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企业的进入与国有企业的产出

来源 :世界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中央计划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存在非国有企业进入竞争的情况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产出的决定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下几个重要的结论:计划产量及计划价格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而减少,但国有企业的计划外产量却未必跟着减少;市场产量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而增加,中央计划者寻租的能力将随着非国有企业的持续进入而慢慢消失,上述结果说明非国有企业的进入,将促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央计划者对于经济控制与市场垄断能力的削弱;不过,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的垄断力,却未必会跟着减弱。
其他文献
自1994年日本莉名学者森岛通夫提出“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构想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构建“中日韩经济合作法”,本文利用小型的中日韩三国经济的计量模型和贸易连接模型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中日韩三国的财政扩大对本国GDP的影响很大,虽然对其他国家的GDP也有影响,但是其影响还很小,本文还利用模型分析了日元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使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出口,日本的总出口有所减少,使贸易对象的中国和韩国对日本的出口有所增加,而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使我
本文通过历史案例分析表明,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验告诉我们,反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对短期经济状况的调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采取单纯的总量政策和需求政策治理通货紧缩,从长期看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不均衡。总量政策的使用要适度,经济调控政策要实现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结合,要兼顾微观基础,外部冲击是亚化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原因,因此,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现今各国制定治理通货紧缩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经济转轨及体制变革、经济发展的阶段
本文在对J曲线效应进行简要的理论回顾后,建立了我国的进口需求函数、出口需求函数和贸易平衡项函数,并对人民币的J曲线效应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主要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品和贸易收支的正面效应有约3个季度的时滞效应;如果为改善贸易收支,那么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幅度应该适中,过于轻微或剧烈可能是不利的;人民币出现短期异常波动对进出口贸易和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
在过去一个较长时间里,美国将股票上市初期的种种价格支持行为视为市场操纵加以禁止。然而,近年来严格的管制被逐步放松,股票上市初期的价格支持不再是主承销商暗中操作的事情,相反,已经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股票价格进行多种技术性操作。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支持策略,其具体操作方式是什么,以及它与市场操纵的关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与此同时,我们在对比研究中发现,虽然中美两国股票发行制度相去甚远,但是在我国已存在价格支持行为,从发行制度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价格支持的必要性也是明显的,这意味着在我国对价格支持行为有稳定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