文是教师的一篇课堂随笔,写下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同步小作文训练的一些心得,供同行参阅。  【关键词】范文;模仿;创造    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语文学习中,作文成了我们的一道难题。初中时作文经常得到老师赞扬的学生
【摘 要】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是其本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关键词】个性;创新;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是其本质。作文之难,难在创新;作文之贵,也贵在创新。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那么,怎样的作文才能决胜于高考战场呢?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怎样才
【摘 要】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的成绩,“简单”是一个行之有效、出奇制胜的高招,本文从思路、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使高考作文简单明晰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语文高考;作文;思路;结构;布局;个性    著名学者周国平曾说过,人要活得简单。作文也是这样,尤其是高考作文,更要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总的说,就是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将作文看“穿”,看穿其行文思路,看穿其构思妙处,看穿其诸多亮点等等。一句话
编者按: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指出“要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学生流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全球国际学生流动的变化趋势,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形势研判,进一步了解国际学生流动的质量发展和完善方向,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教育对外开放具有
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包括教育援助在内的国际援助,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完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出于对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考虑以及响应发展中国家的需求,2018年美国国际开发署颁布了美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援助战略——《美国政府国际基础教育战略(2019—2023财年)》。文章通过对该战略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戰略体现出以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为目标、以关注受
编者按:杨现民,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技术支持教学变革等研究。数据素养是包涵数据意识、操作计划、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共享、管理存档、全面评估、基本法纪法规等内容的能力素质。在当今时代,各方积极开展了关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为了解当前一线教师数据素
【摘要】对于阅读课文《杨修之死》,作者立足于两个班级的不同特点,同课异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善于反思,努力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同课异构;有效教学;《杨修之死》    一、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