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草的故乡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草原是“蓝天、白云、大草地”;也有人说,草原是“马头琴、长调和乌兰牧骑”;还有人说,草原是“蒙古包、蒙古袍和蒙古式摔跤”;更有人说,草原是“大碗草原白(一种草原白酒),大块手把肉”……
  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广阔草原的某一方面。那么,什么是草原?中国有多少类草原?草原上的植物什么样?要了解有关草原的这些问题,我们要从草说起。
  “草”是什么
  假如有人说,羊吃草,牛吃草,人类也吃草,你一定会认为,此人有毛病。不过,这个人的话还真有些道理。为什么呢?这牵涉到什么是“草”的问题。也许你会说,这会有什么问题,我们住的小区有草,路边也有草,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草,天天与草打交道。可是假如我问你:什么是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草,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不过,植物分类学家和植物生态学家就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的字典里,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灌木之说,很少有草这个词。所谓草本植物,就是指那些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种子植物。这类植物植株矮小,茎干柔软,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者地上部分死亡。
  根据草本植物的概念,牛、羊等家畜动物吃的草,我们人类吃的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花生、大豆、芝麻以及许多蔬菜,都是草本植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也吃草”有一点道理。
  不过,牛、羊吃的草和人类吃的草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类即使“吃草”也选择那些最好吃、最富有营养的部位,主要是吃果实。而牛、羊等动物就没有那么多选择了。它们吃草就只能把叶、茎、花、果实一起吃下。但是草原上的牛、羊倒有一种特殊本领,就是它们很少啃食那些有毒或者有害的植物。
  什么是草原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草,再来谈谈什么是草原。是不是凡是长草的土地都叫草原呢?当然不是。科学上对草原有着严格的界定。所谓草原,应该是完全天然的,而不是人工建植的,像天安门广场、高尔夫球场等人工建植的草地,都不能叫草原。
  草原上植物种类很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这些植物的高矮、花的颜色、果实的类型、营养成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比较耐旱。也就是说,在天然降水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长。在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的地区,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可以有草原植被。所以,植物生态学家所说的草原,是指那种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主要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天然群落,是不受地表水与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的天然植物群落,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地的草原。
  我国草原面积大
  我国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不同类型的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以上,大约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如此大面积的草原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内蒙古高原到东海之滨,几乎处处都有草原。其中,草原面积最大的是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1.4%;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其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9.2%;第三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5%。这3个自治区草原可利用面积占全国草原可利用面积的55%以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生活在处处有草原的世界上。当然,不同地区的草原有完全不同的外貌,有着不同的组成和结构,它们不都是一副面孔,因为组成这些草原的植物种类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的草原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不同的经济用途,有的是牧草,有的是野生花卉植物,有的是野生蔬菜,有的是能源植物,有的是药用植物,也有一些植物既是牧草,又是药用植物。其中,大量草原植物都可以作为牧草,现在一些人工栽培的饲草,它的家乡也大都是草原,可以说草原是牧草的故乡。
  最著名的牧草——羊草
  在众多的牧草中,羊草是很著名的牧草。以羊草为主构成的草原是营养价值最为丰富的草原类型。
  羊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厚而硬,扁平,干后向内卷。羊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都较高,适口性好,是牲畜嗜食的植物,所以被称为牲畜的“细粮”。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和乌珠穆沁羊等优良家畜品种,就是长期放饲在羊草草原上育成的。
  在我国,羊草广泛分布于开阔平原、起伏的低山丘陵,以及河滩和盐渍低地;它们生长在黑钙土、碱化草甸甚至柱状碱土上。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的森林草原地带以及相邻的典型草原外围地区,形成了面积相当辽阔的羊草草原群系,成为该地带最发达的草原类型之一,羊草也是内蒙古草原主要的牧草资源,亦为秋季收割干草的重要饲草。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羊草是人工草地建植中首选的材料,被人们广泛应用。
  牧民又爱又恨的牧草——大针茅
  多年生密丛型草本植物大针茅也是优良的牧草。
  开花前的大针茅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尤其是在春季;但果实成熟时的大针茅则对家畜,特别是绵羊有一定的危害——具锋利基盘的大针茅颖果易刺伤其口腔黏膜和腹下皮肤;如果芒针混入羊毛,还会影响羊毛的品质。难怪牧民对这种植物又爱又恨。有经验的牧民常在此时移场放牧,以避免大针茅的危害。等颖果脱落后,大针茅的适口性又有所提高。
  大针茅植株冬季残留性颇好,是分布区内家畜最基本的牧草。开花前割下的大针茅青干草也为各种家畜所喜食。有着一定比例羊草的大针茅草地自然条件优越,草群生长高,群落盖度一般在50%以上,不仅可以作为放牧地,也是较好的天然割草地。但随着放牧利用强度的增加和人为活动的破坏,大针茅草地逐渐退化而被克氏针茅草地所取代。
  十分耐旱的牧草——冰草
  冰草是草原上的旱生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适于在干燥寒冷地区生长,其草质柔软,营养价值较高,为优良牧草之一。马和羊最喜食幼嫩时的冰草,牛和骆驼也喜欢食用。冰草是一种很好的催肥牧草,但开花后的冰草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有所降低。   冰草还是一种重要的栽培牧草,既可单种又可和豆科牧草混种。冰草枝叶冬季不易脱落,寒冷季节仍可在冰草地上放牧,但由于其叶量较小,相对降低了饲用价值。由于冰草的根为须状、密生,入土较深,因此,它又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和固沙植物。在降水量比较少的荒漠草原和其他比较干旱的条件下,冰草是非常适宜栽培的牧草。
  家畜“抓膘”的植物——冷蒿
  在草原牧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羊要肥壮,多吃冷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冷蒿之所以被牧民称为“抓膘”的植物,是因为在漫长的严冬里,羊吃的是枯草,喝的是雪水,冷冬和严寒使羊的能量消耗很大,一冬的掉膘量常是其体重的1/3左右。冬天之后,冷蒿返青较早,羊此时采食冷蒿,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能很快增肉、增重,从而健壮成长。
  冷蒿是小半灌木菊科植物,高10~5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其根状茎横走,不定根发达。冷蒿的植物学性状使其非常耐牧,在草原严重退化的地方,其他植物已经非常稀少,冷蒿仍然可以正常生长,所以,典型草原退化的后期常常形成冷蒿群落。因此,冷蒿群落的出现也往往是草原退化的象征。
  冷蒿广泛分布于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也可以沿山地进入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中,多生长在沙质、沙砾质或砾石质土壤上,是草原小半灌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草原群落的伴生植物,为生态幅度很广的旱生植物。
  冷蒿有很好的适口性,羊及马四季均喜食。其秋季可食率达80%以上。食用冷蒿对家畜来讲还有驱虫之功效。对冬季家畜尤其产羔母畜的放牧,冷蒿也具有很大的价值,在霜冻之后或冬季内,其营养枝尚保存良好,且柔软多汁,并保持原有色泽,因而家畜特别是羊、马极喜采食。对于老鼠来说,冷蒿也是很好的食物。人们在老鼠的地下“仓库”内,常常可以找到大量冷蒿。
  冷蒿不仅可以作为牧草,还是一种中药材,其味苦、性微寒,可清热燥湿,利胆退黄,杀虫,一般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小便不利、皮肤瘙痒、湿疹、蛔虫病、蛲虫病等。
  羊绒暖暖灌木情——小叶锦鸡儿
  在20世纪90年代,每年春季对北京人来说,印象最深的生态环境问题恐怕就是沙尘暴了。为了北京的生态安全,国家启动了京津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就包括生物措施。在生物措施中,有多种植物可以做出贡献,其中就包括小叶锦鸡儿。
  小叶锦鸡儿一般高40~70厘米,高者可达1米。皮灰黄色或黄白色;小枝黄白色至黄褐色,直伸或弯曲;花冠黄色;荚果扁,条形,深红褐色。花期在5~6月,果期为8~9月。作为旱生灌木,小叶锦鸡儿广泛散生于典型草原上,在植被外貌上,它具有明显的景观作用,构成不同密度的灌丛化草原,这也是蒙古高原上草原植被的一大特征。小叶锦鸡儿为良好的饲用植物。绵羊、山羊及骆驼均乐意采食其嫩枝,尤喜于春末食用其花。牧民认为小叶锦鸡儿的花营养价值高,有抓膘作用,能使经冬后的瘦弱牲畜迅速肥壮起来。
  由于小叶锦鸡儿具有很强的聚沙作用,在风蚀作用严重的地区,小叶锦鸡儿周围可形成一个个小土堆,对防止荒漠化很有好处。它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还是一种园林绿化植物,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可丛植、孤植。在有些城市,以其建成的绿篱很有特色。其根上有根瘤,可以固氮,因而,小叶锦鸡儿又是一种固氮植物。
  小叶锦鸡儿还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全草、根、花、种子均可入药。它的花能降压,主治高血压;根能祛痰止咳,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全草能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种子能袪风止痒、解毒,主治神经性皮炎等。
  土壤水分的监测员——芨芨草
  有一种草原植物,其植株高大,在平常时候,家畜不喜欢采食,但到了冬季,它就可能成为大家畜的食物了。这种植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地下水位的高低。它就是芨芨草。
  在我国北方草原区的局部低地或者相对封闭的丘陵间洼地、湖泊周围的盐碱地或者山地丘陵基部,人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丛丛生长的高大禾本科植物,这就是芨芨草。芨芨草为什么会生长在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相对低洼,土壤水分状况较好,芨芨草可以正常生长。如果将芨芨草种到干旱的高地,它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芨芨草因而被称为土壤水分的监测员,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土壤水分状况,所以被称为指示植物。
  芨芨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秆密丛生,叶片坚韧,微粗糙。开花时呈金字塔形;小穗披针形,灰绿色、紫色或草黄色。花果期在6~9月。芨芨草的须根粗壮,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作为密丛型耐盐草本植物,芨芨草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干旱及半干旱区盐化草甸。
  除了被当作牧草外,芨芨草还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及人造丝原料。它的秆叶坚韧,长而光滑,可用作扫帚、编织草帘等,又可用于改良盐碱地,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高大的芨芨草还能成为冬春季牲畜避风卧息的草丛地。草原上的牧民习惯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为冬季营地或冬春营地。
  除上述几种植物外,草原上的牧草植物还有早熟禾、羊茅、拂子茅、隐子草等,正是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草原。
其他文献
起源于远古时代的萨满教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古老宗教信仰。在中国北部,很多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这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其中不乏古老的匈奴、鲜卑、突厥、靺鞨以及契丹等民族,这些民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他们之外,更有蒙古族和满族这种曾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央王朝、并作为一个时代的主体而存在的民族,他们在为中华历史书写浓墨重彩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宗教、习俗等带入到中原
从飞机诞生至今的百余年航空发展历史中,飞机的尺寸不断刷新记录,分别向着更大或更小两个方向发展。目前,人类设计并成功飞行的飞机中,个头最大的当属苏联的“安225”。“安225”翼展约88米,机长84米,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巨无霸”,它不仅是体积最大的飞机,而且也是载重量最大的飞机。至于说世界上个头最小的、可飞行的飞机,只有1枚硬币那么大,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扑翼微型飞行器——“机器蜂”、我国同济大学的昆虫
1.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历经36年的时间,“旅行者”1号航天器已飞出太阳系,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它的下一站是“奥尔特星云”,那里是太阳引力影响的边缘。以“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来计算,估计需要3000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  2.类地行星知多少  根据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天文学家评估了类地行星的数目。类地行星是指那些像地球一样,围绕着
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到:“若无书籍,文明必死,短命如人生。”阅读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书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历史的细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不断演化,为人类塑造出关于阅读的种种可能。  回首过去,回溯书籍本身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书籍的诞生过程、种类的丰富、内容的变迁。历史长河中的阅读文化,在其他社会建制和科学发明的冲刷下日臻成熟。眺望未来,图书数字化已经拉开序幕,以谷歌图书项目为代表的网络图
风光旖旎的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千岛湖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堪称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泊。然而,千岛湖并非天然形成的湖泊,它是新安江水库汇聚而成的人工湖。1957年,被誉为 “长江三峡试验田”的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破土动工;1959年,库区拦坝蓄水,仅半年时间,周边村镇尽沉湖底。当游客醉心于千岛湖的美景时,很难想象在湖底竟还沉睡着两座湮灭近半个世纪的千年古城——贺城和狮城。  千年古城 
这是地球上的一条曲线,它穿过四大文明古国,经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也经过世界最深的海底——马里亚纳海沟;在它经过之处,发生过无数的灾难和神奇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它就是北纬30度。
环境遥感,虽然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但如果没有亲身体会和实际接触过,仍会觉得充满着神秘色彩。说其神秘,是因为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遥感都是与卫星、电脑和通讯等高科技结合在一起的。不过,从本质上看,传统的环境遥感就是一架放在外太空的特殊照相机而已。  “遥感”一词是从英语remote sensing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remote的含义并非“遥远”,只要是非接触的,都可以称其为remote,比如,遥控器的英
北京时间2014年6月13日4时(巴西时间12日17时),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在巴西圣保罗科林蒂安球场打响。在狂欢的体育场内,身患截瘫的28岁巴西青年朱利亚诺·平托身着一套称为外骨骼机器衣的装置来到场边,为世界杯象征性地开球。平托的机械腿触球的一刹那不仅温馨感人,而且显示了脑机或神经机器对接的神奇功能。  脑机接口——大脑指挥假肢  人们一旦外伤导致截瘫后,下肢就不能行走,这是因为大脑支配下
我国的汞现状  我国是汞生产和使用大国。根据专家公布的数据,2005年、2006年,我国汞产量约占全球总汞产量的60%左右,汞需求量约占30%~40%,均位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汞排放大国。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有2000吨,其中中国每年排放的汞约500~600吨,占全球汞排放总量的1/4还多。  中国汞排放量较
对许多人来说,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永不消失的地平线》是寻找“香格里拉”的起点,阿来史诗般的《尘埃落定》则点燃了人们对土司“王国”的热情。在不少人心目中,土司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酋长,他们统治着一个个“小王国”,那里有神秘的风俗、独特的信仰和“天高皇帝远”的逍遥。  土司制度作为西南民族地区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土司、土官受中央王朝分封任命,此后由家族世袭官职,父死子袭,兄终弟继。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