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意义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农民培养计划引起了舆论的兴趣。来自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的消息,他们启动了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根据安排,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培养400万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这项计划的内容很多,包括加强重点人群的科学素养培养等,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职业化”的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话题。
  对中国农村稍有了解的人,听到这一消息的本能反应,是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农民是职业吗?”确实,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农民尽管从事了农业生产,但远远不能理解为一种职业。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的形象传承了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为了实现对工业的反哺,快速进行城镇化,几乎一夜之间,在户籍、土地、社会管理等方面实行了城乡分治,二元化结构由此产生。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泾渭分明,将农民、农村与城镇居民、城市进行了鲜明的标记。农民,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身份,而不是职业,农家的孩子通过参军、招工、上大学,完成“跳出农门”的人生飞跃。
  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彻底改变了亿万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很多农民开始离家,到有工作机会的地方工作,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有人称他们“农民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人并不认可这一叫法。因为,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是农民,在田野里劳作是农民,走进了工厂工作就应该称为“工人”,为什么还叫“农民工”呢?经过了很多研讨,反复斟酌,“农民工”的概念被社会广泛接受了。因为,这些农民还具有农业户口,家还在农村,只是到城镇从事工人的劳动。
  斗转星移。当改革开放的巨轮开进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时候,随着30多年的生活巨变,第一代农民工已经老去,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们更为年轻,经受过一定的教育,经历了城市化、工业化的洗礼,他们不再甘于留在农村,而是愿意把孩子带到城里,一起生活,他们不再熟悉农业生产,很少回老家,在意自己的收入是否合理,也期待與城市居民平等和谐地相处。
  那么,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渴望着更美好的生活。乡村振兴靠什么?在城乡共同发展的努力下,有关部门推动了乡村振兴计划。这一计划里,有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乡村建设,也有吸引年轻人回乡的创业行动,有增加农民收入的扶贫产业规划,当然,也包括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活动。
  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留在家乡,在家门口也能获得很高的收入,同时,也吸引具有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让这些“新农民”有用武之地,并且,随着农用地的流转,搞规模化的家庭农场,或者在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上下大力气。这些,就是让农民成为“职业”的具体做法和希望所在。
  当然,面对着户籍、土地等基本管理制度,解决传统农民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一日之功。户籍制度已经在松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取消了所谓的“农业户口”,即从户籍身份上不再有“农民”和“城镇居民”之分。从这些地方出外打工的,不再是“农民工”,而是完全意义上的新产业工人。一些中小城市开始放宽的落户限制,对于一些具有条件并且想融入中小城市的农民,已经敞开大门。只是,一些农民出于承包地、宅基地等自身权益的考虑,并不愿意转化为中小城市的新市民。
  在已经持续了40多年,并将继续下去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里,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课题,城市在变化,农村也在变化,出外打工的农民能变成新的城镇居民,是一个很好的生活选择。而留在农村的农民,就会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新的生活希望和工作机会。只有中国农村的充分发展振兴,才有整个中国的发展振兴。有一天,农民真正成为一个收入很高、受人尊敬的职业,那就是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时候。
其他文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中国欢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战后”儿童提供紧急援助。197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同中国政府开始合作,合作的项目包括水、环境卫生、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合作的项目已经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近日,《今日中国》专访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驻华代表麦吉莲女士。  一个模范国家,了不起的成就  谈到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儿童权
这里每一座房子都有一户船民上岸的故事,每一个年代的建筑都承载着上岸船民生活的变迁。  连家船民,又称蛋民,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为汉族一部分,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每天凌晨3点,家住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的刘荣全都会骑着摩托车,到离家几里外的海边收购海鲜,当天收来的海鲜通过汽
近日,随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建租赁房”新聞的持续热传,这句话成了很多城中村人的口头语。2017年8月28日,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方案称,根据地方自愿原则,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这一改革影响深远,也充满未知。正如专家所说的那样“土地改革的逻辑是小步快走,先找到一个突破口,慢慢拱出一条路,有了路就
《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发展与贡献》,一个极为大气的标题,也是一个极为热门的话题。  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以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前苏联)、法国为首的战胜国创建了联合国并制定《联合国宪章》,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70年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新形势下加强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
台湾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公众忧虑。有感于食安问题的嚴重性,台湾数十位关心食品安全的民间人士2017年5月20日创立台湾安全食品推广协会(安食会),致力于加强食品安全督管,力求让民众“吃得安心又安全”。为进一步推动台湾民众和当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安食会理事长詹竣毅表示,该协会将致力于帮助食品业者建立规范的自检流程,并提供一个可查核及检举的平台,定时公布食品查核报告,推选优质食品厂商供民众
2018年,是有着“中国药圣”盛誉的名医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此为契机,湖北省启动了多项纪念活动,并希望借此推动当地中医药的发展。尤其在李时珍的家乡——湖北蕲春,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尽管时光已经走过了数百年,沧海桑田,但家乡人依然没有忘记这位杰出的中医名家。连绵细雨中,在医药学专家的引领下,当地中学生诵读“时珍精神,民族之魂”的《拜医圣文》,清亮的声音传出很远,场面颇为动人。  尤为引人关注
历经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旅游 产业”扶贫的艰苦历程,赤溪村走出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  2001年,20岁的钟丽眉第一次随男朋友来到位于福鼎市磻溪镇的赤溪村。“当时我就傻了眼,早先赤溪村是没有通往山外的大路的,来的时候是在一个叫作龙亭的地方下车,徒步翻越一座山之后,才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进了村。”回想起17年前第一次进入赤溪村的情
细菌偏见的根源深植在人与病痛抗争的医學史里。直到89年前青霉素被发现,它都是人类历史上制造的肺炎、伤寒、痢疾、肺结核等疾病的最强大杀手。55年前,人类身体内部拥有包括细菌在内的巨大的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才开始流传,人们开始逐渐尝试认识,我们体内的这些定居者们究竟如何与我们互动。在敌人之外,我们是否还存在另一种亲密关系?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小小的寄生者不仅是我们的好伙伴,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也和它们息息相
“我们查办职务犯罪决不手软,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393件1646人,其中有厅处级干部107人”;“全年共批准逮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药犯罪嫌疑人114人,依法提起公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464件891人,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171件405人,立案查处环保领域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52人,监督纠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虚假诉讼案件 375件
中国是世界上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国但非文化强国,因此,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化成為世界发展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融入全球化的大潮。在文化发展上也是如此。一国推进文化发展除了需要夯实本国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积极促进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是世界上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国但非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