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树人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从小学便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以期通过这些课程来逐步培养起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等。思想道德课程虽然没有被划分为主课程,但是却是我们学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小做起。为了改善当下小学思想道德品德课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教学方法简单守旧等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学措施来。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 教学反思 问题 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方法,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存在的一些不好的情况营造一个模拟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针对部分学生随地乱扔废弃物的情况,老师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一些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当同学们进入这么一个场景,看到公园的一角垃圾到处都是,严重破坏了公园的风景,也严重地影响到公园进行休闲娱乐的人们,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同学,问他们:满地垃圾好不好?他们肯定会相应的回答:“不好!”老师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好呢?”可能同学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时候,老师要给学生讲解为什么不好,最后再问学生:“你们到公共场合会怎么处理自己的垃圾呢?”进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树立爱护公共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二、活用教材,把握教学要求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因此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
1、规范自身
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儿童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
2、灵活方法
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认真钻研教材,备课非常关键,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的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教学中, 我们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幻灯、录象、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幅标语,老师、大哥哥、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因此,只有用心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要求,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把握课时与课后的巩固和实践结合教育。
三、寓教于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新综合素质教育建立了德、智、体、美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评价体系。走向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可以细化德育评价体系,为其提供量的依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大空间,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如何?学校里,孩子学习的兴趣可记分,与同学相处融洽可记分,参加劳动可记分,走出校园,走向田野,经历农民劳动过程,并干力所能及的活可记分;走 入孤儿院,同孤儿一起生活,听他们的故事,讲自己的新闻,可记分数。每当期末,孩子在家中的点点滴滴活动,在学校中的分分秒秒变化,在社会实践中的忙碌身影都是老师记录在案评分的依据。在这种学校、家庭、校外实践的交互过程中,促进家庭、孩子、老师的共同成长。
此外,由于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扫校园卫生,打扫公共楼梯,冲洗厕所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不讲卫生,不爱劳动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吃了东西后,乱扔包装袋,学校随处可见,看到这种情况,学生会批评那些不爱劳动,乱扔垃圾的人,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为了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到共场所公进行义务捡垃圾活动,这样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辛苦劳动,让他们认识到爱护环境应该从每个人做起,进而改变学生乱扔垃圾的习惯,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丰富教学主题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一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二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解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 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学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 1 ] 亚里士多德. 尼 各马 科伦 理学 [ M ] . 苗力 田,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90 : 18 1 .
[ 2 ] 戚万学. 冲 突与 整合 ) ) ) 20 世纪 西方 道德 教育 理论[ M ]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95 : 1 1 .
[ 3 ] 檀传 宝. 学校 道德 教育 原理 [ M ] . 教 育科 学 出版 社,200 2 .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 教学反思 问题 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方法,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存在的一些不好的情况营造一个模拟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针对部分学生随地乱扔废弃物的情况,老师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一些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当同学们进入这么一个场景,看到公园的一角垃圾到处都是,严重破坏了公园的风景,也严重地影响到公园进行休闲娱乐的人们,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同学,问他们:满地垃圾好不好?他们肯定会相应的回答:“不好!”老师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好呢?”可能同学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时候,老师要给学生讲解为什么不好,最后再问学生:“你们到公共场合会怎么处理自己的垃圾呢?”进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树立爱护公共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二、活用教材,把握教学要求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因此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
1、规范自身
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儿童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
2、灵活方法
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认真钻研教材,备课非常关键,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的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教学中, 我们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幻灯、录象、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幅标语,老师、大哥哥、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因此,只有用心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要求,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把握课时与课后的巩固和实践结合教育。
三、寓教于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新综合素质教育建立了德、智、体、美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评价体系。走向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可以细化德育评价体系,为其提供量的依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大空间,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如何?学校里,孩子学习的兴趣可记分,与同学相处融洽可记分,参加劳动可记分,走出校园,走向田野,经历农民劳动过程,并干力所能及的活可记分;走 入孤儿院,同孤儿一起生活,听他们的故事,讲自己的新闻,可记分数。每当期末,孩子在家中的点点滴滴活动,在学校中的分分秒秒变化,在社会实践中的忙碌身影都是老师记录在案评分的依据。在这种学校、家庭、校外实践的交互过程中,促进家庭、孩子、老师的共同成长。
此外,由于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扫校园卫生,打扫公共楼梯,冲洗厕所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不讲卫生,不爱劳动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吃了东西后,乱扔包装袋,学校随处可见,看到这种情况,学生会批评那些不爱劳动,乱扔垃圾的人,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为了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到共场所公进行义务捡垃圾活动,这样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辛苦劳动,让他们认识到爱护环境应该从每个人做起,进而改变学生乱扔垃圾的习惯,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丰富教学主题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一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二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解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 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学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 1 ] 亚里士多德. 尼 各马 科伦 理学 [ M ] . 苗力 田,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90 : 18 1 .
[ 2 ] 戚万学. 冲 突与 整合 ) ) ) 20 世纪 西方 道德 教育 理论[ M ]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95 : 1 1 .
[ 3 ] 檀传 宝. 学校 道德 教育 原理 [ M ] . 教 育科 学 出版 社,20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