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知识、构词法知识和文化知识对英语词汇的掌握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学习 语境 构词法 文化知识
词汇是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没有词汇就无法构成英语语言这座大厦。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而且在高考试卷的词汇语法结构部分会有检测对于“难词”词义猜测能力的试题。因此,如何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掌握是广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英语学习中如何扩大词汇量进行探讨。
一、利用语境知识掌握词汇
近年来,词汇测试的语境化已逐渐代替了传统的词汇测试方式。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义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境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文”,即:一个生词或短语在毗邻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环境,这些毗邻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经常可以用来规定目标字词或短语的意思,帮助解释目标字词或短语的意义。
英语词汇体系复杂,多数词具有多义的特点,并且不同词的意义互相交叉,用法灵活,离开语境,就很难理解单词的确切含义,也很难掌握其具体用法。请看下面例子:
例1) The Aborigins used human hair blood, bird feathers and down, and vegetable fibers and flowers for decoration.
“down”在此处作名词,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它的意思是“鸟的羽毛”。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我们可以利用定义或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举例说明、重复手段、比较或对比的关系、因果关系、常识等来判断词义。
例2)A good all-around athlet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he decathlon, the Olympic event that tests ten different skills.
“the Olympic event that tests ten different skills”是对decathlon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判断,decathlon是“十项全能项目”。
我们可以定期、定量从课本和有关的阅读材料中选出有典型意义的句子,去思考和推敲,根据上下文确定学过或没学过的词语的含义,然后进行推测和判断。在语境中学习词汇,还可以辅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段落填空、完型填空、句段式词汇选择等。
二、利用构词法知识学习词汇
英语词汇数量庞大,难学难记。但它跟语法结构一样,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能够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英语中,能产性最强构词法主要有三种:
1)派生(derivation), 即由一个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如counter-“反”:counter-attack(反攻);-less“没有,无,不”:endless(无休止的),等等。
2)合成(compounding), 即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如drinking water=drinking-water(饮用水),black board=blackboard(黑板)等。
3)词性转换(conversion), 即由一个词类转换成为另一个词类。如taste v.(尝一尝)——taste n.(味觉);shoulder n.(肩膀)——shoulder v.(肩负)等。
例3)We discovered when we arrived on the land that we needn’t have booked in advance because there were lots of villas for rent.
“book”在这里显然是谓语动词,而不是名词“书”的意思,根据句意,“book”是“预定”之意。
英语的许多基本词汇可以通过派生、合成、词性转换构成许多新词汇。我们应该学习构词法知识,分析词的内部形式,了解新词产生的理据,掌握英语的词根、前缀、后缀和其它的构词知识,为词汇学习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文化知识学习词汇
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词汇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语言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内涵的文化背景往往反映在词汇之中。词汇学习中如果不注意文化知识,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如,“dragon”一词是大家熟悉的。汉语中,古代的“龙”是“神圣、帝王”的象征,又引伸为“高贵、庄严”的象征,因此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凤舞”之说。而“dragon”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物,是“怪物、魔鬼、凶残”的象征。若在英语中出现“She was thought as a dragon”(她被视为一条龙)则表示“她真是个凶神”。
在中西文化中,相同的内涵意义,指称可能是不同的词语。如,汉语中的“你真熊!”,英语是“You chicken!”; 汉语中的“穷得像叫花子”,英语为“as poor as church mice”;汉语中的“力大如牛”,英语则是“as strong as a horse”。
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也是文化载体。一个民族特有的词汇经常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总之,词汇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几种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庆芳.加强词汇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7).
[2]梁文红.学以致用——语境教学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2013(7).
[3]徐琳.运用情景语境策略培养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
【关键词】词汇学习 语境 构词法 文化知识
词汇是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没有词汇就无法构成英语语言这座大厦。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而且在高考试卷的词汇语法结构部分会有检测对于“难词”词义猜测能力的试题。因此,如何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掌握是广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英语学习中如何扩大词汇量进行探讨。
一、利用语境知识掌握词汇
近年来,词汇测试的语境化已逐渐代替了传统的词汇测试方式。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义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境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文”,即:一个生词或短语在毗邻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环境,这些毗邻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经常可以用来规定目标字词或短语的意思,帮助解释目标字词或短语的意义。
英语词汇体系复杂,多数词具有多义的特点,并且不同词的意义互相交叉,用法灵活,离开语境,就很难理解单词的确切含义,也很难掌握其具体用法。请看下面例子:
例1) The Aborigins used human hair blood, bird feathers and down, and vegetable fibers and flowers for decoration.
“down”在此处作名词,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它的意思是“鸟的羽毛”。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我们可以利用定义或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举例说明、重复手段、比较或对比的关系、因果关系、常识等来判断词义。
例2)A good all-around athlet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he decathlon, the Olympic event that tests ten different skills.
“the Olympic event that tests ten different skills”是对decathlon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判断,decathlon是“十项全能项目”。
我们可以定期、定量从课本和有关的阅读材料中选出有典型意义的句子,去思考和推敲,根据上下文确定学过或没学过的词语的含义,然后进行推测和判断。在语境中学习词汇,还可以辅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段落填空、完型填空、句段式词汇选择等。
二、利用构词法知识学习词汇
英语词汇数量庞大,难学难记。但它跟语法结构一样,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能够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英语中,能产性最强构词法主要有三种:
1)派生(derivation), 即由一个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如counter-“反”:counter-attack(反攻);-less“没有,无,不”:endless(无休止的),等等。
2)合成(compounding), 即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如drinking water=drinking-water(饮用水),black board=blackboard(黑板)等。
3)词性转换(conversion), 即由一个词类转换成为另一个词类。如taste v.(尝一尝)——taste n.(味觉);shoulder n.(肩膀)——shoulder v.(肩负)等。
例3)We discovered when we arrived on the land that we needn’t have booked in advance because there were lots of villas for rent.
“book”在这里显然是谓语动词,而不是名词“书”的意思,根据句意,“book”是“预定”之意。
英语的许多基本词汇可以通过派生、合成、词性转换构成许多新词汇。我们应该学习构词法知识,分析词的内部形式,了解新词产生的理据,掌握英语的词根、前缀、后缀和其它的构词知识,为词汇学习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文化知识学习词汇
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词汇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语言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内涵的文化背景往往反映在词汇之中。词汇学习中如果不注意文化知识,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如,“dragon”一词是大家熟悉的。汉语中,古代的“龙”是“神圣、帝王”的象征,又引伸为“高贵、庄严”的象征,因此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凤舞”之说。而“dragon”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物,是“怪物、魔鬼、凶残”的象征。若在英语中出现“She was thought as a dragon”(她被视为一条龙)则表示“她真是个凶神”。
在中西文化中,相同的内涵意义,指称可能是不同的词语。如,汉语中的“你真熊!”,英语是“You chicken!”; 汉语中的“穷得像叫花子”,英语为“as poor as church mice”;汉语中的“力大如牛”,英语则是“as strong as a horse”。
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也是文化载体。一个民族特有的词汇经常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总之,词汇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几种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庆芳.加强词汇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7).
[2]梁文红.学以致用——语境教学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2013(7).
[3]徐琳.运用情景语境策略培养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