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化沉积制备TiB+TiC/Ti6Al4V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研究

来源 :材料科学与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熔化沉积制备的钛合金微观组织中常出现异常粗大的柱状晶粒,限制了其在复杂承力结构件方面的应用.为降低原始晶粒的尺寸,提高合金强度,本文基于原位自生反应原理,在Ti6Al4V粉末中添加少量的颗粒增强体B4C得到混合粉末,并通过激光熔化沉积工艺制备出熔覆层以及多层钛基复合材料(TMC).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显微硬度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4C的添加对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B4C的添加降低了原始β晶粒的尺寸,并强化了合金基体.当添加1wt.%B4C颗粒时,晶粒的外廷生长得到有效抑制,原始β晶粒开始出现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的趋势,柱状晶粒尺寸由原始的平均600μm减小到50μm.同时,B4C与钛基体发生原位反应形成的混杂增强相TiB和TiC富集在晶界,构成三维网状结构,不仅限制了晶内α相的生长,同时也起到了第二相强化的作用,使基体的硬度较基材提高了15%以上.
其他文献
海洋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氯盐侵蚀,导致结构损伤严重,因此材料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对珊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表征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采用改进交流电测试方法对珊瑚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同时测试不同矿物掺合料珊瑚骨料混凝土的孔隙率,得出掺合料珊瑚骨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机理.研究表明: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的掺加影响了珊瑚骨料混凝土的电阻率,提高了珊瑚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当珊瑚骨料混凝土中掺合料的掺量为10%(占胶凝材料)时,硅灰珊瑚混凝土的电阻率是粉煤灰珊瑚混凝土的
本工作利用电流作为热源对三明治型钎焊焊点实现瞬态键合,研究采用瞬态电流键合工艺对Sn-Ag-Cu钎料(SAC)进行处理时,所制得Cu/SAC/Cu三明治型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瞬态电流键合工艺,会在Cu/SAC界面形成致密的IMC层,实现有效的冶金结合.随着电流时间的延长,界面Cu6 Sn5晶粒形貌发生短棒状-棱柱状-枝晶板片状转变.初期的短棒状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可用杰克逊因子α解释,在初始工艺中焊点温度快速上升至焊点峰值温度(245℃).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焊点的
为探究腐蚀对5052铝合金(AA5052)自冲铆接头性能的影响,以0.6 mol/L的NaCl溶液作为腐蚀液,采用周期浸没的方法加速腐蚀,并对不同腐蚀时间的接头进行静力学和疲劳测试,基于幂函数拟合各接头的F-N曲线,通过SEM对接头疲劳断口进行分析,结合Paris公式及相关推论预测腐蚀接头疲劳寿命.结果显示,腐蚀周期内腐蚀对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及失效形式未产生不利影响;未腐蚀接头的疲劳寿命整体高于腐蚀接头,中寿命区变化幅度最明显,腐蚀介质和载荷水平共同影响接头的疲劳寿命;短期盐腐蚀不但会改变接头疲劳断裂的失效
基于CT断层扫描技术的逆向建模为金属橡胶的三维建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由于金属橡胶丝之间的勾连接触,使得三维模型中金属丝之间存在粘连,从扫描图像上表现为部分金属丝截面相互粘连.为解决粘连分割问题,首先采用基于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对截面中相对简单的粘连进行分割处理,然后根据金属橡胶丝直径不变的几何结构特征,利用三维图像骨架细化算法提取出金属丝的轴线坐标,最后在CAD系统中利用扫掠算法重构金属橡胶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实现金属橡胶的逆向三维建模,为金属橡胶三维仿真计算、数字制造提供三维数字
采用烟毒性测试箱研究了铁氟龙AFT250航空电线燃烧后生成的毒害气体HF、CO、CO2浓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点火温度为1150℃、点火持续时间10 s条件下,铁氟龙AFT250电线燃烧生成HF有毒气体质量浓度为8 mg/m3,生成CO和CO2气体体积浓度分别为0.0015%和0.12%,说明在该条件下已生成一定量的毒害气体,但毒害气体浓度并不大.随截取电线长度在10~100 cm内增加,生成有毒有害气体HF、CO、CO2的浓度均不断增大.当电线长度为100 cm时,HF质量浓度增至18 mg/m3,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间界面性能较差且波动性较大,将对复合材料最终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内聚力模型,建立单向短切亚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SFFRC)有限元模型,获得不同界面刚度的单向SFFRC的弹性常数.通过层合板理论计算纤维随机分布的SFFRC的弹性常数,发现计算结果与拉伸实验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界面刚度K0、纤维长径比ζ和纤维取向分布的形状因子λ对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一种修正的混杂(ROM)公式来预测纤维随机分布的SFFRC的拉伸模量.结果表明,K0的降低会同时导致复合
在壳聚糖/马来酸酐/二乙烯基苯的三元体系中,引入Cu2 O-CuO/TiO2纳米粒子,制备了Cu2 O-CuO/TiO2复合壳聚糖/马来酸酐/二乙烯基苯多孔有机聚合物(CMD-Ti/Cu),对其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用亚甲基蓝(MB)溶液模拟污染物,研究了CMD-Ti/Cu/H2 O2体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2 O-CuO/TiO2纳米粒子与三元体系中壳聚糖的氨基发生螯合反应,由此可以制备纳米粒子复合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当Cu2O-CuO/TiO2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壳聚糖的50%
磨损常是宏观机械装备出现故障和产生噪音的关键诱因及微/纳机电传动装置的失效主因,伴随摩擦产生的粘着会使磨粒聚合为粘结点而影响机械服役期寿命.然而,碰磨中磨损产生内在机制和粘着诱导主因目前尚未被研究清楚.因此,本工作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对磨粒与金属Al基底碰磨刮擦中的亚表层磨损机理展开研究,并将温度、磨粒尺寸、刮擦速度分别对刮擦表面形貌与变形特征、切向力贡献度、磨屑数额、温度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底被磨粒刮擦时经历三个变形阶段,即刮擦初期弹性变形和刮擦中期弹塑性变形及刮擦稳定期塑性去除
本工作利用阵列多环组腐蚀监测传感器对X65管线钢焊缝在不同溶液pH和温度的饱和二氧化碳溶液中的非均匀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管线钢焊缝的360°全周向区域以及沿管长轴向区域的非均匀腐蚀情况可以被有效监测.结合电化学测试及腐蚀形貌表征发现,在溶液pH为5.85时,管线钢焊缝表面难以形成具有保护性的腐蚀产物膜,随着溶液温度升高,焊缝三个区域(母材区、热影响区和焊缝区)的二氧化碳腐蚀加剧,其中焊缝区腐蚀最为严重;在溶液pH为6.86时,随着溶液温度升高,焊缝三个区域的腐蚀速率由于保护性腐蚀产物膜的形成
三维编织预制体是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相.三维编织装备的数字化程度决定了三维编织预制体的可设计性、成型精度和可追溯性.为解决传统编织机数字化程度低的瓶颈,本文研制了一种数字化多轴向水平放纱三维编织原理样机.根据步进驱动原理设计实现原理样机的六齿型空心轴拨盘,并通过建立纱线空间运动模型设计制备恒张力水平放置携纱器.采用Visual Studio设计开发基于Windows 7以上64位操作系统的CAE实时控制程序,以STM32微控制器为基础,设计原理样机的下位机硬件控制电路.根据空间运动学原理,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