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1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新课改精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阅读与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读与写作虽相互对立,实则相依相连。适时开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又符合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名篇欣赏 触发训练 佳作“仿格”
  “多读多写文自工”既是耳熟能详的名句,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叶圣陶说:“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养料一样,阅读是吸收精神上的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是用嘴说,或者是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然而在现实面前,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时间不断被挤压,阅读意识逐渐淡化,文化知识积淀缺乏,难以构成写作所需的养料,畏惧写作成为普遍状况。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的阅读、写作训练,从名篇欣赏、触发训练、佳作“仿格”三种形式,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读写结合,力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名篇欣赏
  阅读经典名篇,学生能够在作品中感受细腻丰富的情感,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家独特的谋篇布局等。下面以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春》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名篇欣赏。
  (一)教师选出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春》,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并写下阅读感言,可以从文章某一方面或整体、从语言表达或写作技巧等多方面进行阅读品评。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中作者生动的遣词、丰富的修辞、自然的想象等方面进行阅读欣赏。
  如一学生以课文第四节描写春花这段文字为例欣赏: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把春花描绘得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比喻,写出微风吹拂下,野花活泼、娇美的景象。
  (二)当一学生交流阅读感言时,让其他学生边听边记下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交流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点评。
  学生(1)点评: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描绘了春花的可爱动人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2)点评: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想象手法,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看着鲜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在阅读、交流、点评的基础上,学生集体归纳本课推选出的阅读感言中的亮点,再由教师总结,加深阅读感受,学习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对课文第四节的欣赏品评作总结:
  这段文字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将春花描绘得色彩绚丽,生机盎然。作者由眼前景象联想到满树果实的盛景,这种以虚写实的笔法,进一步衬托出眼前花开之旺盛、繁密,也表达了作者有一颗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心。这样的精彩描写值得细细玩味。
  通过名篇欣赏,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等有独特的认识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品味、交流,学生对文章形成更细致深入的把握,同时积累言语经验,提高欣赏能力,学习写作技巧。
  二、触发训练
  触发是学生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下,心中潜存的经历、情感等被激活,从而产生共鸣。它对于学生而言,是写作的好素材、好思路。阅读贵在触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对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思考新的解读角度和写作角度。如教学当代作家杨闻宇的散文《杏荫井台》时,文中着重记叙了“我”小时候在杏荫井台下捡杏换肉,一位卖腊炙羊肉的汉子最终送肉给“我”吃的童年往事。品读课文,感受“我”那段独特而珍贵的童年生活,体会“我”对汉子的感激、怀念之情,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我”对汉子的感激怀念之情,可通过抓住一个阅读触发点——“他迟疑了一下”,把握汉子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卖肉汉子“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吗?’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一想汉子为什么“迟疑了一下”,并用第一人称展开心理描写。交流时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样写的理由。
  学生(1)交流写作及理由:
  “哎,这孩子多想吃腊肉,但我这肉是用来卖的啊。算了,就跟他换吧,顶多我今天多跑两个村子叫卖吧。”文中描写汉子“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可见汉子身体瘦弱,艰辛苦难。还有“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这句中,“浑黄色”的鞋子和裤筒,写出汉子为了生计而辛苦奔波的苦难生活。
  学生(2)交流写作及理由:
  “瞧,这孩子多渴望吃腊肉,但我还得养家糊口,家里快揭不开锅了。算了算了,这孩子眼巴巴得盯着我,我就跟他换了吧,反正今儿天这么热,我正好吃几个杏解解渴,让孩子也解解馋吧。”汉子迟疑一下,有三个原因,汉子既疼爱孩子,又迫于生计,同时还有天气炎热的原因,本想换杏既能解渴,又能成全孩子,体现汉子的美好心灵。
  通过“迟疑”这一触发点,运用语境想象补白,揣摩汉子心理活动,学生更细腻地感受汉子疼爱孩子的内心,也更深入地体会汉子艰辛苦难的生活,这位汉子不仅无私地送肉给“我”吃,还给予“我”精神上的关怀,从而衬托汉子的淳朴、善良、疼爱孩子的美好形象,并深切体会对汉子的怀念、感激之情。触发训练是阅读和写作中值得关注的思维训练方式,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阅读和写作。
  三、佳作“仿格”
  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和学习书法首先要“仿格”相似。仿格者通过对优秀文本进行整体关注、品味咀嚼,语感能力、文学素养逐步提高,最终达到“脱仿”的境界。为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写作技巧,随堂仿写是一个有效方法。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有其独特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仿写,收效可观。例如萧乾的《枣核》,该文至少三处写作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一)巧设悬念。文章开头:“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上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开篇巧设悬念,同窗为何再三托付带上几颗生枣核,吸引读者眼球。
  (二)衬托手法。主体部分运用衬托手法,集中体现在对人物细腻的动作、语言描写上,例如“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个“托”的动作,将枣核小心翼翼地放在手掌之上,形象衬托出友人对枣核的珍视。“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那是我们家的北海。”此处“一块块亲手挑选”等,形象写出老友建造“北海”的艰辛不易,良苦用心,用人物一系列的动作、语言衬托出老友的思乡爱国情。
  (三)托物言志。通篇以“枣核”作为线索,小小的枣核寄托着浓浓的思想爱国情,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品读《枣核》后,随堂布置写作任务,将本文中学到的三处写作技巧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通过仿写学习写作技巧。下面是学生的“仿格”习作《桔子红了》:
  叮铃铃的电话铃声,是那么清晰入耳。掐指一算,这已是爸爸本周第三次打电话来了。
  爸爸说,桔子红了,今年桔子格外的甜。那棵桔树,是三年前我上中学时,和爸爸一起种下的。三年来,那棵树,爸爸精心侍弄,就像我们家里的二女儿。浇水、松土、施肥,爸爸从不含糊。那棵树,一年后便出落得亭亭玉立。
  记得桔树第一次结出桔子时,爸爸在电话里激动得像孩子第一次见着彩虹似的!那两个月,总能接到爸爸的电话:桔子有黄豆大了呢!桔子有拳头大了呢!有些桔子变黄了呢!有几个桔子全红了呢……爸爸总是在说桔子!
  那一年,爸爸将首先变红的桔子采下来,藏在蛇皮袋里,等我放假回去吃。一放寒假,爸爸便开着摩托车,早早等在站台。一进家门,爸爸便拿出整袋桔子,看着我甜甜地吃着红桔,他只是笑着。我说:“爸,你也快尝尝啊。”,他只是不停地摇手。我挑了一个鲜红的,个头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爸爸面前,他缓缓地接过桔子,剥一瓣轻轻放进嘴里。我从爸爸脸上好似看到了他当年拿着我“市三好学生”奖状时的神情。
  如今,桔子又红了。考试前我决定抽时间回家看看!到家时,爸爸正巧坐在果园里,望着树上的桔子发呆,看到我,他竟愣住了,随即便孩子似喊着妈妈的名字。那时我看见爸爸的眼角已湿润了。爸爸笑着说:“小虫子……怎么飞进眼睛里了……快!快!快来吃红桔吧!”
  本文以《桔子红了》为题,通过叙述父亲和女儿种桔树,父亲为女儿采桔子,等女儿回家吃桔子,为女儿送桔子等内容,深情传达父亲对女儿的一片深情厚谊,对女儿的真挚期盼。在仿格训练中,学生学习了开篇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这已是爸爸本周第三次打电话来了”,究竟是为何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在文章主体部分,通过父亲种盼果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桔子有黄豆大了呢!桔子有拳头大了呢!有些桔子变黄了呢”,细致地描写桔子的生长变化过程,形象地写出父亲盼果的激动,侧面烘托出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以及父爱的质朴深沉。同时也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红红的桔子不也象征着父亲对女儿浓厚的爱与思念。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名篇欣赏,触发训练,佳作“仿格”的读写结合教学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阅读、写作热情随之高涨。总之,探索多样化、个性化、且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值得不断践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叶圣陶.怎样写作.中华书局.
  [3]夏丏尊,叶圣陶.文心.浙江文艺出版社.
  [4]刘应寿.高效的“阅读”优秀的“写作”[J].青海教育,2009,(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家尼尔较早地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用爱和赞许肯定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鼓励学生追求幸福,寻找兴趣,自由快乐地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当今中国学校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探究尼尔情感教育实践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尼尔 夏山学校 情感教育  A.S.尼尔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出生于
摘 要: 美国的综艺节目漂洋过海引进中国,经过本土化的改造,迅速成为中国大陆电视领域最靓丽的风景线,而在国民对于综艺节目的热情不断升温的同时,对于中美两国综艺节目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本文基于对两者联系的研究,对新时代下综艺节目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 中美文化 文化差异 综艺节目 文化传播  自古至今,不同的学者给文化下了许多定义。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的古典
摘 要: 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分析其图书馆在留学生信息服务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而指出其在提供多维度信息服务时存在的问题——馆员英语水平问题、书籍管理更新及时性问题、文献资源缺失问题等,针对其中的问题,探讨优化高校图书馆多维度留学生信息服务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国际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多维度 留学生信息服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
摘 要: 本文通过深挖一个考点本质,得出关于“导数的单调性和零点情况与原函数单调性关系”的结论及其推论,并举例介绍这一结论及其推论在解决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 高考命题 无效教学 导数 函数零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多数教师主要教授“如何利用导数正负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但对于“结合导数的单调性和零点情况研究原函数的单调性及有关问题”在教学中较少谈及.从近几年的高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教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知识,是应用数学与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建立起正确明晰的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在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一些学生数学素养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造成他们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距明显。  概念课的教学,一种常用的模式:通过
从获得泉州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到参加省教师技能大赛,短短一个月,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期间,有理论缺失的迷惘,有埋头苦读的艰辛,有半夜梦醒捧书夜读的痴迷,有读遍书简顿悟的快乐。这期间,一直在参悟语文教学的“道”,一直在探求语文教学的“法则”与规律。现我就参加比赛感触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一、提高理论素养  初中一线老师具有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在比赛中最明显的是观课品
摘 要: 作文要创新必须有意识地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充分应用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做到立意新、题材新、形式新。  关键词: 作文能力 思维定式 作文创新  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机械化、电子化,都是不断创造新的结果。当今社会,尤其要创新。  创新,首先要不满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有变革的欲望。如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便没有创新的动力。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在诸多现代设施当中,交互式白板的出现可谓是真正意义上从学生教学主体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现代教学设备零距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就语文课而言,交互式白板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为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语文教学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多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 多元化 生动性
摘 要: 小学作文,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也是很多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更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面对的学习内容。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对其没有心理畏惧,作者认为作文是心灵的产物,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写作就应当是让学生把心中的所想、所感、所思付诸于笔尖,也就是我笔写我心,让感受说话,这样学生有感而发,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完成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感受 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摘 要: 数形结合即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化数为形;化形为数,数形结合是数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 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 解题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高中解题的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几乎每一章节的学习都离不开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