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肌反应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HFS)中的作用,比较监测组与未监测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差别.方法 234例HFS患者接受了纤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其中AMR监测组199例,AMR未监测组35例.本研究中男68例,女166例;年龄25~76岁,平均(45.2±12.5)岁.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刺激和记录电极均使用针状电极.刺激参数恒定为:方波刺激.波宽0.1 ms,频率1 Hz,强度5~20 mA.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比较监测组和未监测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监测组患者均记录到特征性的AMR波形.术中面神经根减压后AMR消失165例(82.9%),未消失34例(17.1%),AMR消失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和未监测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疗效优于未监测组.结论 AMR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即刻减压效果,能够提高HFS患者的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非侵袭性通气是相对于侵袭性通气而言的,侵袭性通气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患者来说,会感到局部疼痛、无法说话、情绪沮丧,以及产生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黏膜损害、气管插管阻塞、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拔管后容易出现喉头水肿、声音嘶哑等后遗症。
期刊
目的 探讨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1685例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对其性别、年龄构成、骨折类型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这种有规律的特殊类型骨折的致伤原因、损伤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胫腓骨骨干骨折病人男女比例4.5:1,31~4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26.0%,A型骨折居多,占57.7%.胫骨螺旋形骨折病人男女比例3.0:1,41~50岁
期刊
由中华内科杂志主办的2008年内科临床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定于2008年10月15至19日在北京举办。研讨班由全国著名的内科医学专家全面阐述近年来内科医学领域的主要进展。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激素的合理应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系统性血管炎诊断策略;发热待查的诊治思路;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慢性肾病的诊治进展;缺血性卒中的分型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肠内营养
目的 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患者,36次手术,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54岁,平均13岁.临床表现以意识下降突眼为主,病程1~36个月.诊断方法包括CT、MRI,35例肿瘤均经病理学诊断.结果 肿瘤全切除29例、近全切除6例.手术并发症: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白内障1例,无眼球运动障碍.随访3个月~8年,随访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周,突发憋气和呼吸困难1 d于2007年8月26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患者曾于35年前因血小板减少(最低1×109/L)长期口服泼尼松,病情控制平稳.9年前因不规则发热、面部红斑、光过敏和血小板减少、抗核抗体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激素治疗好转。
期刊
侵袭性葡萄胎是孕龄期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MRI诊断价值尚未见专题报告.Noonan等[1]通过受孕产物滞留物的磁共振成像认为MRI对滋养细胞肿瘤诊断及分期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本研究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葡萄胎24例,旨在探讨其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周对照组(7只)、4周分流组(7只)、4周分流+炔丙基甘氨酸(PPG)组(8只)、11周对照组(7只)、11周分流组(7只)及11周分流+硫氢化钠(NaHS)组(8只).采用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顾性分析1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临床症状13例,无症状查体时发现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15例经骶尾部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骶尾部伤口缝合10例,其余为开放或半开放式手术.结果 全部病理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畸胎瘤,1例恶变.术前正确诊断13例,误诊平滑肌瘤2例,骶尾部囊肿2例.术后随访13例,恶变1例术后1年死亡,良性病例中2例复发
目的 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择经10%甲醛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及椎动脉的中国人成人带颈头颅标本20例行内镜入路相关数据测量;另选5例头颅标本,运用内镜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对其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照相.结果 扩大经蝶窦入路可清晰显示鞍上、海绵窦、斜坡等区域的解剖结构.(1)内镜下鼻腔的标志有上中下鼻甲、蝶腭动脉等.蝶窦内有鞍底、斜坡凹陷及视神经、颈内动脉隆突等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