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2D细胞培养和临床动物模型已经应用于人类疾病细胞机制的研究中.然而3D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培养的研究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模型为图纸,装配“生物墨水”,制造出人体器官和医学模型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进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精确定位.本综述重点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进展,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体外器官组织、肿瘤模型,以研究疾病进展与优化药物筛选进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1例AR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81)与对照组(n=8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
目的:选择两组尿毒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方法分别对尿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共选取180个尿毒症病例,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方案,进行三个月的常规透析,每周进行三次透析,每次透析持续时长为4h。观察组则采用连续治疗方案,1天中白天3次,夜间1次,干预时间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HMG-1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V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血液透析患者133例,其中VC患者58例为钙化组,未发生VC患者75例为未钙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PG、BSAP及FGF-23水平,绘制ROC曲线探讨血清OPG、BSAP及FGF-23对VC的诊断价值。结果:钙化组患者血清OPG、BSAP及FGF-23水平高于未钙化组(P<0.05);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