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e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综合运用 群体技术 工程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185-01
  一、绪论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的技术,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徽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给机械行业带来了显着的效益,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但从总体上看,离国民经济对先进技术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水平低。二是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某些技术领域与国际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三是技术进步体现不够,高水平产品比重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将其确定为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
  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integratedappliance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号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和系统。微机电系统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2l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扮演机械工业的主角。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渗透到所有机械产品之中的普遍技术,几乎没有行业的限制。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含白头翁中药的用药物点及配伍规律。方法:用计算机检索联合人工检索的方法检索含白头翁中药的传统与现代文献资料,借助统计学数据库进一步分析白头翁的用药物
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庙,修士瓦伦丁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人们总会群集在祭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非根治术后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二次手术治疗的290例EMs复
病史:母亲有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孩子出生时体重二公斤,生下后即与母亲隔离,起初发育的很好,至两月半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同时X线拍片见肺内有严重的病变,六次胃液均查得结核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开展对未达到岗位学历要求的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补偿教育,以及随着岗位工作要求提高而产生学历提升需求的在职从业
1 配伍禁忌复方新诺明 :为慢效抑菌剂 ,而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 ,两药联用影响青霉素的杀菌作用 ,普鲁卡因青霉素也可致复方新诺明降效。氨基酸营养液 :不可与青霉素G混合
1686年Sydenham氏首先描述本病,大多发生于10岁左右之儿童,四肢不自主地运动而似舞蹈,此种运动可以突然消失或出現。本文收集我院小儿科及脑系科自1947年至1959年13年间的儿
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作客上海。在走进上海博物馆前,据法国报刊报道,他转身对终日寸步不离的法国记者说,这次请他们让他单独待一会儿。希拉克总统是个热爱中国艺术的行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物品质量的好坏与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它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非常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束方式的设计,则可再次荡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