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改革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今天的化学课堂教学,学生大面积的厌学、弃学,如何使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形式,必须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以改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下看法与感受。
  一、主要优点
  教师的教学素养(板书、教态、语言、实验操作水平、知识深广度等)较高,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尝试式教学、自学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应用。
  二、主要缺点及建议
  (一)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只停留在简单记忆背诵的层面上,忽视知识的应用层面,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
  建议:教师创设(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检验与加深此知识点的掌握。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仍然偏多,学生主体性发挥明显不足
  建议:教师精讲,学生多思多想。教师精讲是指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可以搞清楚的教师皆可不讲,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恰如其分给予点拨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三)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机会甚少
  建议:教师自身加强对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探究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另外,备课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适时创设科学探究情景(问题),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例如:部分演示实验调整为探究性实验;注重对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
  化学教学中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探究性实验。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学生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材料,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图书馆、互联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但现在课堂教学中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地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建议: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进行化学实验。认真作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同时建议适当地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选做实验,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
  具体为:1.有“照方抓药”向实验设计方向发展。以往的实验都是学生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实验操作。学生缺少足够的思维量和学习兴趣。现行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目标要达到“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像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不要直接出示正确发生装置,而是提供几种几种装置让学生选择。
  2.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3.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发展。如铁生锈的实验,可以在讲课10天前将实验置于教室中,每天让学生观察记录。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由纯学科内容向贴近学生真实生活方向发展。如:测定唾液、水果的PH值,除去热水瓶中的污垢等实验。
  5.某些实验习题改为操作实验。
  6.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家庭小实验集科学性、探索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此类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临指导,而是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五)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直接融入学习的活动中
  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气氛、体验学习的情趣、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强化学习的结果、促进师生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的情况不是个别情况。
  建议: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活泼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在创设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象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不能以此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学生的思维活动。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教师日常教学中极少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且对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建议: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
  2.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某些有毒气体实验(CO、SO2、Cl2)、钢铁的腐蚀等。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等。
  4.可以对破坏性实验或瞬间性实验进行原理性模拟说明。
  5.多媒体适于剖析机理和解剖难点
  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这些知识,由于是宏观无法认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高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可以利用动画软件使微观放大,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隔的变化很好地演示出来。原子结构的知识,可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比较原子核与原子大小时,通过画面将原子形象地放大成10层楼房大,同时原子核也随着放大成樱桃大小,置于楼房中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原子内有大量空间,再将电子随机地点击在这一空间内,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广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这样就使知识的讲授由抽象而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其他文献
在南城县"心服务·新未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项目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电话访谈、相关文献整理等途径,并且结合依恋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和原因
《管子.轻重篇》古奥难懂,“简篇错乱,文字夺误,不易董理”。传抄过程中,多有增删,后之研究者也多有不查而致误的现象。本文从训诂和校勘的角度,对《轻重篇》误增误删进行了
期刊
加减乘除浅显易懂,几乎人人会用.然而,对于党员十部而言,做好自己人生的加减乘除,不但需要较为完善的人格素养,而且意义深远.
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对于组织整体绩效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和内部员工满意度两个角度建立了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量表,从而对人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从中职院校的专业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认清当前中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职业教育中也在进行着课程改革。数学是中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当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数学可以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但
一、网格计算rn所谓网格计算,就是以“计算网格”为基础设施实施的计算.在计算网格中每一台计算机都为整体的计算任务贡献力量,这种计算模式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
设备润滑是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作用日显突出.设备润滑工作包括润滑管理与润滑技术两个范畴.近年来,润滑技术发展迅速,在设备工程领域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成为四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分子属于非经典HLA Ⅰ类分子,主要分布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上.HLA-G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剪接模式及表达方式在生殖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疫和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