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术前实施人工气胸的利弊分析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术前施行人工气胸的指征、安全性及其利弊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52例因胸膜疾病经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98例,女54例,平均年龄(59±28)岁。根据内科胸腔镜术前是否实施了人工气胸、胸膜腔内是否有粘连以及胸腔积液情况分为人工气胸组(107例)和非人工气胸组(45例),粘连组(102例)和无粘连组(50例),少量或无胸腔积液组(94例)和大量胸腔积液组(58例)。比较各组皮下气肿、胸膜反应、感染、空气栓塞以及肺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观察人工气胸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确诊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内科胸腔镜检查后,人工气胸组与非人工气胸组的确诊率分别为83.2%(89/107)和93.3%(4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98)。人工气胸组中3例发生皮下气肿,这3例均属于粘连组,其中少量或无胸腔积液组1例,大量胸腔积液组2例,而无粘连组未见皮下气肿病例;非人工气胸组中,胸腔粘连组1例发生套管针导致的肺戳伤,这例患者也是少量或无胸腔积液组,大量胸腔积液组未见肺戳伤病例,而无粘连组没有肺戳伤病例。其他与人工气胸及胸腔镜检查相关的胸膜反应、感染、空气栓塞以及肺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均未见。人工气胸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对于有胸膜腔粘连的胸腔积液或胸膜疾病患者,建议常规于术前实施人工气胸。无胸膜腔粘连的患者不建议行人工气胸。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对于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在我国,由于过去大量的开采资源,导致当前可利用资源逐渐减少,浪费率高,使得当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将从D2D与蜂窝系统出发,对机会D2D接入安全传输的主要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进行安全传输.
期刊
以正辛酸和甲醇为原料,以离子液体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考察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正辛酸甲酯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这些参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背景尼达尼布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药物,而西地那非可能对弥散功能明显下降重症IPF患者可能有效:可能改善这类患者的氧饱和度、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故开展尼达尼布联合西地那非治疗重症IPF患者的临床研究,以明确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是为期24周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筛选≥40岁、DLCO≤35%预计值的IPF患者入组。随机分为口服尼达尼布(1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