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252例,统计入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例数,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性别、年龄、卧床时间、有无抽烟史、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252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共有32例并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70%。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65.85%,革兰阳性菌10株,占24.39%,真菌4株,占9.76%。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关(χ2=0.267,P>0.05),年龄≥60岁、卧床时间≥2周、有抽烟史、有侵入性操作、有COPD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大于年龄<60岁、卧床时间<2周、无抽烟史、无侵入性操作、无COPD的患者(χ2=7.076、7.066、4.764、12.603、7.805,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卧床时间2周以上、有抽烟史、有侵入性操作、有COPD均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9、3.397、3.504、4.820、3.804,均P<0.05)。

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仅有少数为真菌。年龄≥60岁、卧床时间过久、有抽烟史、有侵入性操作、有COPD均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治疗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患者总共35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选择的充填方式分成常规组(n=172)和热牙胶组(n=185),两组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其中常规组采用冷牙胶侧压法充填根管,热牙胶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并比较两种充填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热牙胶组患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抗焦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第四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单双号病房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症状开始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8%(60/62),对照组有效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诊断指标对晚发型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细菌性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5例为败血症组,以67例同期非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对白细胞、血小板数、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晚发型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时,C反应蛋白灵敏度(41.8%)、特异度(95.6%)、阳性预测值(92.0%)高;而白细胞、血小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睢宁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发病在3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2例,其中92例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组),50例未溶栓,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24 h、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死亡例数,并进行出院28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
目的分析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在青少年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收治的包茎、包皮过长青少年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包皮切割缝合器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
目的比较冠心病采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93例及观察组9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心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8.
目的调查了解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促进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联合应用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200例及其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200例病例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联合应用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发应的性别构
目的观察问题解决疗法应用于改善女性尿失禁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诸暨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患者43例为对照组;另选择诸暨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问题解决疗法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症状,采用汉化版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其生活质量。采用改良版创伤后成长量
目的探讨根管填充环氧树脂类糊剂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根尖周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根管糊剂展开填充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管填充环氧树脂类糊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根管菌落数、疼痛情况及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预见式健康教育对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宁波第九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式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近亲属在干预前认知较差(40.00%),干预后观察者的认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