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历史传统、语言文化、政治制度三个维度着手。中国的历史因各民族共同书写而丰富多彩,汉族的历史不全等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少数民族的历史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语言文化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光辉灿烂,从汉藏语系的多声调语言,到阿尔泰语系的元音和谐语言,从"汉字圈"到方块壮字,从半坡遗址到河姆渡遗址,从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化自古呈现出满天星斗的壮丽景色和多元归一的大趋势。中国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制度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我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平等联合的共和国。从名称上,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先进"与"落后",一律称为"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小民族要互相认同,并且共同认同中华民族,其中民心相通、互守尊严是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同时,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担当和美学感召不能缺场,意志推动也很重要,要保持希望的开放性,把它持续投射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创新认同之上,转化为主动进取、奋勇前行、人心向善、爱家爱国的能动性,所有这些都是民心相通、互守尊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正> 本文所称的经济保证合同,不是指有保证人的经济合同,而是指为经济合同提供担保的保证合同。我国经济合同法律制度,为经济合同的履行,主要设定了四种担保方式,即定金、保证、抵押叔、留置权。除此之外,作为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方式之一的违约金,也可起到担保经济合同顺利履行的作用。保证因其本身的特点,无疑是其中主要的担保形式。近年在推行经济合同制中,保证确实为不少合同的履行起到了应有的担保作用,但由于保证的无
<正> 199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为庆祝建校40周年,举办了法人犯罪理论研讨会。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公安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以及司法实际部门的40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正式提交了五篇论文,其基本观点摘要如下: 何秉松(法大教授)在《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一文中提出:法人犯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法人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上的确立和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刑事责任理论,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任务。从
近年来,随着社会史学视角的张扬,在历史学与社会学领域出现了诸多利用口述史、书信、日记和民间档案资料从事的经验研究,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在个体经验的层面通过集体记忆获知当代中国的丰富想象.
期刊
期刊
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悠久传统.通过敬拜祖先来培育忠孝伦理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界长期关注的议题.而祖先本质问题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一个(亻革)家村寨的鲜活案例,本文呈现出祖先本质多面性所蕴含的复杂的家族文化体系,回归祖先崇拜与家族村落社会治理以及国家认同的基础性问题.案例表明,(亻革)家建构的祖先本质多面性的观念,是其家长权力在祖先灵魂世界中的投射.家长借助祖先权力,通过举行一系列的祭祖仪式来惩罚有失伦理道德者,其动机在于及时纠正社会结构的异常状态.反复操演的祭祖仪式,
2020年我国如期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在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辉煌,为全球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民族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财政自主性低,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硬骨头和关键战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创新研究,坚定理想信念和战略定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集中地展示了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原创性成果,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学术阐释.为此,2021年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设专栏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的便捷,社会变迁日益加快,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众社会心态的嬗变和复杂化.对应于这一趋势,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围绕与社会心态相关的诸多领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专题所收录的三篇相关主题论文中,杨宜音、闫玉荣以互联网引发的"罗尔事件"为例,从3万多条微博评论中抽取3221条,通过内容分析解释了网民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信息加工、建构信息信任环境的过程,以期揭示网民对网络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条件.
期刊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学界突现一道学术风景.它陡然地打开一片很大的学术空间,无数崭新的概念、话语、理论思考和研究课题一涌而出.它方兴未艾.它给较长时间以来比较平实、甚至有些沉闷的文化学界带来一片全新的风景与勃勃生机.这就是与二十年非遗(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实践紧紧相随的理论探求与学术建设.现在应当予以特别的正视与重视了.
期刊
健康,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起点和目标,是保障人们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等一系列决策,都彰显了卫生健康对人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共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成就卓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