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乡村治理“三治”融合问题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本文以天祝县为例,通过论述研究“三治”融合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及天祝县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现状,意在深入探讨分析天祝县“党建+三治”的乡村治理经验,全面客观反映天祝县乡村治理中“三治”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挖掘典型经验做法及优势,指出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原因,根据具体实际提出可操作性意见建议,为实现天祝县乡村“三治”治理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其他文献
天水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全市受水旱灾害影响面积大、人口多.近年来,水旱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天水市建设实施了一批水旱灾害防治项目,切实提高了该市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完善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浅析了全市水旱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管理,进一步探讨其实施效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不同层面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明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开局“十四五”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本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本文从城市间互动的角度首次系统地归纳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的3个效应:分工效应、趋同效应和学习效应.接着,论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效果和机制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高铁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与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指数的提升,其影响为总体结构变化的3.75%~4.84%.第二,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当高铁连通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不同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时,分工效应起主导作用,并导致产业结构的两
近日,武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春播农资市场安全,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rn检查中,执法人员以农资生产企业、农资市场、农资经营销售门店为重点,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作为当前春耕备耕期间的重点检查对象,通过现场查证验物、现场询问、抽样检查等方式,检查农资经营单位许可证照是否齐全,购销货各项生产档案制度记录是否建立健全,经营的农资产品购进渠道是否正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产品外包装和标签说明书是否规范等,向农资生产、经营、使用者
期刊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村宅基地制度也是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制度.目前,随着农村大量人口进城落户,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客观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也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最为复杂、最为敏感和最难决断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对华池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发展目标和思路;重点从5个方面阐述了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即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标准化基地和配套建设、扎实开展试验示范、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强化蔬菜冷链和营销体系建设.
如今,漳县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7.5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rn近年来,漳县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园区创建工作,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按照“公司带动、连片发展、整体推动”的思路,漳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种植模式,建立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15万亩,中药材良种生产基地建设3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建设15个,示范种植面积2万
期刊
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产物,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为推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理事长经营理念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不高、资金效益不明显,群众受益面不广,筹融资渠道不畅通等制约因素,本文对当前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泾川县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们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发展旅游,每年收益约60万元,还有额外的旅游产业分红.农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农村并不比城里差!”广西北流市民安镇丰村党总支书记曾广南自豪地向记者说到.2017年6月,丰村拍卖出让成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0.67公顷,这些土地用于广西铜石岭国际旅游度假区服务设施建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建立健全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进一步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塑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引领生态环境保护新风尚、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方案、全面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