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听力水平是教师及学生关注的焦点。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种:词汇量直接影响听力的效果;听力与阅读密切相关;记忆力影响听力理解。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关键词: 词汇量 阅读 记忆力 思维方式 听力技巧
听是人类言语交际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你愿意做一名会讲英语的志愿者吗?外国朋友说英语,你能听得懂吗?何况高中学生还要面临高考这一严酷的事实,因此,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始终是教师及学生关注的焦点。在中高考中,英语听力题占30分,占总分的五分之一。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词汇量直接影响听力效果。一般人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的确,多听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听的次数的多少,也不完全取决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
(二)听力与阅读效果密切相关。很多初中生学习英语多年,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低于阅读材料的,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听的能力。首先,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二者有很大共性。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做出种种推断。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就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记忆力影响听力理解。听不是被动消极的,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记忆效果十分肤浅,其持久性也相当有限。因此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地处理语音和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了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理解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自然会对记忆的产生、保留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障碍。[1]
二、解决办法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他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在重视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速度,增强记忆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異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干扰,必将增强记忆效果。另外,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学生运用听觉感觉知识从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提高听力水平。[2]
(三)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要使学生保持对外语的兴趣,必须使他学好。学好英语就是能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加上学生出于自身的愿望而渴望用英语交流,所以学生只有自己听懂了英语、说出了英语、写出了英语,才能产生成就感。教师要牢记这句话:“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我们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初中生源质量较差,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尽管换了新教材,初中英语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新教材旧教法,仍以机械操练为主。因此,这些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对于新的教法根本不适应,师生之间很难用英语沟通。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农村学生往往比较腼腆、不太爱说话,更不善于用英语表达。为了鼓励学生讲英语,我们规定每周五为“英语日”。在这一天,谁也不准说汉语,否则就要受罚,如用英语讲故事或唱英文歌曲等。一开始,学生都不适应,渐渐地能勉强说几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终于由不习惯到自觉。此外,我们还规定每堂英语课一开始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同学到讲台前给大家说一段英语,可以是笑话、故事、绕口令、谜语等。通过这种训练,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听力,同时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老师们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丽丽.英语辅导报.
关键词: 词汇量 阅读 记忆力 思维方式 听力技巧
听是人类言语交际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你愿意做一名会讲英语的志愿者吗?外国朋友说英语,你能听得懂吗?何况高中学生还要面临高考这一严酷的事实,因此,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始终是教师及学生关注的焦点。在中高考中,英语听力题占30分,占总分的五分之一。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词汇量直接影响听力效果。一般人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的确,多听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听的次数的多少,也不完全取决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
(二)听力与阅读效果密切相关。很多初中生学习英语多年,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低于阅读材料的,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听的能力。首先,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二者有很大共性。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做出种种推断。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就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记忆力影响听力理解。听不是被动消极的,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记忆效果十分肤浅,其持久性也相当有限。因此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地处理语音和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了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理解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自然会对记忆的产生、保留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障碍。[1]
二、解决办法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他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在重视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速度,增强记忆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異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干扰,必将增强记忆效果。另外,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学生运用听觉感觉知识从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提高听力水平。[2]
(三)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要使学生保持对外语的兴趣,必须使他学好。学好英语就是能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加上学生出于自身的愿望而渴望用英语交流,所以学生只有自己听懂了英语、说出了英语、写出了英语,才能产生成就感。教师要牢记这句话:“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我们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初中生源质量较差,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尽管换了新教材,初中英语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新教材旧教法,仍以机械操练为主。因此,这些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对于新的教法根本不适应,师生之间很难用英语沟通。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农村学生往往比较腼腆、不太爱说话,更不善于用英语表达。为了鼓励学生讲英语,我们规定每周五为“英语日”。在这一天,谁也不准说汉语,否则就要受罚,如用英语讲故事或唱英文歌曲等。一开始,学生都不适应,渐渐地能勉强说几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终于由不习惯到自觉。此外,我们还规定每堂英语课一开始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同学到讲台前给大家说一段英语,可以是笑话、故事、绕口令、谜语等。通过这种训练,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听力,同时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老师们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丽丽.英语辅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