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福尔摩斯》根据著名同名漫画改编,在第82届奥斯卡中得到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配乐两项提名、第67届金球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
小罗伯特·唐尼拿到了喜剧类的最佳男主角奖时,在一番“没有准备,不知道该感谢谁”的说辞之后,“谢谢你们有这么古怪的口味”,感谢了颁发这个奖给他的记者协会——金球奖的主办方。他在《福尔摩斯》里的表演,得到了记者协会的青睐。
“古怪的口味”真的很适合这部电影,看过柯南道尔原著的人们,千万不要指望你能在里面看到那个披着大氅、戴着法兰绒帽子、脸型瘦削,手指细长的侦探。可能唯一和原著还比较贴近的,就是著名的烟斗,但不得不承认,小罗伯特·唐尼版的福尔摩斯把烟斗抽出了完全不同的风采。大侦探福尔摩斯即使在置人于死地之时也异常的逻辑清晰,然而办案时有条不紊的他在私底下的生活中简直就是个“怪胎”,至少在他的助手华生医生眼中他是这样一个人。他们亲手绳之以法的“黑暗巫师”布莱克大人在临死前说死亡即是开始,随后艾琳·艾德勒出现在他的身边要他帮忙找个失踪的人,而她身边有个影子般可怕人物。坊间传说黑暗巫师已经复活,布莱克大人的墓地遭到破坏,而躺在棺材里的另有其人。又到了大侦探福尔摩斯出马的时候了,然而调查过程从一开始就险象环生,助手华生医生在调查中更是险些丧命,福尔摩斯也陷入连串的谜团之中。
这个福尔摩斯,完全没有优雅绅士的感觉,倒更像是一个来自爱尔兰的蓝领工人,套个流行的说法那是非常地“纯爷们”。影片的开始,这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福尔摩斯阻止了一个类似邪教组织的现场犯罪。出场没有几分钟,他就展示了一番硬桥硬马的西式搏击术,扫清了一个把风的小喽啰看守的道路。这种展示肌肉的镜头,一直延续贯穿了影片剩下的部分。有《搏击俱乐部》一般的地下拳击比赛,慢镜头会告诉你福尔摩斯是如何灵活地击败了比他大好几号的对手,还会告诉你,福尔摩斯有结实的肱二头肌,更有优美的六块腹肌。尤其是码头造船工厂迎击一个秘密组织派来的超级大块头杀手时,福尔摩斯要应对该杀手用一整艘船作为工具,来击打他和华生医生,上演各种打斗与闪躲,完全是钢铁侠附体的感觉,唯一的区别只是福尔摩斯没有那些神奇的高科技铠甲。
这些动作戏,恍惚间会让人有些困惑,侦探究竟是靠脑力来劳动,还是靠体力来劳动的呢?如果以前柯南道尔的小说,让人们的印象偏重于脑力的话,那这部电影一定是来提醒人们,做侦探也是一个体力活,体能不足,光抽烟斗研究科学,是没有用的。柯南道尔笔下那个潜心笔迹学,注意推理逻辑性的英国绅士,变身蓝领之后,就会因为没有接到工作,而烦闷到枪击墙壁,用子弹在墙上射出一些字母;性情也与冷静、沉稳之类的词似乎毫无关系,好像一个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怪人。而且他还对搭档华生的个人生活十分不满,似乎就希望华生陪伴在他的身边,甚至不惜对华生的未婚妻口出不敬。而他自己又对一个国际女神偷着迷不已,还要在屠宰场这样脏兮兮的地方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看着女主角身后一扇扇猪肉被锋利飞速转动的齿刀麻利地对半切割开,福尔摩斯和华生都一脸肮脏有些惊慌地在猪肉林中挣扎,钟情于原著里那个形象的人,大概心中只会有一个词:情何以堪。
而说到科学,这部以体能和冒险来诠释福尔摩斯特征的电影,一开始还真的很容易让人彻底把科学这个词抛往脑后,或者至少会把我们所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彻底忘记。幽暗的伦敦街区,伏地魔一般会“死而复生”的头号男反角,各种很难说是科学仪器,却很像是炼金术士所用的器具,还有各种诡秘的圣殿式建筑,果真是神奇的黑魔法,还是另有玄机?《福尔摩斯》的剧情可谓匠心独运。故事主线、副线、暗线相互交织,让两个小时的片场毫无拖沓之感。悬念一个接一个,最后谜底揭开,不禁感叹编剧的构思精巧。编剧把福尔摩斯从一个单纯的侦探,变成了一个能打能跑还顺便能推理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也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绅士,他变得更年轻,更桀骜不驯,也更能打。同样变化的还有他的老搭档华生医生,如果说以前他们是亦师亦友的话,这部电影中他们更像是一对同事兼死党。时而有小摩擦,互相冷嘲热讽,“工作”上则完全是能力互补的存在。但福尔摩斯的人物特性得到了适度的保留。比如超乎常人的观察能力,喜好拉小提琴帮助思考,精通化学、伪装术,抽烟斗等。电影中还借机发挥,把福尔摩斯对人的观察能力用在了打斗上,让他用一套精确的理论分析快速干掉敌人,令人拍案叫绝,小罗伯特·唐尼的精彩表演自然功不可没。
好莱坞出名的美男裘德·洛扮演的华生医生的形象,与原著小说里的谨慎小心有不小差别,居然是一个赌徒。他也远不是原作里那般矮胖,行事有一尘不染的做派,简直就是维多利亚年代的时尚青年。
这个剧本本身,改编自欧美流行的漫画版《福尔摩斯》,作者莱昂纳尔·威格拉姆也是电影的制片人和编剧之一。而导演则是导演过《两杆大烟枪》等的盖·里奇。他们俩的出现,基本就可以解释这个电影何以呈现如今这个面貌的原因了。威格拉姆是赋予福尔摩斯和华生动作英雄内涵的人,他曾经说过这是对两个人的新发掘,柯南道尔对他们的描述里本身就包含了这些潜能。而盖·里奇则成功地将他心目中集中了蓝领青年的伦敦城区穿越时空地搬回了维多利亚时代。倾心原著的人,可能会对这部电影心生抗拒,但热爱这部电影的人同样很多,它甚至成为了盖·里奇在市场上最成功的电影,也许维多利亚时代没有被过滤过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绅士。
导演盖·里奇在影片上映前就喊出口号“我们要打造007版的福尔摩斯!”所以,本片的精彩也许不是在于对原著精髓的继承,而是这史无前例的颠覆。
编辑/姚晟
小罗伯特·唐尼拿到了喜剧类的最佳男主角奖时,在一番“没有准备,不知道该感谢谁”的说辞之后,“谢谢你们有这么古怪的口味”,感谢了颁发这个奖给他的记者协会——金球奖的主办方。他在《福尔摩斯》里的表演,得到了记者协会的青睐。
“古怪的口味”真的很适合这部电影,看过柯南道尔原著的人们,千万不要指望你能在里面看到那个披着大氅、戴着法兰绒帽子、脸型瘦削,手指细长的侦探。可能唯一和原著还比较贴近的,就是著名的烟斗,但不得不承认,小罗伯特·唐尼版的福尔摩斯把烟斗抽出了完全不同的风采。大侦探福尔摩斯即使在置人于死地之时也异常的逻辑清晰,然而办案时有条不紊的他在私底下的生活中简直就是个“怪胎”,至少在他的助手华生医生眼中他是这样一个人。他们亲手绳之以法的“黑暗巫师”布莱克大人在临死前说死亡即是开始,随后艾琳·艾德勒出现在他的身边要他帮忙找个失踪的人,而她身边有个影子般可怕人物。坊间传说黑暗巫师已经复活,布莱克大人的墓地遭到破坏,而躺在棺材里的另有其人。又到了大侦探福尔摩斯出马的时候了,然而调查过程从一开始就险象环生,助手华生医生在调查中更是险些丧命,福尔摩斯也陷入连串的谜团之中。
这个福尔摩斯,完全没有优雅绅士的感觉,倒更像是一个来自爱尔兰的蓝领工人,套个流行的说法那是非常地“纯爷们”。影片的开始,这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福尔摩斯阻止了一个类似邪教组织的现场犯罪。出场没有几分钟,他就展示了一番硬桥硬马的西式搏击术,扫清了一个把风的小喽啰看守的道路。这种展示肌肉的镜头,一直延续贯穿了影片剩下的部分。有《搏击俱乐部》一般的地下拳击比赛,慢镜头会告诉你福尔摩斯是如何灵活地击败了比他大好几号的对手,还会告诉你,福尔摩斯有结实的肱二头肌,更有优美的六块腹肌。尤其是码头造船工厂迎击一个秘密组织派来的超级大块头杀手时,福尔摩斯要应对该杀手用一整艘船作为工具,来击打他和华生医生,上演各种打斗与闪躲,完全是钢铁侠附体的感觉,唯一的区别只是福尔摩斯没有那些神奇的高科技铠甲。
这些动作戏,恍惚间会让人有些困惑,侦探究竟是靠脑力来劳动,还是靠体力来劳动的呢?如果以前柯南道尔的小说,让人们的印象偏重于脑力的话,那这部电影一定是来提醒人们,做侦探也是一个体力活,体能不足,光抽烟斗研究科学,是没有用的。柯南道尔笔下那个潜心笔迹学,注意推理逻辑性的英国绅士,变身蓝领之后,就会因为没有接到工作,而烦闷到枪击墙壁,用子弹在墙上射出一些字母;性情也与冷静、沉稳之类的词似乎毫无关系,好像一个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怪人。而且他还对搭档华生的个人生活十分不满,似乎就希望华生陪伴在他的身边,甚至不惜对华生的未婚妻口出不敬。而他自己又对一个国际女神偷着迷不已,还要在屠宰场这样脏兮兮的地方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看着女主角身后一扇扇猪肉被锋利飞速转动的齿刀麻利地对半切割开,福尔摩斯和华生都一脸肮脏有些惊慌地在猪肉林中挣扎,钟情于原著里那个形象的人,大概心中只会有一个词:情何以堪。
而说到科学,这部以体能和冒险来诠释福尔摩斯特征的电影,一开始还真的很容易让人彻底把科学这个词抛往脑后,或者至少会把我们所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彻底忘记。幽暗的伦敦街区,伏地魔一般会“死而复生”的头号男反角,各种很难说是科学仪器,却很像是炼金术士所用的器具,还有各种诡秘的圣殿式建筑,果真是神奇的黑魔法,还是另有玄机?《福尔摩斯》的剧情可谓匠心独运。故事主线、副线、暗线相互交织,让两个小时的片场毫无拖沓之感。悬念一个接一个,最后谜底揭开,不禁感叹编剧的构思精巧。编剧把福尔摩斯从一个单纯的侦探,变成了一个能打能跑还顺便能推理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也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绅士,他变得更年轻,更桀骜不驯,也更能打。同样变化的还有他的老搭档华生医生,如果说以前他们是亦师亦友的话,这部电影中他们更像是一对同事兼死党。时而有小摩擦,互相冷嘲热讽,“工作”上则完全是能力互补的存在。但福尔摩斯的人物特性得到了适度的保留。比如超乎常人的观察能力,喜好拉小提琴帮助思考,精通化学、伪装术,抽烟斗等。电影中还借机发挥,把福尔摩斯对人的观察能力用在了打斗上,让他用一套精确的理论分析快速干掉敌人,令人拍案叫绝,小罗伯特·唐尼的精彩表演自然功不可没。
好莱坞出名的美男裘德·洛扮演的华生医生的形象,与原著小说里的谨慎小心有不小差别,居然是一个赌徒。他也远不是原作里那般矮胖,行事有一尘不染的做派,简直就是维多利亚年代的时尚青年。
这个剧本本身,改编自欧美流行的漫画版《福尔摩斯》,作者莱昂纳尔·威格拉姆也是电影的制片人和编剧之一。而导演则是导演过《两杆大烟枪》等的盖·里奇。他们俩的出现,基本就可以解释这个电影何以呈现如今这个面貌的原因了。威格拉姆是赋予福尔摩斯和华生动作英雄内涵的人,他曾经说过这是对两个人的新发掘,柯南道尔对他们的描述里本身就包含了这些潜能。而盖·里奇则成功地将他心目中集中了蓝领青年的伦敦城区穿越时空地搬回了维多利亚时代。倾心原著的人,可能会对这部电影心生抗拒,但热爱这部电影的人同样很多,它甚至成为了盖·里奇在市场上最成功的电影,也许维多利亚时代没有被过滤过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绅士。
导演盖·里奇在影片上映前就喊出口号“我们要打造007版的福尔摩斯!”所以,本片的精彩也许不是在于对原著精髓的继承,而是这史无前例的颠覆。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