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菩提今生花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由树艺创作,李永谟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再生之美,也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无雨的清晨,李永谟通常会早起,为的是去家斜对面的那棵菩提树下捡拾菩提叶。这些稍晚一步就会被清扫的垃圾,在他眼里却是宝贝:去掉叶肉,叶脉不仅坚韧,而且薄如轻纱,是制作“叶脉花”的上好原材料。
  除了落叶,李永谟还一并收集枯枝、树皮和果核,这些毫不起眼的创作素材经过他的巧思和巧手,最终会变成一件件精美别致的艺术品。树艺师,是李永谟的职业,这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在他之前,中国台湾还没有人从事这个行业。
  改变人生的落叶
  回到工作室,李永谟先将叶片洗净,然后叠放在一口专用的陶瓷缸里,再淋上自制的发酵水,待叶肉发酵腐蚀。一旁的工作台上,摆着一堆处理好的叶脉,经过植物染上色,看起来五彩缤纷。李永谟拿起几片,娴熟地折、剪、粘……不到一分钟时间,一朵娇艳的海芋花便呈现在眼前。“看哦,前世菩提叶,今生海芋花,这就是树艺创作的神奇和魅力所在。”李永谟说。
  制作叶脉花,是李永谟的拿手好戏。早在2007年,在伦敦国际发明展上,他就凭借一束“叶脉玫瑰花”夺得“环保双金设计奖”,这也是他赢得的第一个国际大奖。“能够从上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我耍了一个‘小花招’。”李永谟故作神秘地说。原来,在比赛时他先把玫瑰花捏皱,就在评委们又惊讶又疑惑的时候,他再拿出喷水器给花朵喷了一点水。奇迹出现了!原本已经“枯萎”的玫瑰花,竟然重新绽放,娇艳如初,评委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这束花的原材料是菩提叶的叶脉,弹性非常好,受到挤压能够快速复原。”李永谟说,在颁奖时,评委还称赞他的作品是“压不扁、捏不皱的‘永生花’。”
  和大赛评委一样,每一个到工作室参访的游客,都会被那些琳琅满目的树艺作品深深吸引,然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李永谟的工作台旁边还摆着一副拐杖。出生不到1岁,李永谟就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落下残疾。不过,性格乐观的他从未向命运低头。“健康的人的确会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残疾人也不是一无是处。”李永谟坚定地说,“只要面向太阳,阳光就会照在你身上,好命全靠自己拼。”当初,父母都认为他今生会处处碰壁,甚至孤苦终老,然而,如今的他娶妻生子,每月收入颇丰,衣食无忧。
  “落叶,虽然被当成垃圾,但它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说完,李永谟转头望向窗前。那里有一簇用叶脉做的向阳花,迎着阳光,“开”得正旺。
  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台湾,草编是人们很喜欢的小玩物,不过,草编品易变色,并且草叶过于柔软,韧性不佳,很多细节效果都做不出来,为此草编艺人束手无策。有一次,李永谟在锯木工厂看工人处理木材,他发现剥掉的树皮里还有一层薄薄的真皮。一试,韧性还不错,他灵机一动:何不用这层真皮做编织呢?李永谟为自己的想法惊喜不已。
  不过,随后李永谟就发现,不同树种的真皮韧性有别,并不是都适合用来编织。由于在台湾树皮编织并无前例,既无人可以咨询,也找不到相关书籍可供参考。李永谟决定像神农尝百草那样,找出最适合的树皮。于是,公园里、人行道树下,甚至深山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经过两年不断地尝试,在试验过上百种树皮后,他终于找到桦树皮、木槿皮等十余种适于编织的原材料。
  由于在读美工科学校时学过编织,毕业后又从事过珊瑚雕刻,让李永谟对各种动物昆虫了然于心,很快他就用树皮编出了40余种昆虫和动物。蚂蚁是他最擅长编织的对象,用象牙色的白桦树皮编出来的蚂蚁,个头和真实的蚂蚁差不多。为了便于观赏,李永谟通常将一群蚂蚁粘在枯枝或陶罐上,营造出觅食、嬉戏等场景,趣味盎然。但李永谟最得意的作品是由几只蜥蜴组成的《乐从山中来》。树皮蜥蜴不会叫,他就让蜥蜴弹奏乐器;找不到缩小版的乐器可搭配,他就亲手编织,足足花了两个月才完成。
  “天生我材必有用,树木的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丢弃了非常可惜。”不过,李永谟从不攀折鲜活的花木,所用的原材料都是捡拾而来的。
  树皮承载的梦想
  如今,李永谟的树艺作品风靡台湾,他也经常受邀到学校和社区讲课。“看,树皮也有生命,它会跳舞哦。”不管听众是幼儿园的小孩,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总是这么天真又亲切地跟他们讲话。并且,他还贴心地因材施教,小朋友的手还在发育,便教他们做一些较简单的线条作品,而老年人通常视力不好,就以较大的作品来当教材。除了动手制作,李永谟在教学中还不忘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宣传环保理念。
  李永谟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知道树木的再生利用价值,为自然界的永续经营尽一份心力,更希望未来通过树艺创作,编织出台湾特有的原生花卉、蝴蝶、鱼鸟、蕨类等动植物,让全世界知道台湾不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丽之岛,更是一个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之岛。
  尽管行动不便,但李永谟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家。除了受邀,他还主动联系各种手工艺品展会,从筹备到布展,全程参与。有的展会场地太大,从下车走到摆位,对依靠拐杖走路的李永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却不在乎:“虽然辛苦,成果也不如预期,但总要走出去才会让更多人知道。”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李永谟一生都走不出他出生后的布袋小镇,然而借由树艺创作,他的人生走向了宽阔的天地,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其他文献
常听一些语文老师这样对学生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偷。”“如果同学们不会写,可以抄范文。”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懒于观察、疏于思考,写出的文章和例文几无二致。虽然我们不反对背一些好的范文,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可惜传统的教育体制束缚了老师,也束缚了学生。为使学生稳得高分,语文老师们煞费苦心地开展以下的教学。  第一,固定模式。记叙述文总是要求学生开篇明意,结尾点晴;议论文总要
近几年,由于俄罗斯推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和部分学前教育機构老化,全俄范围内出现学前教育需求高峰,入学名额供不应求。2008年底时,平均每100个名额提出申请者为105人,城镇地区更达到100:111。2009年初,等待入学的儿童达171.6万。而到2010年9月,能够入学的儿童仅有83.2312万人。截至2010年9月,俄罗斯有学前教育機构47213所。其中,98%为公立。在学儿童547.3757
没有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何借助教材把相关的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思想、品德和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我是这样思考和尝试的。    一、找准结合点——在不知不觉中渗透    如果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一个“德育”环节,无疑会破坏一堂课的整体性,显得很生硬。教师要进行自然的德育渗透,必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德育
摘 要: 中美术鉴赏课是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心灵世界、建构人文素養的重要学科,文章阐释了核心素养时代该体系之下的针对高中生知识面较广、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等特点。探析了核心素养本位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融入主题性等问题,并以北宋风俗画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例,就如何避免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单一向度的知识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入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在美术鉴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了“尊重”在学生成长中的影响力,真可谓“四两拨千斤”!工作中我认真感悟着这一理念,结合自己的个性,一定要将“尊重的教育”进行到底!    一、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尊重是人
2005年,乐天陶社入驻景德镇。当时的景德镇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制陶工艺,而当地陶瓷制品却缺乏创意,乏善可陈,大多从陶瓷学校毕业的学生都选择了改行。创始人郑祎决定以一己之力改变这座瓷都。乐天陶社利用租来的土地和厂房,仿照国外的陶艺交流工作室模式,开设了景德镇第一家陶瓷交流艺术中心,提供国内外一流陶瓷艺术家驻场、展厅、设计工作室、实验工厂等多项服务内容,打开了一种新的陶瓷产业链模式和艺术陶瓷创作理念。此
多年来,我校以整合理念为指导,以“器道并重、心手相长、科艺联用、沿创同行”为特色办学思想,以“以工树德,以工启智,以工求真,以工育美”为特色教育目标,以“有专长、会工作、善研究、能创造”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校的百工教育特色建设呈现出了精致化、有效性和内涵式发展的态势。    一、落实于课程    我校利用校本课程(八年级为劳技与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时,实施百工课程。在课程管理中,一是做
作为教育者,反思教育习惯应该是一项重要的思维品质。因为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乃至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可以说,教育习惯是教育观念乃至教师综合素质最持久、最顽强的表现;同样,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习惯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也产生着毋庸置疑的影响。毫无疑问,教育习惯和教育管理习惯都是值得反思的,只有反思才能觉醒,只有觉醒才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中有所作为。虽然现实中的许多状况可能无法让反思的结果和改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3年成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多年来,我们以“创造优质教育,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办学宗旨,通过教育革新,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成就了一大批学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个普遍的难题——初高中衔接问题。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其身心发展需要跨越较高的台阶,尤其是从一所初中学校到另一所高中学校就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美国教育中开展的“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和“4-H教育”(4-H Education)是美国式“素质教育”的案例。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5-0030-07    当前中国的素质教育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