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辨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马”之类的“草”,有表示雌性的意思,其语义来源,我曾写短文《“草马”探源》(见《中国语文》2001年第3期)。后来很高兴看到了汪化云、张志华先生《“草”的词源和俗词源》一文(见《汉字文化》2002年第4期),对拙文提出质疑,认为“曾文的论证凡三个环节,看似有理,实则有两点不妥”。本人拜读了之后,并不同意汪、张二位先生的观点,这里愿就这一学术问题再作进一步阐述,以就教于二位先生和广大读者。
  汪、张二位先生云:“虽然,皁有过写作‘草’的历史,但草木之‘草’是不能作‘皁’的。”让我们先看看古籍中“皁”写作“草”的。十三经注疏本《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校勘记》云:“其植物宜早物:岳本同,唐石经、宋本、嘉靖本、闽监、毛本早皆作皁。此本注及疏亦作皁。《释文》:早物,音皁,本或作皁,注同。案:皁俗早字,据唐石经已作皁,知今本作早者,后人依《释文》改,从正字也。按:皁者,草之俗字。《说文》:草者,草斗,栎实也。自人用草为艸木之字,乃别制皁为草斗字,岳本作早与《释文》合。《周礼》用假借字也。”胡刻本《文选》张衡《西京赋》:“植物斯生,动物斯止。”李善注:“《周礼》曰:动物,宜毛物也。植物,宜皁物也。”我们再举出“草马”直接写“皁马”的例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子部《册府元龟》卷七十五《帝王部》之《任贤》:“帝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勅以本官直门下省,赐物千段,皁马二十匹。”《日知录》卷三十二“草马”条引《隋书·许善心传》:“赐草马二十匹。”(注:《广韵》牝马曰騲。《颜氏家训》有云騲隲。)我查找了中华书局标点本《隋书·许善心传》,亦作“草马”,说明《册府元龟》的“皁马”音义同“草马”。又四库全书本宋庠《元宪集》卷三十四《墓志铭》:“方且桓圭皁马,竚来朝之仪;彤弓雕戈,将蕃锡之典。昊天不弔,殱良奄及。”这是曹公的墓志,“桓圭”为公爵所执的玉圭信符。“皁马”是用典,《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尝与吕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黁起谓繇曰:‘君当位极人臣,李君有国土之分,家有騧草马生白额驹,此其时也。’”墓志是用草马生白额驹的典故,谓曹公功高,家有“草马”之瑞,将竚待来朝廷封土,位极人臣。这个“皁马”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草马。由于古籍翻检不易,“皁马”例就暂举二例,若细心留意古籍写本,定有新语例。《四库全书》是清代很有知识水平的人编定的,这里证明了直到清代,古籍中尚保存有“草马”或作“皁马”的例子,其“草马”不能写作“皁马”说,不攻自破。至于语音问题,汉语史上汉字“音随形变”的例子甚多,可参张涌泉《论“音随形变”》(《汉语俗字研究》附录,岳麓书社1995年版)。已经证明“草马”可写作“皁马”,至于其所说的“草木之‘草’不能作‘皁’”,如果成立的话,只能说明其解释“草马”的“草”来源于“衔草”是错误的。
  扬雄《方言》卷五:“枥,(郭璞注:养马器也。)梁宋齐楚北燕之间或谓之樎,或谓之皁。”郭璞是把“枥”理解为“养马器”的,可见“枥”“樎”“皁”是各地方言不同的称呼,意义相同。《广雅·释器》:“樎、皁,枥也。”《玉篇》:“樎,枥也,养马器也。”钱绎《方言笺疏》:“‘皁’之言槽也。《说文》:‘槽,畜兽之食器也。’《庄子·马蹄篇》‘编之以皁栈’,《释文》:‘皁,枥也。一云:槽也。崔譔云:马闲也。’《淮南·览冥训》云:‘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吕氏春秋·权勋篇》高诱注:‘皁,枥也。’《史记·邹阳传》:‘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集解》引《汉书音义》云:‘食牛马器,以木作,如槽。’‘槽’与‘皁’,声义并同。”对于《庄子》的“编之以皁栈”,《释文》收录了旧注“槽”和“马闲”不同的解释,《庄子集解》疏解为“皁,谓槽枥也。”至少说明了“皁”字当时有不同的理解,保留了古训,实际上“皁”具有这两个义项,不过“皁”《庄子》中不一定是槽义。又《史记·邹阳传》《索隐》曰:“言骏足不可羁绊,以比喻逸才之人。应劭云:‘皂,历也。’韦昭云:‘皂,养马之官,下士也。’养马之官其衣皂也,又郭璞云:‘皂,养马之器也。’”《正义》曰:“颜云:不羁,言才识高远,不可羁系。皂,在早反。《方言》云:‘梁、宋、齐、楚、燕之间谓枥曰皂’。”“皁”有槽义,盖雌性生殖器官形似槽。我认为“走草”一词比较能揣摩出“草”字的含义,“走草”就等同于“游牝”。有些雌性牲畜在发情时会四处游走,故“走草”的“走”就是奔、游走、游荡义,“草”就等于“牝”义。《唐律释文》“游牝”条云:“音膑。谓三月春分时放畜,使相配,令牝牡相会以生驹犊也。”再说“走草”的意思并不是奔走衔草的意思,另外如汪、张二位先生所举的母猪发情方言或可说“发草”,请问“发”和“草”的语素义是什么?“发”字的语素义显然与“发情”的“发”是相同的;“草”也不是草木的意思,“草”就是雌义。“发草”的语素义可理解为“发雌”,谓生发出大量雌性荷尔蒙,即发情。其理解为草木之“草”显然是不对的。“走草”一词用于女性身上是骂人的话,《醒世姻缘传》七十三回:“遇庙烧香,逢寺拜佛,合煽了一群淫妇,就如走草的母狗的一般。”故“草马”的“草”与“草蓐”是没有关系的,不能用到人身上,也未见“草妇”、“草人”(表示妇女)之类的说法,其“草蓐”、“坐草”云云,没有意义关联,彼“草”非此“草”。
  “草马”由草木的“草”衍生出雌性义,理由并不充分,况且理解为“衔草”已经增了一个“衔”字为训。再说我们看动物世界中有不少雄性动物(如有的鸟类)也会衔草做窝,可见,衔草这一行为,雌性特点并不明显;要说由“衔草”这一特点转而代表雌性的意义,就比较牵强了。其文说到:“但是,没有‘衔草’习性的动物,人们一般是不用‘草’指称其雌性的。”如母牛未见其衔草筑巢的习性,但可说“草牛”,如《吐鲁番出土文书》〔贰〕阿斯塔那一五号墓文书《唐杂物牲畜帐》:“馬吕馬居(驴驹)子壹头,大草牛拾伍头,特犗捌头,贰岁草牬陆头。”我这里不是有意抠字眼,而是怀疑其“草马”的“草”来自衔草的可能性。因此我仍认为,“草马”“走草”的“草”,语源来自“皁”。这样从词义引申脉络来说,非常顺畅,其引申过程与“牝”字类似。顺便说一下,“皁”由槽义后来引申为雌性义,如“草马、草驴、草鸡、草猫”之类,并不是这里还有什么粗俗色彩。
  
  (通讯地址:361005厦门大学中文系)
其他文献
多元化的集大成者    大伦敦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体育运动、人文艺术都十分繁荣。旅游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伦敦则是全球最繁忙的旅游城市之一。标志性景点“大本钟”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每当整点时刻,大钟都会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英国君主官邸白金汉宫,闻名遐迩的海德公园,拥有众多分馆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横跨泰晤士河的伦敦塔桥,听起来就能让观光者心驰神往,还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