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正是近年不争的事实。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职教育自身特色不明显,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期望值相差甚远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关键在于目前高职教学模式存在缺陷。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改革与强化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和拓展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 高职院校 实践 人才培养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是学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就像一面镜子,已成为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学校声誉、形象、生存和发展。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又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指标。因此,全方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高职院校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作出了高等教育扩招的决策,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过连续8年的扩招,我国普通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万人增长为2010年的突破2000万人。
  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全国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由1998年的100万人增长为2010的600万人以上。人才供应的增长,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积聚、就业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传统提供给大学生的城镇单位就业岗位的年增长量远远滞后于毕业生增长的人数,导致全国人才供求形势发生了逆转。原先的高等教育卖方市场已转变为完全意义上的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
  而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我们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按市场需求开发设置专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1.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将数十年来的社会本位观转变成学生本位观,追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不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知识本质的思考可以使教师正确取舍教学的目标知识,避免学生过多的无效劳动。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以传统的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单纯让学生接收专业知识,造成和加深了学科分割,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时间,不利于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还有过度的训练,加重了青少年的身心负担,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一部分所谓的知识,但没能真正提高能力。
  对高职院校而言,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呢?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掌握当今认识水平所及的各科类的知识的通才?还是将学生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要培养出这样的“万事通”恐怕是难上加难,就现实而言,也没有必要。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今后高等学校毕业生绝大多数要到二、三产业就业,但在以往处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二三十年中,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传统去向60%以上是机关和事业单位,40%是工业、建筑、交通和商业服务业。但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为过去的四到六倍,已不可能维持原有的就业格局了。根据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推算,未来的几年里,80%及以上的毕业生将进入工业、建筑、交通和商业服务业。
  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以"就业"作为导向,抓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2.课程改革的方向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大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改革与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高职院校如何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优化课程结构。每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要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课程要精简、适用,并且加强实践动手环节。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呢?根据培养目标实行“课程模块化”,学科之间相互交融渗透,设置综合化课程,这一点十分重要,可以直接扩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范围。
  1.教学方面
  教学方面,学科体系的"三段式"教学模式需要从根本上打破。在专业改革上,要突破以往高职专业培养目标过于泛泛和脱离岗位要求的问题,坚持能力本位原则,实施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岗位标准贯通的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岗位标准贯通的思想落实到每个教学时段。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利用平均2~3周的时间,把分散在各门课程中的职业能力培养内容综合回归到职业标准的要求。在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及顶岗实习,将已获得的职业能力转化为企业岗位能力。其他学期内时段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进行一般技术应用能力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每个假期中,还要安排1~2周时间用于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由此,将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以及素质拓展有机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阶段之中。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师资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以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后盾。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提升师资力量,改变教师的结构。教师的"双师"素质必须需要提高,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完成改革下的教学实施工作能力需要继续加强培养。需要尽快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最终形成师资企业紧密结合的综合型团队。
  3.实验实训教学方面
  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尽量营造职场化的实战环境。模拟企业岗位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职业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为学校教学需要所掌控,执行标准化的进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以“就业”作为导向,抓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要始终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即在专业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在岗位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备相当于职业资格潜能和职业资格任职条件与相关企业职业资格的岗位能力;在非专业素质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市场意识和创新理念、团队合作与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时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出大批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瑞文.高校毕业生供求形势与高教结构调整[J].中国教育报,2008,(1).
  [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湖北高职教育品牌的思路与实践[J].学习月刊,2006,(5).
  [3]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3).
  [4]李家瑞.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5]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6]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7]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行动导向下,项目化开发课程教学设计来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进行项目开发教学设计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性特点。课程项目开发教学设计依照其软件实用面广、系统综合性和集成性强的特点,通过工作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起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计电算化 行动导向 项目化开发 教学情境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定
教考分离是我国高校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军事理论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其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困难和解决对策。为军事理论实施教考分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计算机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出现各类硬件故障,如果不能进行必要的维护,必然会降低计算机的性能和寿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对于计算机故障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计算机主要的硬件设备,并就计算机硬件维护所遵循的规律和关键技术
实验骨伤科学涉及面广,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就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与探索。  实验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 教学实践  一、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和方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阐明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疾病骨伤科疾病的原理,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
莫高窟西魏第288窟男女窟主的形象在东壁供养人行列中非常明确,其中男窟主所穿的是襦裙服,而非袍服,拖地纱裙应为"绛纱裙",而不是"狐尾单衣"或"偏后衣"。将第288窟男窟主的拖
“质量工程”是国家在新一阶段提出的带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提高
在Matlab/Simulink中应用Real-Time Windows Target模块重构状态观测器的实时仿真模型,采用该方法开发的实验系统既便于实现,又能和实际物理系统良好对接,有利于学生掌握状态观测器的相关知识和促进对Matlab的了解和应用。给出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