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对待返聘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之后,如果还有个工作岗位“虚位以待”,对于那些身体条件尚好、精力充沛又热爱事业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件非常开心的事儿。但有些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却把自己“热”倒了。心理专家建议,老年人走上新岗位,一定要调整好心理状态,要明白继续工作的意义所在,千万不要让发挥余热成为自己的精神负担。
  挑重担挑成负担
  林先生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一年前退休时,他被原单位返聘,依然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熟悉的岗位,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事们……这样的工作,做起事来本应该是驾轻就熟,但是林先生病倒了,而且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
  一个月前,他专门从老家来到北京安定医院看病。林先生的疾病不是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也不是高血脂、高尿酸,而是抑郁焦虑。他来就诊时,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心慌气短,特别紧张时还会出现手抖的症状;原本睡眠不错的他,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记忆力也出现了问题,很难集中注意力,别人说过的事儿转眼就忘。
  刚出现这些症状时,林先生和家人都认为,可能是躯体疾病。但是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得出的结论都是“没问题”。最后,一位医生建议他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去看看,“也许是抑郁症”。
  安定医院接诊的医生衣洁发现,林先生是个很注重仪容仪表的人,一身正装,干净整洁,看起来文质彬彬。细聊聊,衣洁发现,林先生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他觉得退休了还能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还能当个部门领导,是大领导特别信任他。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能够干事业的时间越来越短,这种紧迫感促使他特别努力,他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在五年内做出一番成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林先生工作起来比退休前更卖力,也更用心,要求更高。“太过于追求完美,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经过初步的诊断,衣洁确认他患上了抑郁焦虑障碍。
  一些原来工作特别优秀的老年人,退休后被返聘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岗位没变,自己看似也没有变化,实际上,自己与10年前、5年前甚至3年前相比,都已经不一样了,特别是身体状况”。如果这些老年人给自己提出超越身体承受能力的要求,预期太高,压力太大,就有可能被压垮。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老袁退休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老袁退休时才55岁,身体特别好,儿子还没有结婚,也不指望她看孙子。所以,当原单位说要邀请她在岗位上再发挥两年余热时,老袁立刻就答应下来。
  老袁被返聘到原来的部门,成为一名普通员工。当年她一手教出来的“生瓜蛋子”成了她的领导。老袁总是习惯性地指挥着“毛头小伙儿”,一开始,新领导还尊重她,过了一个星期,她感觉“毛头小伙儿”越来越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单位里的大事儿她不知道,部门里的事情她也不是特别清楚。她感觉特别尴尬,在办公室里总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老袁偶尔会遇到一些外单位熟人,说起自己的返聘工作时,她抱怨多多:有时说新领导能力不行;有时说一些人势利眼,看她现在不当领导了,对她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有时说单位的大领导选人有问题,什么人都能提拔……一来二去,这些信息多多少少传到了本单位,激化了老袁和部门新领导之间的矛盾,两人甚至发生了正面冲突。
  老袁非常气愤,觉得自己卖力工作,却没有得到新领导的认可,当年的“徒弟”还顶撞起自己来。衣洁说,老袁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原单位返聘老袁工作,目的是请她发挥余热,更好地辅助年轻领导的工作,不是让她来拆台的”。老袁要站在原单位的角度,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现在不是领导,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就要尽到普通员工的职责。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新领导指指点点,对本单位充满抱怨,还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同样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对自己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衣洁说,如果老袁多想想返聘工作积极的一面,就会多一些正面情绪;如果老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觉得原单位低估了自己的价值,就会徒增负面情绪,工作起来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不开心。
  量力而行别勉强
  姚阿姨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很多做会计工作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迫障碍———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姚阿姨退休后一天也没休息,直接到新的岗位:带一批新人完成一项紧急的工作任务。“菜鸟”太多,姚阿姨老是担心他们会出错,她把新人们做过的账一遍遍地检查,生怕有问题。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她突然出现了濒死感,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姚阿姨后来回忆起那段时间的生活,她总结道:我那一年就没笑过。强烈的濒死感让她感到非常恐慌,她甚至不敢过马路……她想调整自己,但无能为力。到了安定医院后,被明确诊断为焦虑障碍急性发作。衣洁给她用了抗焦虑的药物。姚阿姨第二次到门诊部找衣洁时,脸上已经有了笑容。这场病让她果断决定:彻底退休!衣洁说,姚阿姨自己已经不能拯救自己,对于她来说,脱离环境是最好的办法,“返聘工作要量力而行,不能干千万别勉强”。
  上班族都面临着退休的这一天。衣洁说,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如果退休后有岗位可供自己继续发挥余热,本人又刚好喜欢工作的状态,那不妨来试试,但一定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如果退休后不喜欢工作,就愿意提笼架鸟、养花弄草、环游世界甚至跳广场舞、练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自己喜欢就好。
其他文献
自2003年退休以来,我就一直参加门球活动,一天不打心里就像少了点什么。十几年的门球活动使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健康,我丢掉了药罐子,换回了健康的好身子。  打门球以前,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还患有肺结核,走200米就得坐下来歇一会儿。每年花在打针、吃药、买膏药、做理疗上的费用达1.8万元,也没能治好病。一次,王明喜局长说:“桂花,你身体不好,退休了没事干,不如和我们一块去打门球。”
蒋信平大师生于1902年,号青松红梅道人,原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顾问,为当代道教宿老,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2013年无疾羽化,享年111岁。  每天只吃两顿饭  蒋信平大师108岁时,曾有人问他,身体为何如此健康?大师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但生活简朴、气血通畅确是养生之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一直坚持吃素,所食蔬菜全是自己亲手种植,还经常在青城后山中寻觅野生的食
糖友老谭是一个典型的血糖仪“奴隶”。他每天会测很多次血糖,不仅一日三餐要测,而且有时候半夜起来都要测一次血糖才能安心睡觉。当血糖出现波动的时候,他每间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测一次,直到血糖平稳了才罢手。对他来说,现在血糖仪比手机还重要,随时随地都要看。  在糖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将血糖仪当作手机一样带着,时时刻刻都想测一下自己的血糖。当血糖读数波动时,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身体健康出现了状况。
前不久,泰国僧人蒲素帕在普吉岛庆祝了自己115岁的生日,他的弟子们准备在他过完生日后立即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长寿老人”。和尚、居士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寿,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无关系。那么,蒲素帕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50岁后七分饱  蒲素帕自幼不喜荤食,19岁时在家附近的寺庙剃度出家。他一生坚持苦修长达百余年,居岩穴茅棚,食松果山泉,坐禅礼佛,精进不辍。他的日
心态年轻“10”岁  “我老了,没用了”“我成了儿女和社会的包袱”是不少老年朋友退休后的心理。从工作岗位走下来后,生活反差太大,很多人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容易焦虑、空虚等。其实一个人的心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健康,但人们对饮食和运动的看重远大于心态。心态年轻10岁,保持心理上的“青春态”,能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更多兴趣爱好,结交知心朋友,可延年益寿。  防病提前“10”岁  如果你今年50
我在八年前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降糖药的生活,一服就是两年。在一次体检中,我认识了一位老中医,他给我讲解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使我重新认识了糖尿病,不再惧怕糖尿病。  我决定不光以吃药为主,要从饮食上辅助治疗糖尿病。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又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制定饮食表,明確哪些该吃,哪些不能吃,每餐吃什么,吃多少,怎样搭配。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很好,在减少药量的情况下,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的水平
我特别喜欢中医讲的“天人合一”这个词,而且从我所研究的肛肠专业来讲,“天人合一”对于预防肛肠疾病也是非常有效的.rn我常常给我的患者讲,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为一类新型广谱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由于该农药的过量使用,其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重视.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暴露对人
上个月我过65岁生日时,女儿送了一份相当特别的礼物:两包尿不湿。女儿当众宣布,从即日起我的年龄是0岁,相当于刚刚降生的婴儿。一阵哄笑过后,我不由得大发感慨:返老还童本是电影中的情节,但缩小心理年龄还是可以成为现实的。  从沈阳赶来祝寿的弟弟比我小六岁,可老伴私下里偷偷对我说,他看上去明显要比我这个兄长更为“成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近几年他总是烦心事不断、操心过度的缘故吧。和他相比,我无论哪种境况下
我的一位学生家长略懂周易,向我索要生辰八字,算出我在84岁时将会遇见我的爱人.我开玩笑说:“我现在五十多岁,可不可以让她提前20年出现呢?”心里有些莫名的悲伤:岁月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