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太远, 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您信佛吗?”我问。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錢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
  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其他文献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的治理危机,也就是秩序危机。无论东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秩序岌岌可危。甚至一度被视为是“历史的终结”的西方民主政治,似乎也进入一个非常态。  收入的巨大差异、社会的高度不平等、恐怖主义的日益盛行,这些因素在深刻影响着欧美的现存秩序。在美国,各种因素促成了特朗普那样对现存制度极具冲击力的政治人物的崛起,企图重建社会;在欧洲,英法德政治人物仍然苦苦守着旧的制度,但
摘 要 在近年来的本科教学实践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方式较为普遍,这一形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诸多问题,而这些现象在课堂小组合作中十分普遍。从博弈论角度出发,以吕梁学院为例,分析研究本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 本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77-03  Game
2014年是我当记者的第三年。有点好笑,我们这一拨年轻记者,还没来得及产生职业倦怠就撞上整个大环境的凋落。几乎从我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每天都有朋友在离开。  小说《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第一章,记者杰夫要交一篇艺术类的稿件,可是他写不出,半个小时,就盯着电邮发呆,邮件是准备发给编辑的,内容是:“我再也不能干这种破事了。你的杰·阿上。”说实话,我在心里写过这样的邮件。但我又深知这厌倦感多是来自
“看似圆滑老辣,但没有失去锋芒,没有放弃说话的权利,还有和年轻人产生碰撞的热情”  下午4点,长桌围坐着近十人。最靠外边的马东端一台单反,对准对面正在自诉清白的年轻面孔,咔哒,咔哒。“让他们看看自己怎么撒谎。”马东后来跟我说。当然,他也是这场杀人游戏的撒谎者。  这是米未传媒位于东四环的办公区,乍看上去像暑期夏令营。有点乱,不时人声鼎沸,一只灰黑色的加菲在四周悠然漫步。门上贴着白色纸条:请随手关门
摘 要 对晋中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培训作品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微课在教学设计和制作技术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微课;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微课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29-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关键词的出现,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关于什么是微课,国内外很
办公室有4个70后的女人,年纪分别是37岁、36岁和35岁。  36岁的A有个8岁的女孩儿,至今也没钱自己买房子,今天和父母混,明天和公婆混。她永远抱怨钱不够用,转过身来却买一堆廉价的衣服、包包、鞋子,并且不停地换手机。伊有个不争气的丈夫,没有固定工作,从不往家里拿钱,还爱赌,偷偷地在外面欠了几十万的赌债。但是伊的日子又跟全天下所有人的日子一样还不至于绝望而死。那个家底厚实的婆家永远在帮着伊的丈夫
时光倒流到数十年前,我辍学后赋闲在家,整天和一些猪朋狗友聚在一起,到处游荡,少不免和其他的坏分子冲突。  当时我家附近区域九成以上都是由“和”字头黑帮控制,其中“和胜X”为最大,“和X乐”次之。区内的小贩甚至茶楼酒馆,大多数都要受它们保护并缴保护费,否则定必受到滋扰。我们在区内属少数分子,就算和兄弟到餐厅喝茶也要带上武器,多数是童军刀或日本小剑,因为有刀套易于藏在身上。曾经有几次遭受袭击,虽然他们
我是在一位师友的建议下,接触到了这本当时还只是电子版书稿的《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和流动青年》。很快,我被深深吸引住了——第一次读到把故事讲得这么好、带着温度和情感,又如此犀利、直指弊病的中文人类学之作。  9月初,我在成都见到了刘绍华。离“女汉子”的形象颇远,她温柔,敏感,还有着韧性的刚强。大概只有兼具这些品质,才能支撑一个年轻女子孤身一人常年深入偏远封闭地区做艰难的田野调查。图/本刊记者 大
战场上的粟裕、林彪和杜聿明都是才为世出的一时人杰。他们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兵戎相见、争夺天下之际,各以其军事奇才担负一个战区方面军的军事指挥重任,而深受双方最高统帅的倚重。  杜聿明还有一个经历上的独特之处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三大巅峰对决的决战中,他与共产党一南一北两位最杰出的将领粟裕和林彪都交过手。  杜聿明,字光亭,1904年11月生于陕西米脂,比林彪和粟裕大3岁,他算是一个世家子弟,还是后来毛泽东
当下,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亮相课堂,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改变着传统课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充分讨论,积极思考,踊跃展示,以整个生命的姿态投入到课堂中来。前不久,在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中,笔者执教了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一课,尝试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引领学生了解孔子、司马迁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主要成就,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