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谱就光明赞——谢文锦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10月24日创刊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第一期扉页上,刊登了《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赵世炎陈延年二同志就义前后,有无数之革命的英勇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忠实战士亦先后就义于江浙闽粤皖赣湘鄂川桂豫陕各省,其最著者如何今亮(汪寿华)、张佐臣、宣中华、侯绍裘、谢文锦、佘立亚、李森、熊雄、梅中林等。”谢文锦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谢文锦的一生如他所翻译的《光明赞》一样,一直向着光明前进。
  謝文锦的英名和他的光辉事迹,都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和南京城市史的史册。
  谢文锦,字褧霞,1894年3月3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廿六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潘坑村一户殷实人家。谢文锦家族祖居永嘉县蓬溪村,根据家谱的记录,这个村庄谢姓族人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有“山水诗鼻祖”美誉的谢灵运的后裔。祖先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让蓬溪村的谢氏家族也一直保留着“耕读传家”的传统,虽迁居距离蓬溪数十公里的潘坑,但仍然延续了祖上崇文的风气。
  1901年,7岁的谢文锦被父亲送到永嘉县中部的岩头镇普安寺私塾念书,启蒙老师郑继恒学识渊深、思想开明,是当地最有学问、最受人尊敬的老先生,而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谢文锦也颇受郑老先生的器重,被视为得意门生。不久,教育改革浪潮掀起,谢文锦幸运地赶上了家乡新式学堂“首班车”,成为广化小学堂学生。就在谢文锦读小学的时候,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页被翻开了,长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彻底废除。谢文锦没有停下求学的步伐,而是继续走上教育改革的新路,于1912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这一年,该校录取的学生不到80人,能够在温州府各县数十个小学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跻身升学学生的行列,实属佼佼者。
  虽然当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是,浙江第十中学里的一些老师仍然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受新思想影响的谢文锦追求进步,却遭到校内封建势力的歧视,他据理反抗,结果被校方开除。回乡后的谢文锦继续复习,于1913年夏考入考录比例悬殊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次有幸成为首届学生之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师范学校。谢文锦考入的不仅是一所培养小学教员的学校,更是一个即将培养出众多革命青年的“摇篮”。
  浙江一师(即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陆续汇聚了多位文化名人担任教师,谢文锦在“文武并重”的浙江一师读书期间,李叔同、夏丏尊、单不庵、姜丹书等名师正在这里授课。有幸在这些大师的课堂上听讲,谢文锦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渐渐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为幸运的是,谢文锦遇到了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校长。校长的谆谆教导,对谢文锦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他后来选择为祖国、为民族奋斗终生的道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18年,从一师毕业的谢文锦回到家乡担任岩头高等小学校长。谢文锦在教师岗位上尽职尽责,是一位称职的老师。他变卖自己的财产,帮助穷人子弟入学;引入新式课程,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谢文锦还密切关注着国内政局和世界革命的风云。他经常与杭州、上海等地的师友、同学联系,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此时的谢文锦已从一名自发的反封建爱国者,逐步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国出版业在发展理念、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变,出版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版畅销书或双效俱佳图书的难度越来越大,使出版社面临巨大竞争与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出版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出版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这一切都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跟随时代变化的脚步,
姜淑梅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9787213061165  2014-08 34.80  60岁开始识字、70岁学会写作的传奇奶奶姜淑梅,写就一本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史,不渲染,不评判,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书中故事朴质天然,语言通俗凝练,每个字、每段话都“钉”在纸上,原原本本道出生活和历史的本质。
信仰的本质是价值问题,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信仰从本质上来讲是思想认识问题。人们认识世界有两个方面:一是想搞清楚“是不是”的问题,这是事实判断;二是想搞清楚“该不该”的问题,这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服从唯物论的原则,与人们的主观愿望没有关系,是按照客观标准和外在尺度认识世界;价值判断则是服从价值论的原则,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实甚至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按照主观标准和内在尺度认识世界。事实判断旨
提到与“穷”字捆在一起的昆虫,我马上就想到萤火虫,因为有一个成语叫“囊萤夜读”,父亲总是用它来教育我要刻苦学习,方可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个故事是说,晋代时,车胤勤奋好学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里穷,不能常得灯油照明。夏天的晚上,车胤就用袋子装上几十只萤火虫当灯用,借着萤火虫发
就在红军北上抗日的万里长征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南下吞食华北。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了国难当头时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诉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
易中天  浙江文艺出版社  9787533944483  2016-03 35.00  临终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帝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风起云涌前所未见,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她和她的时代?一个女子的能量在历史中究竟能有多强?那个时代的实际样貌又是怎样的?女皇武则天也有她的弱点和不安吗?
刘明福 王忠远 编著  海峡书局  9787523579308  2014-08 50.00  《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是两名军人作者系统学习研究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和领袖魅力的优秀著作。作者从“世界进入第三个大时代”的国际大背景着眼,从“习近平治国理政获天下好评”的大舆论入手,深入研究了习近平时代的四大特点和六大挑战。作者还从十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治国兴国的大目标和大战略,阐述了习近平民
梁实秋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100692  2016-04 42.00  梁实秋先生有着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作品涉及日常生活感触,无论是寻常小事,还是人情义理,均有一番趣味与洞见。其文风上承唐宋,下撷晚明,旁取英国小品文的从容洒脱,篇篇读来,幽默风趣,调侃而不失委婉,笑谑却不轻浮,博于用典,引人入胜。本书从《雅舍小品》《雅舍人生》《雅舍梦忆》等作品中撷取了近60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
1840年,就是巴尔扎克为自己的系列小说命名的同一年,他搬到了雷努阿尔路47号的房子里。接下来的7年他一直在那儿居住,今天这个地方是巴尔扎克博物馆,其实更合适的名称是巴尔扎克故居。他买下那处房产并以布鲁尼奥先生的名义在那居住,因为尽管他已声名远播、功成名就,却仍然负债累累,需要躲避债主。出于同样的原因,巴尔扎克特意选择了一处有后门的房产,通向伯顿路,有债主上门时,他可以从后门溜走。今天沿着这条路散
今年4月,中央文献出版社成立25周年。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央文献出版社社长刘敏同志。  记者:刘社长,首先祝贺中央文献出版社成立25周年。请您介绍一下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基本情况。  刘敏:中央文献出版社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主管的文化企业。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1987年4月15日成立,至今已走过整整25年的历程。  这25年,是我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下,坚持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