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插画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插画设计主要应用于绘画类的插画、摄影类的插画和立体式的插画形式。关于绘画类型的插画,主要为设计者通过绘画行为进而表现出对事物的内在感受与理解,是针对某种事物展开的艺术创作过程。要想更好的完成该类型的插画设计,就需要绘画者对事物的内涵领悟和外在表现形式相融合,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事物领悟力。摄影类型的插画主要被用作大型商业活动当中,所以需要这类插画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与外在表现力。立体式的插画更强调画面的立体感,通过立体形式更加彰显画面的生动活力。基于以上,可以总结出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几点主要特性。
  1.通俗、生动性。因为插画设计给人最直接的感官体验,是声音和语言不能媲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利用插画图案,将刻板的事物生动的表现出来,不但完成了艺术美感追求,同时还向人传达着一种生活价值理念,使客观事物更具内在深远内涵,富有生命力。此外,插画艺术通俗但不低俗,简单但不平庸,插画艺术是一种经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多元化表达形式。绘画者可以利用插画的抽象或具体,表达对事物的主观理解,发挥出最大的艺术价值。
  2.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融合。因为插画设计的特有属性就是艺术性,而在当前经济大时代的背景下,在平面设计中,插画艺术需要与实用性相融合,适应当代商业发展。通过二者的完美结合,不但能够增强顾客的购买欲,还迎合了现代商业精神,促进插画艺术向主流市场的发展。
  时代性。有上述插画特性可以看出,当今的插画设计是跟随时代发展脚步逐渐革新的,所以所插画艺术是具有时代印象的。是技术革命推动着插画设计内容的持续扩充,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插画风格的呈现也是对绘画时期的现实生活的体现,插画内容赋予着绘画者对生活的理解与情感的寄托,可以反映出绘画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人民的审美追求。
  3.创造性和制约性。优秀的创意带给大众的精神思考和视觉享受有时要多过传达的信息本身。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对作品的感知是不同的,这需要插画师运用发散性思维,寻找突破点。另外,绘画能够将个人情感进行转移,而插画却因服务对象和产品性质的制约,在情感抒发方面不能凌驾于表现对象之上。在插画设计时,规定设计师在产品允许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艺术创作。
  2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插画艺术与当代大众文化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拓展了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丰富了其创作方式。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插画语言越来越个性化,数码插画和手绘插画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值得探讨。在数字信息化为大背景的发展时期,插画设计逐渐从较为传统的创作手法(如绘画纸、绘画工具、绘画颜料等)向更为商业化的高科技数码创作。因为利用高科技数码的绘画工具,能够简化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插图更易储存和保护,同时也节省了绘图纸张,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采用高科技数码绘图软件,丰富了设计师的创作路径,使插画内容更加多样生动,并且已完成的作品也可在软件中及时修改,不必将画作删除重新创作,这种操作大大缩短了创作时间,提高了插画的绘图效率。所以当今商业时代的数码插画具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未来。结合以上可以看出,数码绘图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绘图形式,所以我国手工绘图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手繪插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绘制插画,岩石、洞穴、绢帛、纸张上的古老插画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木雕技术的革新等都促进了手绘插画的发展和完善。现代人更依赖于快读读图的方式获取新闻信息,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人工绘图成为高成本低利润的代名词,人们不再倾向于这种绘图方式,传统人工绘图俨然与现代主流思想发生歧义。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当代群众更加注重信息的快速获得,效率成为如今的主流思想。所以如今的报刊杂志更新周期普遍缩短,这就给传统手工绘图带来难度。此外,由于艺术获取渠道的增加,导致人们对手绘插画的关注度减少。笔者认为,手绘插画是有存在价值的,它包含了插画师的个人情感,能够体现人类精神文明和人文关怀。数码插画虽有优势,却也使得插画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手绘插画要想在现代平面设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原创精神、情感表达等方面。插画师要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审美水平,使手绘插画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结语:
  结合以上所说,在平面设计领域,插图设计是展现刻板事物使其变得生动有含义的表现手法,是传达当代精神及艺术审美的重要途径,所以插图设计在我国设计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手工绘图已不再适应当代发展节奏,所以必须将新型数码技术融入到插画绘图当中,使其满足艺术创作的同时适应当下发展脚步,这种更具适应性的插画绘图才能延伸其发展前景,丰富艺术创造,最大限度的满足当代大众审美需求。
其他文献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是我国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教育阶段学科专业教学相比,中专音乐表演专业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均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作为中专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伴随着国家对于中专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受到愈来愈多中专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学生的重视。本文钢琴教学方法灵活性多元化特征、以需求为内驱力特征、创新性特征入手,对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期刊
随着近些年动漫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动画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特别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的热门专业,动画教育的遍地开花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解决行业人才紧缺的困境。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进行探索研究,设计出符合当今行业需求和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模式,最大程度满足当今人才紧缺的困境。也为动漫职业教育探索新的出路。  目前我国动画教育现状  2000年以后,艺术类院校动画专业雨后春笋般出现,早期以二维手
期刊
随着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演唱中出现了诸如咬字吐字不清等问题,影响了声乐艺术效果的表达。故而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民族语言文字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咬字吐字训练的技巧方法。  很多人认为,演唱很简单,就是唱歌。但其实在演唱过程中是有很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咬字吐字技巧,咬字吐字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了演唱能否取得成功
期刊
《斜阳》中的贵族性,一直是被人们多方探讨的一个论点,本文将会围绕文中的“贵族性”来对小说中的贵族精神是如何破灭的进行议论。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明治42年,作为津岛家的第六个儿子出生。老家在日本青森,父亲是青森非常有名的大地主,人称“金木殿下”。战前,太宰治受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影响,参加了左翼运动。进入东京大学后,一方面领着党的补助,另一方面又一直接受本家长兄给的援助。年轻的太宰治為自己的这种
期刊
文章共分为两大部分,通过对雕塑艺术品的种类及定义,以及实际案例的讲解对雕塑艺术衍生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更多人对雕塑艺术品有进一步的理解,进而为我国雕塑艺术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雕塑艺术衍生品的种类及定义  雕塑艺术衍生品是在雕塑作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显著艺术特色的商品,其是雕塑作者结合自身技能及思想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受法律保护,具有极高的艺术附加值。现阶段,我国雕塑艺术
期刊
引言:在绘画作品中,抽象的观察和表现是有单独的位置的。在具象表现绘画中,画面也不能被现实描绘的物体所左右,绘画者应该具有使被描绘的物体服务于画面的能力。抽象的观察强调的就是绘画者能够通过观察现实想要描绘在作品中的物体,对物体进行提炼,抓住物体最本质的特征,并以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观察方式,有助于绘画者脱离现实描绘物体的复杂的表面,更加拉近与物体的内在特质的距离。  大自然现实中的事物通
期刊
本文简要介绍了音乐基础理论的归属范畴与核心内涵,并论述了解读乐谱和调式分析对民族声乐作品艺术处理的实际作用,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音乐基础理论的核心内涵  音乐基础理论简称乐理,是音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音乐基础理论包含所有五线谱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如下:  其一,音律。按照音阶变化差异,可将音律划分为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三种。其二,记谱法。整个五线谱是由有规律性的音
期刊
文创产品应为消费者带来某些回忆、共鸣等用户体验,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法使产品变得拟人化、表情化,能够把一件成本极低的产品改良成为附加值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消费品,而整个消费环节中消费者是极易被吸引和愿意买单的。因此,情感化产品会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对中国产品对外出口结构和出口量、经济贸易增长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活需求层次的提升,消费市场进入强调体验及文化的
期刊
1.情感可视化的概念  情感可视化,就其概念上的意义而言,它是通过艺术诉诸艺术创作者个人感情的表达方式,即通过存在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的情感内容[1]。其核心是从情感化设计中抽取出来的概念,情感化设计在许多设计门类中都有体现,对于情感的可视化也是情感化设计核心的要素。在设计中对于情感的可视化通常会用到象征、叙事、类比三种方式来表达。  2.装置艺术中情感可视化的传达方式  情感可视化是基于艺
期刊
吴冠中先生的艺术风格具有代表性,他以“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作为创作理念进行不断实践,摆脱了物象的束缚,重视艺术的本体,注重艺术语言和追求形式美的表现,将他的艺术扎根于中国土地并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语言形式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意境和美感,逐渐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现当代主流艺术探索的缩影。  一 吴冠中艺术风格的形成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