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部转来班主任韩老师的求助信:“班上有一位颇具天分的学生叫丹阳(化名),因为缺少学习动力,随着时间流逝,泯然众人。作为班主任,我深感痛惜。急切地想知道,在初三的最后阶段,怎样启动学生自身的‘发动机’,让她保持持久前进的动力?”
在短短的求助信中,我大致梳理出几个关键信息:
1.初三学生丹阳,智力水平不低,颇具天分;
2.因为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3.班主任渴望获得激发丹阳主动学习的方法,促使她顺利完成中考。
想要获得一个真正有效的心理咨询,仅凭上述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我决定与丹阳的班主任韩老师进行深入交谈。
杨:韩老师,你好!你发来的求助信我已收到,感谢你对我的信任。现在,我想了解一些情况,这对帮助丹阳同学会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韩:杨老师您问吧,只要我知道的,一定全力配合,我不明白的尽快去了解清楚。
杨:作为班主任的你,非常渴望帮助丹阳同学,这是件好事。但你是否问过丹阳同学,她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吗?或者说,她感觉自己有问题吗?她有像你一样迫切的求助愿望吗?
我提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想让韩老师明白,在心理辅导中,当事人的主动求助意识,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而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强势地去改变他人。
韩:为了激发丹阳同学的学习动力,家长曾带她去正规的心理疏导机构接受过心理干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后续的费用太高,只进行了一次心理辅导而未能再坚持。当时心理专家对丹阳进行了浅度催眠,在催眠师的诱导下,丹阳进入了“看未来”的想象中:10年后,自己慢慢长大,看一看,自己生活在哪里?正在从事怎样的工作……据家长反映,丹阳同学看到自己正在乐池里演奏大提琴。她告诉咨询师,自己未来的理想是当一名大提琴手。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论是读书还是练琴,丹阳刻苦认真的程度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变,自觉性明显提高了。但令人遗憾地是,经历了“三分钟热度”后,一切又慢慢地恢复原状。
从班主任告诉我的信息中,我发现:丹阳同学并不拒绝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求助的意愿。她有过努力实现心中梦想的行动,但由于坚持的毅力不够,感受进步的信心不足,无奈地又恢复到放弃追求和放纵自我的地步。此时,班主任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丹阳同学呢?我认为,家长和老师的及时鼓励与适度赞美,是激发她学习动力的关键。
杨:韩老师,你是否了解过,在丹阳明确自己未来的理想是当一名大提琴手时,家长是否给予过肯定和支持?在她每天读书和练琴的自觉性有明显改变时,家长是否给予过表扬和激励?也就是说,对于孩子宝贵的“三分钟热度”,家长和老师是否进行了“保温”和“再加热”的工作?假如没有,“降温”的结果则是必然的。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对学习动力不足的丹阳同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启动其自身的“发动机”,保持持久前进的动力,对她进步的表现,给予及时鼓励,对她潜在的能力,给予适度的赞美,是重要的手段。
杨:韩老师,你能说出丹阳同学身上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和潜在能力吗?
韩:说实话,在我的印象中,丹阳同学严重偏科,尤其是英语、思想品德课,只能勉强及格。她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存在抄袭行为。课堂上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经常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与父母关系不好,比较倔强,还发生过离家出走事件,是个令人费心的学生。
如果真要找找她具有的独特品质和潜在能力,我想肯定是有的。例如:她性格文静,喜欢读书,写作颇具文采。她热情开朗,待人和蔼,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她平时乐于帮助别人,人缘特别好。她有爱心,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宠物狗,一次离家出走,就是因为她无法阻止妈妈把狗送人,才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进行抗争。另外,她的乐感好,大提琴拉得也不错。所以,我觉得她的天分不错,情商也高。
此时的韩老师已经明显意识到,丹阳同学是一个既存在很多缺点,又拥有不少优点的学生。
假如,老师和家长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和拥有的优势,则不仅要以负责的名义去批评她,更要以关爱的态度去激励她。也就是说,赞美的力量比说教更强,激励的作用比批评更大。
杨:韩老师,你平时对丹阳同学是表扬多还是批评多?是鼓励多还是观察多?是帮助多还是等待多?学生自身“发动机”的启动,需要外力的激发,为了让丹阳同学迈出前进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促进丹阳同学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她产生影响的外界力量,应该来自同学的信任、老师的关注、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其中,家庭的影响是重要的、关键性的因素。我们要找一找,在影响丹阳成长的外力系统中,存在哪些促进成长的积极力量?存在哪些阻碍发展的消极力量?
杨:韩老师,你对丹阳同学的父母和家庭状况有所了解吗?
韩:据我了解,丹阳同学是一位独生子女。她父母是我们本地小城镇的居民,母亲是高中语文教师,父亲是企业员工,家庭收入稳定,经济相对宽裕,但家长对丹阳的零花钱控制得比较紧。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丹阳能够独自生活,照顾自己。她在家做作业时,喜欢边写边听音乐,若家长制止,她就表现得极不耐烦,有时会用摔打物品的方式发泄。丹阳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僵化,母亲的脾气又比较急躁,母女俩沟通不顺利时,妈妈会动手打丹阳。
读初一时,丹阳很喜欢宠物狗,多次要求能在家养一只小狗。后来与妈妈达成协议,学习成绩必须考到班里的前十名,否则就把宠物狗送走。后来,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规定的名次,妈妈坚决要把宠物狗送走,丹阳与妈妈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留下字条:“要是你把宠物狗送走,我也不回家了”,于是离家出走了。第二天,家人在公园才把他找了回来。 父母对丹阳有较高的期望,在教育投资上也舍得花钱,给她报过各种特长班,包括正在学习的大提琴和声乐。除了大提琴之外,丹阳对其他学习都缺乏兴趣,学过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在学习上,父母管教严格,了解到丹阳在学校的负面情况,就会训斥他,丹阳对父母简单粗暴的做法非常反感,导致亲子矛盾激化。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丹阳同学的生活环境并不理想,她拥有父母高度的关注,但缺乏真心的关爱;她享有父母物质的投入,但缺少真情的沟通;她具有父母严格的管教,但缺乏独立的自主。
杨:韩老师,你是否觉得,要想帮助丹阳同学进步,还需要帮助其父母改变。让丹阳同学的父母不仅看到女儿存在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要看到其优秀的一面。鼓励女儿扬长避短地优化自己,激发女儿的兴趣点,让她做自己擅长的事,发挥她的特长优势。让丹阳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愉悦和成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下,保持永久前进的动力。
韩:哦,我懂了,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仅有帮助的意愿和内心的担忧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学生产生问题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找到激发内动力的“阀门”,才能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辅导目标。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庸医的技术。我相信,班主任韩老师对丹阳同学的帮助一定会从“心”开始。我期待着,有令人欣慰的消息传来。
(案例提供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 韩志祥)
[专家手记]
韩老师是一位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面对丹阳同学成绩滑坡,泯然众人的情况,他惋惜痛心。令他困惑的是,自己该如何帮助丹阳同学启动自身的内动力,向着成功的目标前进。
本次专家导航的重点是:启发韩老师了解、分析丹阳同学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对其成长的教养方式。在分析影响丹阳同学成长的外部条件基础上,了解丹阳同学存在的独特品质和潜在能力。看到一个虽存在许多缺点,但又拥有不少优点的丹阳;看到一个拥有梦想,并为实现梦想努力过的丹阳。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唤醒学生改变现状的信心;用赞美的行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短短的求助信中,我大致梳理出几个关键信息:
1.初三学生丹阳,智力水平不低,颇具天分;
2.因为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3.班主任渴望获得激发丹阳主动学习的方法,促使她顺利完成中考。
想要获得一个真正有效的心理咨询,仅凭上述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我决定与丹阳的班主任韩老师进行深入交谈。
杨:韩老师,你好!你发来的求助信我已收到,感谢你对我的信任。现在,我想了解一些情况,这对帮助丹阳同学会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韩:杨老师您问吧,只要我知道的,一定全力配合,我不明白的尽快去了解清楚。
杨:作为班主任的你,非常渴望帮助丹阳同学,这是件好事。但你是否问过丹阳同学,她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吗?或者说,她感觉自己有问题吗?她有像你一样迫切的求助愿望吗?
我提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想让韩老师明白,在心理辅导中,当事人的主动求助意识,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而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强势地去改变他人。
韩:为了激发丹阳同学的学习动力,家长曾带她去正规的心理疏导机构接受过心理干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后续的费用太高,只进行了一次心理辅导而未能再坚持。当时心理专家对丹阳进行了浅度催眠,在催眠师的诱导下,丹阳进入了“看未来”的想象中:10年后,自己慢慢长大,看一看,自己生活在哪里?正在从事怎样的工作……据家长反映,丹阳同学看到自己正在乐池里演奏大提琴。她告诉咨询师,自己未来的理想是当一名大提琴手。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论是读书还是练琴,丹阳刻苦认真的程度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变,自觉性明显提高了。但令人遗憾地是,经历了“三分钟热度”后,一切又慢慢地恢复原状。
从班主任告诉我的信息中,我发现:丹阳同学并不拒绝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求助的意愿。她有过努力实现心中梦想的行动,但由于坚持的毅力不够,感受进步的信心不足,无奈地又恢复到放弃追求和放纵自我的地步。此时,班主任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丹阳同学呢?我认为,家长和老师的及时鼓励与适度赞美,是激发她学习动力的关键。
杨:韩老师,你是否了解过,在丹阳明确自己未来的理想是当一名大提琴手时,家长是否给予过肯定和支持?在她每天读书和练琴的自觉性有明显改变时,家长是否给予过表扬和激励?也就是说,对于孩子宝贵的“三分钟热度”,家长和老师是否进行了“保温”和“再加热”的工作?假如没有,“降温”的结果则是必然的。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对学习动力不足的丹阳同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启动其自身的“发动机”,保持持久前进的动力,对她进步的表现,给予及时鼓励,对她潜在的能力,给予适度的赞美,是重要的手段。
杨:韩老师,你能说出丹阳同学身上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和潜在能力吗?
韩:说实话,在我的印象中,丹阳同学严重偏科,尤其是英语、思想品德课,只能勉强及格。她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存在抄袭行为。课堂上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经常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与父母关系不好,比较倔强,还发生过离家出走事件,是个令人费心的学生。
如果真要找找她具有的独特品质和潜在能力,我想肯定是有的。例如:她性格文静,喜欢读书,写作颇具文采。她热情开朗,待人和蔼,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她平时乐于帮助别人,人缘特别好。她有爱心,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宠物狗,一次离家出走,就是因为她无法阻止妈妈把狗送人,才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进行抗争。另外,她的乐感好,大提琴拉得也不错。所以,我觉得她的天分不错,情商也高。
此时的韩老师已经明显意识到,丹阳同学是一个既存在很多缺点,又拥有不少优点的学生。
假如,老师和家长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和拥有的优势,则不仅要以负责的名义去批评她,更要以关爱的态度去激励她。也就是说,赞美的力量比说教更强,激励的作用比批评更大。
杨:韩老师,你平时对丹阳同学是表扬多还是批评多?是鼓励多还是观察多?是帮助多还是等待多?学生自身“发动机”的启动,需要外力的激发,为了让丹阳同学迈出前进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促进丹阳同学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她产生影响的外界力量,应该来自同学的信任、老师的关注、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其中,家庭的影响是重要的、关键性的因素。我们要找一找,在影响丹阳成长的外力系统中,存在哪些促进成长的积极力量?存在哪些阻碍发展的消极力量?
杨:韩老师,你对丹阳同学的父母和家庭状况有所了解吗?
韩:据我了解,丹阳同学是一位独生子女。她父母是我们本地小城镇的居民,母亲是高中语文教师,父亲是企业员工,家庭收入稳定,经济相对宽裕,但家长对丹阳的零花钱控制得比较紧。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丹阳能够独自生活,照顾自己。她在家做作业时,喜欢边写边听音乐,若家长制止,她就表现得极不耐烦,有时会用摔打物品的方式发泄。丹阳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僵化,母亲的脾气又比较急躁,母女俩沟通不顺利时,妈妈会动手打丹阳。
读初一时,丹阳很喜欢宠物狗,多次要求能在家养一只小狗。后来与妈妈达成协议,学习成绩必须考到班里的前十名,否则就把宠物狗送走。后来,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规定的名次,妈妈坚决要把宠物狗送走,丹阳与妈妈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留下字条:“要是你把宠物狗送走,我也不回家了”,于是离家出走了。第二天,家人在公园才把他找了回来。 父母对丹阳有较高的期望,在教育投资上也舍得花钱,给她报过各种特长班,包括正在学习的大提琴和声乐。除了大提琴之外,丹阳对其他学习都缺乏兴趣,学过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在学习上,父母管教严格,了解到丹阳在学校的负面情况,就会训斥他,丹阳对父母简单粗暴的做法非常反感,导致亲子矛盾激化。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丹阳同学的生活环境并不理想,她拥有父母高度的关注,但缺乏真心的关爱;她享有父母物质的投入,但缺少真情的沟通;她具有父母严格的管教,但缺乏独立的自主。
杨:韩老师,你是否觉得,要想帮助丹阳同学进步,还需要帮助其父母改变。让丹阳同学的父母不仅看到女儿存在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要看到其优秀的一面。鼓励女儿扬长避短地优化自己,激发女儿的兴趣点,让她做自己擅长的事,发挥她的特长优势。让丹阳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愉悦和成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下,保持永久前进的动力。
韩:哦,我懂了,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仅有帮助的意愿和内心的担忧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学生产生问题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找到激发内动力的“阀门”,才能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辅导目标。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庸医的技术。我相信,班主任韩老师对丹阳同学的帮助一定会从“心”开始。我期待着,有令人欣慰的消息传来。
(案例提供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 韩志祥)
[专家手记]
韩老师是一位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面对丹阳同学成绩滑坡,泯然众人的情况,他惋惜痛心。令他困惑的是,自己该如何帮助丹阳同学启动自身的内动力,向着成功的目标前进。
本次专家导航的重点是:启发韩老师了解、分析丹阳同学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对其成长的教养方式。在分析影响丹阳同学成长的外部条件基础上,了解丹阳同学存在的独特品质和潜在能力。看到一个虽存在许多缺点,但又拥有不少优点的丹阳;看到一个拥有梦想,并为实现梦想努力过的丹阳。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唤醒学生改变现状的信心;用赞美的行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