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自由州里的火凤凰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伦斯(Lawrence),是堪萨斯(Kansas)与密苏里(Missouri)两州交界的一个小镇 [虽然官方称作city,当地人还是把它称作town,因为它与相邻的、高楼大厦林立的堪萨斯城(Kansas City)是截然不同的]。初到这里,第一感受就是到处都有一只穿着黄鞋子的大鸟,这鸟名叫Jayhawk,对于堪萨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起堪萨斯,人们大概会想到《绿野仙踪》(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小姑娘Dorothy的那句“We’re not in Kansas anymore.”已成俗语(连英国人也说这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我们就可以说:“We’re(You’re)not in Kansas anymore”。
  堪萨斯有着长满一人多高野草的原始草原,有着狂奔的水牛,有着神奇而又令人胆寒的龙卷风,还有……
  1803年,杰斐逊总统(Thomas Jefferson)花了1,500万美元,从拿破仑手里买下路易斯安那(Louisiana)这片广袤的土地。这就是著名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案(Louisiana Purchase)”,而堪萨斯便是这笔交易的一部分。不过,当时这片土地的边界并不明朗,与墨西哥、西班牙、英国都有争执,直到1848年墨西哥战争结束之后,今天堪萨斯州的所有部分才归入美国版图。
  自1812年始,陆续有白人来此定居,不过,真正的移民大潮是在1854年,而这与奴隶制的存废密切相关。
  自美国诞生之日起,奴隶制便困扰着她—— 一个宣称“人人生来平等”的国度,如何正视一部分人不被当做人来看待呢?但是,出于维护刚刚诞生的国家之稳定的考量,对于奴隶制,政府一直采取容忍、妥协的态度。然而,随着美国版图的逐渐扩大,蓄奴州(南方)与自由州(北方)之间的平衡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1821年,恰处于美国南北交界处的密苏里成为了一个新的蓄奴州,而政府同时也新设立了一个缅因州(Maine),以保持南北双方的平衡,这是在一年前的“《密苏里妥协案》(The Missouri Compromise)”里作出的决定。但是,到了1854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KansasNeberaska Act)”颁布,该法案宣称,将由“公投(popular sovereignty)”来决定将来的堪萨斯州是否保留奴隶制。
  法案一出,来自新英格兰等地主张废奴的“自由州派(FreeStaters)”与来自相邻的密苏里州的蓄奴派蜂拥而至,争抢这片尚未“定性”的土地。双方的争斗,不仅是定居者人数的竞赛,更加之武力与流血斗争,这段时期被称作“Bleeding Kansas”,而劳伦斯因其地处边界的特殊位置,便成为了斗争的中心。
  1855年,废奴传奇人物约翰·布朗(John Brown)来到堪萨斯这片争斗之地,发动人们建设“Free State”。1856年,劳伦斯再次遭劫,史称“血洗劳伦斯(The Sack of Lawrence)”,布朗一怒之下率领几十名追随者,将密苏里的数十个蓄奴家庭灭门,并与政府军发生冲突,一时声名大噪。在他的带动下,大批废奴者(abolitionists)加紧了武力废奴运动,在短短13个月里,就有两百多人被杀。
  到1859年,自由州派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于是,暴力对抗逐渐缓解,最终在1861年,堪萨斯作为Free State加入联邦,然而,不久内战便爆发了。
  有意思的是,内战虽然是因奴隶制的存废而起,但交战的双方却并非以此为划分标准。尤其是密苏里,虽是蓄奴州,却因为愿意留在联邦中,而被归入交战双方的北方[州政府虽有少数亲南方派,包括杰克逊州长(Claiborne F. Jackson)本人,但势力过小,不能左右大局,州长本人也被迫逃遁他乡,而继任者自然是亲北方派。]即使后来林肯总统签发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也只是声称解放南方的奴隶,并未涉及留在联邦内的蓄奴州。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纯粹为奴隶制存废而战的“游击队”,与为联邦之完整与否而战的正规军,在本质上就有了区别。
  当时,主张废奴的堪萨斯一方的游击队被称作Jayhawkers(后来简称为Jayhawk),而拥护奴隶制的密苏里一方则称作Bushwhackers。如果说,正规军还受到种种或政治或道德的约束,那么这些武装起来的或平民百姓,或不法之徒,便毫无章法了,这简直成了邻居之间的大混战。他们似乎都在为着各自的“信仰”而战,但所做的却无非都是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勾当。与其称他们为“游击队”,倒不如说“边境暴徒(border ruffians)”来得更确切些。
  李安的电影《与魔鬼共骑》(Ride with the Devil)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On the western frontier of Missouri, the American Civil War was fought not by armies, but by neighbors. Informal gangs of local southern Bushwhackers fought a bloody and desperate guerrilla war(游击战)against the occupying union army and pro-union Jayhawkers.”
  “Allegiance(效忠)to either side was dangerous, but it was more dangerous still to find oneself caught in the middle...”
  电影开篇,战争爆发,一些年轻人看到自己的亲人被主要来自劳伦斯地方的Jayhawkers杀死,而自己的州政府却站在偏袒仇人的联邦一方,于是加入了Bushwhackers,與北方军和Jayhawkers为敌……   影片虽是虚构,但内容大致属实,片中悍匪William Quantrill更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而且是给劳伦斯留下永久记忆的人物。1863年8月,年仅二十几岁的Quantrill带领一批人马,来到“自由州派”的据点劳伦斯,对这座他曾经生活过的小镇实施了一场“烧光、杀光”的大清洗。此事的起因据说是Quantrill的游击队活动过于频繁,造成相当危害,当局不胜其扰,于是将其成员家属妇孺监禁于一所大宅内;但不幸的是,那大宅年久失修,突然崩毁,造成一些家属伤亡,这自然激怒了Quantrill的人。他们烧毁了劳伦斯大概四分之一的建筑(其中包括著名的Eldridge House。这座旅馆原名“Free State Hotel”,在“血洗劳伦斯”时被烧,后由Colonel Shanor Eldridge组织重建,而且还加高一层,并发誓这里被烧一次就重建一次,加高一层,绝不妥协),杀死了近200名男性(包括男孩),整个小镇瞬间变成一片火海。“The attack was perfectly planned. Every man knew his place. They flowed into every street. Eleven rushed up to Mount Oread (the hill overlooking downtown Lawrence). The order was to burn every house and kill every man.”(《劳伦斯大屠杀纪念》宣传册)
  这次行动的性质实在太过恶劣,以至于原本对他们暗中支持的南方政府(Confederate government)——曾经依据“《游击骑兵法案》(The Partisan Ranger Act)”为其提供经费(a field commission)——也停止了对其的资助;后来,这群不法之徒分裂为多股小势力,而大部队,包括匪首,很快被歼,但以James兄弟为首的一小撮人马,一直坚持到战后,甚至,在密苏里人的心目中,成为传说中的绿林好汉。
  然而再没有约翰·布朗来为劳伦斯人复仇了——布朗已经在1859年12月被送上绞架,但这次,劳伦斯人表现得更加勇敢——鲜血与大火没有消灭他们,在灰烬中,一只更加坚毅、更加美丽的大鸟飞了起来——这次不是Jayhawk而是Phoenix(凤凰):“The resilient(恢复快的)citizens of Lawrence buried the dead and banded together to help those who had lost homes, livelihoods and loved ones. Within days, stores re-opened in makeshift(临时的)accommodations. The task of clearing the rubble(碎石)and rebuilding began almost immediately. By the spring of 1864, 17 stores were offering wares(商品)in new brick buildings, two newspapers were reestablished, telegraph wires had been brought to town, and the first bridge across the Kansas River at Lawrence was finished. The railroad came only months later.”(同上)今日的劳伦斯市官方印章,便是一只凤凰在大半烧毁的“Free State Hotel”上空展翅奋力飞翔的样子。
  150年过去了,堪萨斯州已经从激进、自由逐渐变得保守,多年来一直是共和党的天下——这也不足为奇,原本的废奴派几乎是清一色的共和党人,共和党由激进走向稳健,堪萨斯也跟着调整了步伐。但历史重镇劳伦斯却一直保持着激进的本色——支持民主党,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人种歧视、宗教歧视、国别歧视)……在今日美国人心渐趋分裂、政治气候极不明朗的环境下,劳伦斯真称得上一方净土。
  往日,人们为了心中的“Free State”不知洒了多少血,如今,Free State却是劳伦斯镇上一家极有名气的前店后厂的啤酒坊,多种有型有款的啤酒行销全国各地,酒馆更是每天座无虚席。各种佩戴Jayhawk标志的疯狂的人们在这里端着啤酒大喊大叫——别担心,他们不是又要拿起枪,去密苏里杀人,而是在为自己的篮球队加油呢。
  內战结束后,Jayhawk这个原本充满杀气的名字,被堪萨斯人沿用下来称呼自己,不过,后来因为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简称KU),特别是大学篮球队,名气实在太大,Jayhawk的使用范围就缩小了,指KU学生、KU篮球队和所有KU粉丝,而我们在镇上看到的那只穿着黄鞋子的大鸟,就是KU的吉祥物(mascot)。
  “The Jayhawk, KU’s world-famous mascot, is a mythical bird whose history is rooted in the historic struggle of Kansas settlers. The term ‘Jayhawk’, coined about 1848, combines two birds—the noisy, quarrelsome blue jay(蓝松鸦)and the stealthy(悄悄的,鬼鬼祟祟的)sparrow hawk(雀鹰). The nam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tate’s Civil War battalions(队伍), so when KU football(此处非笔误,当然,如今KU football的名气与KU basketball相比,可谓有“云泥之别”)players first took the filed in 1890, it was natural to call them Jayhawks. The first official image of the Jayhawk was a jaunty(轻松活泼的), long-legged creature created by student Henry Malloy in 1912. The costumed mascots Big Jay and Baby Jay enliven games and other occasions, and Jayhawk statues can be seen all over campus.”(《堪萨斯大学游览指南》)不过,与充满了狂热与战斗性的Jayhawk相比,也许我们更应该记住Quantrill放的那场大火。
  在劳伦斯市政厅门前,有一座名为“The Flame”的动态雕塑(kinetic sculpture),微风吹过,银色的火焰微微抖动。它纪念的不是“痛苦”、“仇恨”和“争斗”,而是“明天”:
  “We Have Tomorrow—
  Bright Before Us, Like A Flame.”
  出生于此的诗人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这样写道。
其他文献
Lukas Irmler,2006年起开始从事走扁带运动,并很快达到国际水平。在他运动生涯的第一年,他便在苏格兰举行的国际走扁带大赛获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之后,不断创造佳绩,并于2009年一举夺得格拉茨(奥地利)国际走扁带大赛冠军。在世界各地的各种赛事中,Lukas不断积超越自己,并为走扁带运动打破一个又一个界限。    :你第一次走扁带是何时,在哪里?  Lukas:第一次尝试走扁带是在邻居家
1.成就  2014年上映的由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执导的心理惊悚片《消失的爱人》(Gone Girl)在票房和口碑方面均获得很大成功。该片改编自吉莉安·弗琳(Jilian Flynn)2012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由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与罗莎曼德·派克(Rosamund Pike)主演,诠释了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的离奇纠葛。罗莎曼德因其出色表演获得了2014年度
表情符会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吗?  刚刚过去的2015年可谓是emoji之年。它们使一名十几岁的男孩被警察拘留,激怒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且即将开启自己的好莱坞之路。它们在网络聊天中无处不在,甚至有人开始尝试只用emoji进行交流。于是有人开始猜测,emoji会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吗?语言学家给出了答案。
2007年,林肯公园乐队(Linkin Park)发行了一张名为Minute to Midnight 的专辑,主打环保主义,警告世人,由于我们的无限欲望,世界正在朝着可怕的方向走去。专辑中,最为人熟知的歌曲要算那首曾被电影《变形金刚》用做片尾曲的“What I’ve done”了:  In this farewell,  There is no blood,  There is no alibi(
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吗?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期刊
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上山、爬树、在小河边抓蝌蚪、玩过家家……这些都是乐此不疲的童年游戏,大家常常玩到忘记回家吃饭。而如今,孩子们的童年似乎变了,当来到我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大喊“我好无聊,快找些东西来给我玩!”他们甚至不会自己玩耍,需要借助外界的东西。于是这个夏天,我决定将“无聊”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无聊”中了解自己的内心,发挥想象力,从
美国著名作家克拉伦斯·戴(1874—1935)在他的自传体作品《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中细致幽默地描写了他们一家人在19世纪90年代的纽约度过的日子,刻画了他的父亲老克拉伦斯·戴的生动形象。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令读者捧腹,十分耐人寻味。  父亲结婚之前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更何况他的母亲是烹调高手。然而婚后的日子却不再如此无忧无虑,多了一些磕磕绊绊。有一天,父亲回到家,家里一片狼藉,厨子
Everyone knows bullying is a huge problem, and we all need to work to stop it. But how? The science is unclear. While school districts across the country spend millions of dollars each year to combat
高科技當道的今日,你还会拿起笔写一封信吗?一笔一画写下的心意,似乎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销声匿迹。然而曾经,书信这一纯朴的交流方式不仅是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也是一种塑造历史的力量。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封封信件远渡重洋,跨越文化与地理的障碍,传递了珍贵的情感,连接了不同的文明。现代社会固然多姿多彩,但用笔书写的悠悠岁月更加值得珍藏。  Long before the Internet, and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