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养老”还是“安享晚年”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其中,老龄化加重、生育率走低,伴随而来的是养老、房价、城镇化、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时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养老发源于原始社会,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养老的做法是择取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加以礼敬。《礼记·王制》中有“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而且有“五十养于鄉,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的说法。安度晚年,是与养老语义相近的词。安度晚年是指老年人开心舒服地度过晚年,如果说,养老离不开一个“老”字,且从原来被养到闲居休养,是被动到适应、小众到大众的话,那么安度晚年离不开的是两个字“晚年”,且安度重在描述个体“老了以后”的生活体验、自身舒服程度。
  国内外发展表明,各国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地会减少本地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是,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人产品消费和服务、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又孕育着生机。老年人还有一种与经济相结合的、更加主动的生活方式,笔者把它称作是“安享晚年”,这是一种集合了养老和安度晚年各自益处的模式。安享晚年是一个按照个体意愿主动创造未来老年人生活的状态。
  安享晚年,不再是“谁老了都很难”的生活状态,它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托底、企业提供专门化服务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作为的生活方式,由个体经济能力和身心情趣使然,老年人生活在更加有目的、有品位、充实的自由休闲状态下,是主动享受生活的晚年,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着人生落幕的晚年,是一种值得人们去期待、创新的老年人生活。老年人安享晚年,不再是完全依托以家庭血缘关系为纽带反哺式养老,这会导引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降到最低,给子女更宽阔的时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年轻人不再承担少子条件下沉重的赡养义务,当老年人自身生活照顾等服务外包市场解决后,子女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慰藉,这让老年人生活不再是终点而是一次与子女同行赋予生命意义的新的远行。
  老年人安享晚年可能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国家建设强有力的全覆盖的硬件完善、软件贴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普惠、定制、公益等方式供给“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提供替代家庭赡养的康养、医养等服务,用繁荣的养老市场实现全社会关心、服务、支撑老年人生活。二是老年人个体应拥有较好的个人财务支付能力和健康的心智模式,实现老年人生活自我照顾和购买服务照顾的相互补充,积极调适自我,平和理智地应对老年人遇到的身体退行性变化等个人问题和隔代家庭关系问题,和善欢喜地感悟人生、慈祥仁爱关照后代和友善慈悲对待他人。
其他文献
世界局势剧烈变动,我国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师与教师发展亦面临着诸多来自国际国内的机遇及挑战。本文在国际与比较的视野中审视全球新冠疫情中的教师工作及其带来的教师角色挑战,探讨了教育国际交流的路径,并借此分析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方法论问题。文章指出,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秩序,深刻影响了教育系统和教师工作的环境,教师需要学会“Learn by Unlearning”,才能更好的响应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新要求。关注社会情绪学习、发展教师预见能力、保持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弱势学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