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情敌”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ch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长虹是何许人
  高长虹(1898-1954),原名高仰愈,字九死。祖籍山西盂县西沟村。1914年,他从盂县第一高小毕业后,入太原山西省立一中求学, 1914年与同龄的王者香(1898-1962)结婚,婚后继续求学。1924年至1929年间,高长虹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创办了《狂飙》《弦上》《长虹周刊》等多种进步刊物,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撰《莽原》。1930年至1937年间,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德、法、瑞士学习经济学。1938年回国,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1年11月,徒步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
  高长虹在长达2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发表作品上千篇,出版著作17本,130余万字,是杂文创作最多产、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全集》中至少有100多次提到高长虹这个人,他为何把鲁迅当“情敌”?
  高长虹为何把鲁迅当“情敌”
  1924年,高长虹到北京后,在《国风日报》副刊上编辑《狂飚》周刊,引起鲁迅的关注。鲁迅曾向孙伏园等人问过:长虹是何许人?还表示过:《狂飚》周刊是好的。孙伏园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高长虹,使他大受鼓舞。据鲁迅12月10日日记记载,高长虹去鲁迅家拜访,鲁迅又当面对高长虹倍加鼓励。
  可是1925年8月,韦素园的《民报》副刊登出广告说:“特约中国思想界之权威者鲁迅……随时为副刊撰著,实学术界大好消息也。”高长虹看了表示反感,说:“真觉‘瘟臭’,痛惋而且呕吐。试问,中国所需要的正是自由思想的发展……然则要权威者何用?”并说这是鲁迅所戴的“纸糊的权威者的假冠”。从此,他和鲁迅疏远了。
  从1926年10月开始,高长虹大量发表文章攻击鲁迅。 11月,在《狂飚》周刊上发表爱情诗《给——》,把鲁迅当做黑夜,把自己当做太阳,把许广平当做月亮。谩骂鲁迅:“月儿我交给他了,我交给夜去消受。夜是阴冷黑暗。”不久,高长虹发表《时代的命运》一文说:“我对于鲁迅先生曾献过最大的让步,不只是思想上,而且是生活上。”所谓“生活上”的让步,其弦外之音不言而喻。在《我走出了化石的世界,待我吹送些新鲜的温热进来!》一文中,他说什么:“如狂飚社以直报怨,则鲁迅不特身心交病,且将身败名裂矣!”对读者进行暗示。他的这些言论,等于为《给——》中的不少诗句作了注解。除了讥讽鲁迅以思想界权威自居、骗占许广平,他还攻击鲁迅袒护“安徽帮”的韦素园为朋友谋而不忠。
  那么,高长虹对鲁迅的态度为何在1925年8月突然间180度转弯呢?那是因为1925年7月19日,他在鲁迅家里看到许广平和鲁迅厮熟情形,凭着诗人的敏感,他知道许广平已爱上鲁迅,大为吃醋,没有和许广平说话,立即停止了和许广平通信,从此就开始仇恨鲁迅,认为是他这个有妇之夫诱骗了比自己小17岁的女生。
  高长虹为何会对许广平想入非非呢?那是因为从1925年5月到7月19日这短短两个多月里,许广平和他通了至少8封信。1925年3月,高长虹的诗集《精神与爱的女神》出版,许广平给他写信并附邮票要买此书,并对他的文笔表示赞赏。高长虹对许广平的文笔也很欣赏,赞成发表其作品,并说一个女生能有这样大胆的思想,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在短短两个多月中,频繁地互相通信、交心,互相表示倾慕,高长虹对许广平产生幻想,那是完全可能的。他自然认为是鲁迅从中作梗,横刀夺爱了,恨上鲁迅就很正常了。
  1926年12月,鲁迅开始反击高长虹。他给韦素园写信说:“是他真疑心我破坏了他的梦,——其实我并没有注意到他做什么梦,何况破坏——因为景宋(许广平)在京时,确是常来我寓,并替我校对、抄写过不少稿子,这回又同车离京……长虹遂以为我带她到了厦门了。倘这推测是真的,则长虹大约在京时,对她有过各种计划,而不成功,因疑我从中作梗。其实是我虽然也许是‘黑夜’,但并没有吞没这‘月儿’。”鲁迅还给在广州的许广平去了一信,说:“《狂飙》上有一首诗,太阳是自比,我是夜,月是她。我这才明白高长虹原来在害‘单相思病’,以及川流不息到我这里来的原因,他并不是为‘莽原’,却在等月亮。但对我竟毫不表示一些敌对的态度,直待我到了厦门,才从背后骂得我一个莫名其妙,真是卑怯得可以。我是夜,则当然要有月亮了,还要做什么诗,也低能得很。”鲁迅还写了《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新的世故》把高长虹痛快淋漓地挑落下马,让他颜面扫地。这使高长虹非常狼狈,声誉受到影响,从此淡出文坛,开始后半生的漂泊、落寞。
  1925年,许广平与高长虹均为27岁的文学青年,彼此互有好感,甚至互相倾慕,也许有成为情侣的可能。但早在1923年,许就是鲁迅的学生了,对鲁迅了解更深,从1925年3月11日她给鲁迅的第一封信中,便可看到其对鲁迅的崇拜之情。虽然高、许的通信时间比她与鲁迅的通信时间晚两个月,但许广平与鲁迅已相识两年多了。此外,尽管高长虹年轻有才,但他的见识、才华和鲁迅不在同一层次。身为诗人的他,偏爱浪漫幻想,自认为许广平不可能爱上比她大17岁、其貌不扬的老男人,除非受了鲁迅的诱骗。所以,他对鲁迅因妒生恨,终于按捺不住跳出来大骂。这种行为反倒使许广平对他的好感荡然无存。1925年10月,许广平发表《风子是我的爱》,与鲁迅正式确定恋爱关系。1926年8月,鲁迅和许广平一起南下,1927年10月,他们在广州正式同居,高长虹再不可能得到许广平的爱情了。
  而现实中的高长虹在追求许广平失败后,改追冰心。后来韦丛芜告诉鲁迅,高长虹给冰心写情书,已经3年了。1929年冰心结婚后,将这捆情书交给了丈夫吴文藻,吴文藻于旅行时,随看随抛入海中,数日而毕。当然这是后话了。
  1941年11月,高长虹到延安后的初期,大量给《解放日报》投稿,但因为“不合时宜”,很少被采用,但他仍笔耕不辍。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夕,毛泽东给高长虹发来请柬,高长虹以自己研究经济学为由拒绝与会(据艾青回忆,他是唯一一位得到邀请却没有参加座谈会的作家)。他有对延安不满的地方,如1943年康生主持的“抢救运动”,认为这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给中央提出尖锐的意见,引起一些领导的不满。康生甚至怀疑他是青年党,要批判他,只因博古保护才未得逞。1942年,他还拒绝担任边区文协副主任,甚至给斯大林提过意见。从此,他明显地被延安冷落排斥了,作品发表不了,社会活动也不叫他参加了。
  1946年2月,高长虹被调到东北,挂在哈尔滨市东北局文协。 1954年春季,高长虹夜里突发脑溢血死在东北旅社(东北局招待所)内。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
其他文献
头顶国徽、肩扛“红盾”的工商干部,在人们的眼中,确实算端上了“铁饭碗”。可日前笔者到湖南临澧县工商局采访,方知这个县工商部门也在实行干部招聘制度,彻底敲碎了那只“铁饭碗”。  今年初,新任局长苏宏政大胆把竞争机制引进机关,实行了局长招聘股所长、股所长招聘一般干部的两级聘任制。通过考虑和民意测验,选聘14人出任6股1室7所的负责人。并根据各股所的工作情况定编定岗,由股所负责人招聘一般干部。明确规定,
芬兰地处北欧,全国人口只有520万,大体上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城市。这个国家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是不折不扣的寒冷地带。但就是这个小国寡民的芬兰,多年来在全世界的评比中,拿下了多项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认为芬兰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芬兰人热爱大自然,全国67%的国土覆盖了森林,在绿色排名中,芬兰是全球环境质量最好、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它甚至能够抢在信息产业超强的美国前面,率先迈入信息化社
理查德·佐尔格,德国人,于192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谍王。  佐尔格搞情报的手段非常厉害。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传奇情报生涯:不撬保险柜,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门却自动为他打开。  佐尔格开始其波诡云谲的间谍生涯是在1933年。这年9月,佐尔格受苏联情报机关之命来到日本东京。  到东京后,机智聪明的他很快成为德国陆军武官奥特的私人秘书,并建立了自己的“拉姆扎”小组。佐尔格
摘要:初中数学有别于小学数学,学习深度和广度大大提升,相应的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由于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如何真正的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一个首要前提则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性,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交互学习。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淘汰,推行多样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
摘要:本文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分析了现阶段在医疗卫生行业和院前急救领域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指导院前急救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意识形态;院前急救;思想政治;舆论宣传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3-0054-02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即党的思想政
摘要:文章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次数位居第3位的中日同形词“建设”为研究对象,自建党的十九大报告小型中日对译平行语料库,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译例对译为同形词、译为其他汉语词、译为和语词3种译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提出在政治文献的同形词汉日翻译实践中,应当根据“建设”在原文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建设”的前置名词、后置宾格名词选择恰当的译法和译词。同时,在同形词的汉日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译文受
任弼时长女任远志说,父亲有三个绰号:“骆驼”、“被子”、“党内的妈妈”。  “骆驼”是忍辱负重的意思。叶剑英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而叫“被子”,是因为任弼时为人厚道、公道。张爱萍将军在苏区时曾经被内定为AB团分子,任弼时经过论证,完全推翻诬告。延安审查干部时,著名作家丁玲被康生等定为“抢救”对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为了使现代有效教学应用于大学教学改革中,相关教务人员开展了将问题作为导向的大学的专业课程,在语音教学的基础上配合现代移动终端开展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平台数据与大数据作为数据指导,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合理调整,保证了现代大学教学改革现代有效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兴趣导向;因材施教;大学教学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宴会,刘邦通过巧妙的周旋与众人的帮助,逃回了军营,为日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鸿门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一次宴会。直到今天,鸿门宴的故事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人们长期探索却又迷惑不解的一件事情是:项羽为什么没有诛杀刘邦?  对于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世人多认为是项羽缺乏雄才大略的表现。  项羽优柔寡断  联系到项羽后来兵败垓下、拔剑自刎,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登基称
1920年年初,刘半农赴欧留学,途经上海,应邀出席了他在中华书局工作时的一些老同事的欢送宴会。席间,当《礼拜六》《紫罗兰》等刊物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得意洋洋地谈及当时新发表的骈体文艳情小说《玉梨魂》时,刘半农按捺不住心中的厌恶与激愤,痛斥这种作品内容“太空泛、肉麻、淫秽”,并鄙之为“鸳鸯蝴蝶小说”。一番话仿佛泼了一盆冷水,使对方大为扫兴。一阵争论后,宴会竟不欢而散。刘半农此举一时被传为佳话,“鸳鸯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