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商用车动力电池托架的轻量化设计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三维软件建模和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从材质选用、结构优化、工艺分析三方面对某商用动力电池托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拓扑优化,最终选用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整体式、中心位置设置横向框架的结构,实现了相比原金属材质托架减重27%的效果.利用Moldflow,通过填充分析、顶出分析等调整优化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
其他文献
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物流运输车辆不断增加,而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近年来,物流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较长以及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电动汽车目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燃油汽车,两种车型同时存在于物流配送领域.文章针对半开放式多配送中心的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车型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考虑了客户需求量、车辆载重量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等约束条件,以碳排放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时间窗惩罚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线性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针对该问
为了实现悬架俯仰刚度和侧倾刚度的独立调校,文章对一种双横臂解耦悬架进行了优化分析.运用CAXA和UG等软件确定悬架各硬点初始的坐标,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dams/car对解耦悬架进行运动学仿真,研究摇臂的几何结构对悬架传递比和解耦度的影响,并对摇臂的几何机构进行优化和校核,最后采用Adams/car insight模块对解耦悬架的前轮定位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前悬的俯仰刚度和侧倾刚度关联度小,且车轮参数变化理想,满足了设计要求,这对FSAE赛车的解耦悬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参考意义.
为解决无人驾驶路径规划过程中的决策控制问题,文章针对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在未知环境中随着搜索空间的增大,出现训练效率低、收敛不稳定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奖励指导的改进算法.首先在每回合内采用基于奖励的优先级经验回放,减少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随机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智能车学习效率.然后在回合间基于奖励筛选优秀轨迹,便于指导智能车对复杂空间的探索,得到稳定的控制策略.最后,在开源智能驾驶仿真环境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性能优于原来的算法,训练效率和收敛稳定性均得到有效提升.
铝合金作为一种优质轻量化材料在轻量化车身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铝合金零部件的使用功能和性能,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就需要对零部件的精度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文章基于一种压铸铝合金减震器塔的零部件,首先对该铝合金零部件精度进行分析摸底并识别出影响该铝合金零部件精度的两个关键要素,再分别针对两个关键要素进行优化设计,重点一是优化加强筋结构,以增加减震器塔本体的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另外是增加热处理工艺中夹具支撑块结构,通过外力支撑来增加抗变形能力.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强筋布置能有效提升减震器塔本体的刚度、强度和尺寸
某车型在盐城试验场进行耐久试验时出现了驻车拉索固定支架断裂的质量问题,故障里程为1200 km,同时在高寒试验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故障,文章以该故障为基础,通过对驻车拉索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整车环境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经改进件的试制、装车和道路耐久路试等程序,验证改进方案可行,该故障得到了有效解决,未将该隐患输出到市场中,避免了市场车辆可能出现的抱怨,同时对类似故障模式的预防也有很好的设计借鉴意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感知质量越来越被用户重视,汽车设计中更加注重感知质量提升.文章通过案例对比和分析,分别从外观、气味、触感、声音和便利舒适性等方面,梳理论述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要点.明确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设计验证确认手段虚拟评审和现实评审,特别是内饰硬模验证方法.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提升给出了具体措施,丰富了此领域设计方法,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实现对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路径的跟踪修正,基于模型预测算法控制车辆的车速和横摆角.通过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制定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设计出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CarSim软件搭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结果显示,在预定工况下,车辆参考路径和实际行驶误差较小,并有较好的横向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一定程度能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为智能车辆控制提供了基础.
文章主要介绍了汽车天窗的种类、结构及相关参数,重点论述了天窗布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布置方法,并对天窗与顶盖的配合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针对顶盖天窗开口翻边和天窗加强框配合断面形式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天窗与顶盖的匹配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轨迹跟踪控制作为智能驾驶技术中的一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智能汽车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模型,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跟踪控制方法的理论推导,分析了其各自的适用场景及优缺点.从而可知,无论哪一种控制方法都有其弊端,建模方法以及行驶速度的不同,都会影响控制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智能汽车的控制更有适用性.
现有汽车的四轮转向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不适合在整车轻便且平价的民众车型上使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飞锤离心装置控制的机械式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该系统利用飞锤感应车速,在低速行驶时实现前后轮反向偏转以减小汽车转向半径,中速行驶转向时后轮不辅助转向,高速行驶转向时前后轮同向偏转进而提高行驶稳定性,不同车速下后轮辅助转向幅度逐渐变化,无级调节,使具有该系统的汽车在日益复杂的交通状况下更加灵活和稳定.通过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了预期的运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