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魂”在审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中职语文教育却存在忽视语文审美教育的倾向,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是中职语文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审美观 文学教育
  中职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的篇章均文笔俱美、感情丰富,可是由于考试指挥棒的约束,我们仅以讲述分析性的命题为中心,艺术欣赏很难渗入。这种教法由于没有从形象到抽象的真切体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除在一定程度上应付考试外,别无收获。
  一、预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
  审美化阅读教学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情感性。语文是最富有生命和情感的学科,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唤起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各种情感。审美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成为热烈浓郁的教学情、学习情和各种丰富细腻的情感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怀着对语文教学的爱,怀着对学生的爱,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言语实现教学目标。如教学《祝福》时可这样导入:“漫天大雪,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通过文学独白的方式,既高度概括出小说主人翁祥林嫂的形象,又营造出一种凄美之境,激起学生的审美热情。
  二、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听和看,旨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生活中的美。首先要重视朗读。朗诵教学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朗读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朗读过程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教师要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涵养美感。如教学《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与词中所蕴含的人情美与深刻哲理。《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格外低沉,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与爱人在深秋的傍晚依依惜别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词人对历史战争场景的感怀与对英雄任务的敬仰,词末应进行低调处理,读得洒脱一些。其次要加强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三、激发审美情感,让审美主体走进艺术
  著名的教育家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文学作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它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所以,它本身便具有美的特性。在学习鉴赏活动中,当学生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感,进而激起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就可借助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展开想象,并用优美的语言散文诗般地表达出来。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由眼前岳麓山的枫林联想到祖国无数山岳中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还要绚丽。“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转化为散文诗:秋水澄澈,秋江碧波,眼前的湘江,时值秋季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又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机勃勃。这样通过想象和再创造重新走进艺术创造的境界中,真切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雄奇伟丽景物的壮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蕴含的革命者心灵的崇高美。
  四、放飞情感思绪,用美好的情感创造美
  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激发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过:在艺术作品中,发现是美的东西,通常不是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发现的。因此,想象力是创造美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教学《再别康桥》时,当我们读到“金柳”、“青荇”、“星辉”时,可以感受到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恋恋不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可以体验到苏轼面对美景时的超脱情怀。所以说语文教材是一种很好的、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美的素材,这个素材中的自然、人物、历史、风俗等都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满足,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或含蓄深沉、或热烈奔放的美,继而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善、美。学生的想象,就是对于美的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拓展的过程就是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对这种行为给予鼓励,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情况,充分发掘和应用当地的教育资源,选取出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额外的文化美育资源,充当语文教学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得到理性的提炼,并不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尽力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逐渐将在作品中、意象中蕴涵着的美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净化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小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师版),2010(8).
  [2]潘伟志.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课堂审美角色漫谈[J].教学与管理,2012(18).
  [3]孟昭水.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把兼具教育性与游戏性的教育游戏融入教学中。同时也探究了教育游戏融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教育游戏设计中教师要注意的设计原则。  一、引言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小学生往往兴致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通常采用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感性材料作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反思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学前教育专业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蒙台梭利教育》这一实践类课程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项目设计的研究,从学生实践反思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对本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内容体系、实施方案等进行设计,并探索积极有效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 反思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 实训项目 《蒙台梭利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
摘 要: 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关键是掌握提问的技巧。本文从阶梯提问、层层设疑,开启深刻的思维;联系旧知、贯通认知,拓展广阔的思维;巧妙设问、变换角度,诱导灵活的思维;批判提问、开启争论,培养批判思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中小学的重点课程之一。虽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专门的语音课,但语音学习一直是小学英语学科重要和首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并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字母、词汇和句型、课文的学习,它是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必不可少。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交流的重点,作者结合实践,总结了在小学阶段实施语音教
在初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压力莫过于升学考试,只要一天不废除升学考试,应试的竞争难免扭曲教育的人本主义。目前,“教育自由”是“竞争的自由”,所谓“教育权利”是参与竞争的权利,所谓“教育平等”是竞争机会的平等。在无法改变的现状面前,教师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适应社会现状,愤青可以出诗人,但更多的是出纠纷。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和谐,是大同社会的普遍追求。  一、君子反省,异于常人  “吾日三省吾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中高职的衔接存在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重复、专业内涵脱节等问题。针对此,文章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职业教育 数控技术专业 问题 对策  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 要: 本研究对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800米跑测验,测验时间、条件前后一致。虽然实验后两个班800米成绩都有很大提高,但实验班提高更大,实验前后的成绩经检验P 0.05,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实施运动处方对学生提高800米跑成绩效果显著。  关键词: 女大学生 800米跑 速度耐力 运动处方  1.引言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尤其对于青春期
摘 要: 《圣经》为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原型和素材,从其代表作《红字》中,可以看到“伊甸园”原型、“魔鬼原型”、“亚当—夏娃”原型、“圣母”原型、“替罪羊”原型,这些原型在霍桑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体现了他矛盾复杂的宗教观。  关键词: 霍桑小说 圣经原型 宗教观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与基督教关系密切的一批作家中独
摘 要: 诗意是语文的灵魂,诗意能为语文奠基。语文课应该流淌着诗意,语文作业也应该充满着诗意。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诗意的追求是教育本我的回归,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语文作业应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眉飞色舞,所以本文力图挖掘作业的诗意,探究构建小学语文诗意作业新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意 作业  毋庸讳言,功利主义正侵蚀着语文,语文呼唤着诗意的变革。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有辅助作用,然而
摘 要: 国家教育部已明确将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纳入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对于原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符合临床实验室对不同岗位的需要,其培养方案设置是首要任务。  关键词: 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 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