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章《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说明。
一、激发学生的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学会生存首先就是学会健康地生活,而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習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标准》规定了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课程内容,这对学会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你认为自己健康吗?
(3)你的父母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吗?抽烟和喝酒对身体会带来哪些影响?
(4)你认为我们的健康与环境有关吗?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思考,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上课流程,环环相扣,提高课堂效率
1.先学后教,预习检测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学生按自学提纲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但不包办代替。通过预习检测,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有布置就要有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预习。
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一章中,笔者布置以下检测题: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2)什么是生活方式?
(3)什么是“现代文明病”?
(4)你认为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
(5)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2.检测结束后,小组互查、交流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小组之间一帮一的互查不但可以更有效提高检查的效率,还可以通过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精讲释疑,点拨到位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并且还能发现学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于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在大多数学生没有突破的情况下要集中进行讲解。例如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一章中,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现代文明病”为什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怎样配制烟草浸出液?
4.达标训练,综合提高
通常生物教师都认为生物练习题不同于数理化练习题不需要板演,事实上学生板演生物题效果很好。通常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板演更为明显。讲解时,学生改错率更高。这样,学生也能了解当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课下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救。
5.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通过关注癌症,包括青少年发病率比较高的白血病、老年易患的心血管病以及流行趋势加快的艾滋病,形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三、成果及反思
通过一学年的实验,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逐渐形成,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班内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在淄博市“争当科学小实验”活动中,有9人获得一等奖,15人获得二等奖,31人获得三等奖,总成绩名列前茅。
但是基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且不同个体也存在较大差异。课题研究需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探讨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并且建立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检测标准和体系。
本文以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章《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说明。
一、激发学生的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学会生存首先就是学会健康地生活,而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習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标准》规定了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课程内容,这对学会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你认为自己健康吗?
(3)你的父母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吗?抽烟和喝酒对身体会带来哪些影响?
(4)你认为我们的健康与环境有关吗?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思考,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上课流程,环环相扣,提高课堂效率
1.先学后教,预习检测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学生按自学提纲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但不包办代替。通过预习检测,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有布置就要有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预习。
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一章中,笔者布置以下检测题: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2)什么是生活方式?
(3)什么是“现代文明病”?
(4)你认为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
(5)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2.检测结束后,小组互查、交流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小组之间一帮一的互查不但可以更有效提高检查的效率,还可以通过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精讲释疑,点拨到位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并且还能发现学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于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在大多数学生没有突破的情况下要集中进行讲解。例如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一章中,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现代文明病”为什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怎样配制烟草浸出液?
4.达标训练,综合提高
通常生物教师都认为生物练习题不同于数理化练习题不需要板演,事实上学生板演生物题效果很好。通常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板演更为明显。讲解时,学生改错率更高。这样,学生也能了解当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课下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救。
5.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通过关注癌症,包括青少年发病率比较高的白血病、老年易患的心血管病以及流行趋势加快的艾滋病,形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三、成果及反思
通过一学年的实验,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逐渐形成,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班内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在淄博市“争当科学小实验”活动中,有9人获得一等奖,15人获得二等奖,31人获得三等奖,总成绩名列前茅。
但是基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且不同个体也存在较大差异。课题研究需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探讨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并且建立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检测标准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