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快乐与德性之文化异同——以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为例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来说,快乐的类型虽然很多,但是真正的快乐是德性之乐,德性提升和净化着快乐,同时,快乐成就和完善着德性,是德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过度的快乐,特别是肉体快乐会妨碍德性,因此应该警惕快乐和寡欲,只是在程度和范围上,思孟学派的寡欲要比亚里士多德的警惕快乐强烈。最后,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痛苦与快乐各种不同的关系及痛苦在成德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而思孟学派更加注重人的精神作用,回避和间接论述了德性修养过程中的痛苦现象,只将忧与痛苦限定在德之缺失及天下混乱之中,提倡忧
其他文献
1927年3月31日,在重庆大枪坝的群众大会上,四川军阀王陵基下令用机枪扫射到会的群众,制造了一次大流血的惨案.之后,他又枪杀了共产党人杨闇公、漆南薰等,逮捕了很多教员、学
我于1926年底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下面回忆的是同期女生队的十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