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

来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显微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VC患者临床资料,61例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61例采用经外环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显微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抗精子抗体(ASA)阳性率、精子质量指标(精液量、精子浓度、向前运动精子率、精子活动率、精子存活率)、激素水平[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丸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显微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腹腔镜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4%(6/61),低于腹腔镜组患者的26.23%(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3个月,显微组患者的ASA阳性率低于腹腔镜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向前运动精子率、精子活动率、精子存活率均高于腹腔镜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显微组患者的T水平高于腹腔镜组,FSH、LH水平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左侧、右侧睾丸体积均大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各项手术指标更为理想,术后ASA阳性率低,可更有效的改善精子质量.
其他文献
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给人类健康、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广义的精准医学是将基因测序、数字医学、人工智能、导航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基础、公共卫生等医学研究与实践,目的是推动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而精准外科理念最早由董家鸿院士提出,其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对肿瘤及外科其他专业领域起到示范作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精准肝脏外科的发展,数字肝脏三维重建为肝脏血管解剖及肝脏分段提供新依据,辅助实现个体化手术规划,剩余肝脏体积测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成人精准肝脏外科的巨大进步为小儿肝脏外科的发展
目的 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疾病的长期结果.方法 通过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进行系统的计算机检索,筛选出数据库中关于DCB治疗股腘动脉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6篇文献随访2年,采用DCB治疗患者的总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低于采用普通球囊治疗的
目的 分析腹主动脉-双股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收治肾下腹主动脉闭塞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情况和手术效果.术后7 d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3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技术成功率86.7%;术后7 d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显示,无移植物感染、栓塞、肠坏死、肾功能衰竭及下肢动脉栓塞发生,临床成功率86.7%.结论 腹主动脉-双股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对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LEA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足背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LE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温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绝对跛行距离(ACD)、静息态踝肱指数(ABI)、足背血流指标(动脉内径、血流峰速、血流量)及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温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VTE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将试验组分为VTE组(21例)与非VTE组(9例).记录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D-D、TAT、P I 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D-D、TAT、P I
目的 探讨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回收成功率及影响滤器回收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11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滤器置入与回收情况.分析IVCF回收成功情况与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共11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尝试IVCF回收,滤器回收成功率为80.7%(92/114).中央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滤器回收成功率低于混合型及外周型下肢D
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发病急,预后较差.早期开通血管通常可以减少AIOD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急性AIOD的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球囊扩张、动脉旋切和溶栓等,其中,溶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AIOD的早期治疗及辅助治疗中.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和溶栓药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今已有十几种三代药物可供导管内溶栓治疗选择,而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亦有相应的药物输注方式进行应对.血管内联合治疗综合了动脉旋切、球囊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优点,在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加速了患者缺血部位的血运重建;此外,超
目的 探讨激光改良传统术式——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对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激光改良组(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EVLT治疗)和传统组(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患肢皮肤麻木、皮肤瘀斑、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1年患肢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果 激光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术中出血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联合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后不良组(n=23).统计120例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周血管再通率;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即刻再通率为100%,术后2周再通率为95.8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
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吸栓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ngioJet组(接受AngioJet机械吸栓术治疗,n=34)和CDT组(接受CDT治疗,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通畅情况,包括术后即时通畅率、术后1个月通畅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总尿激酶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即时通畅率、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