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厄尔尼诺研究方法概述

来源 :上海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厄尔尼诺的研究方法作了概括和小结.在此基础上,提出:(1)资料处理方面,应在现有基础上,尽量运用目前先进的非线性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来探讨尔尼诺发生的规律以及它的发生将对我国气候因素所造成的影响;(2)研究厄尔尼诺对某种气候要求(如降水)的影响时,应对某一季节(如夏季)转向为对某一月(如6月)甚至某些天(如暴雨阶段)上来,从而尽量减少因厄尔尼诺事件而造成的损失.
其他文献
埕北30潜山带以古生界的碳酸盐岩和太古界的变质岩为主要储层,构造裂缝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尤其是对于太古界的变质岩来说,裂缝发育是研究区内油气聚集的主要标志,该文采用
根据近几十年长江口前沿岸滩的地形观测资料和大通站输沙量资料,揭示了入海泥沙量变化对河口前沿岸滩冲淤的重要影响.初步估计:在年调水总量不超过450亿吨的背景下,入海泥沙
该文通过对长江口崇明岛滩地柱状样进行210pb和137Cs以及11个重金属元素的测试,以探讨重金属元素在河口滩地中的沉积与迁移过程,剖析其分布规律,从而为崇明岛滩涂资源的合理
该文简要介绍了自平衡法试桩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上海吴淞口大跨越工程实例总结了相关经验,以便该方法在上海地区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