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黄诠(1977-),男,湖南娄底涟源人,实验师,硕士。
  刘浩(1977-),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博士后(通信作者)。
  摘 要: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已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以信息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深入校企合作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转型发展;校企合作;信息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91-01
  在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任务之一。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进行共享,将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转型背景下所提出的“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共赢”理念是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是实现该理念强有力的抓手[1]。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机制,学校希望企业对学校的“双师型”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组织实施考核等方面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从而增强教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希望通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人力资源来实现产品的研发升级、人才的储备。校企合作其实质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2-4]。
  受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影响,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5],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业竞争能力不强。以我院为例,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学生培养效果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融入企业能力差。这重要是学校对行业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所导致。因此能过校企合作将行业需求与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深度的融合,对解决以上问题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针对信息类专业而言由于知识更新的原因,学生需及时了解和掌握外界新的技术热点。这需要企业持续将行业新的技术动态及时灌输给学生。但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等诸多方面学校与企业难以达成共识。但由于主导权在学校手中,企业被动的切入,深度不够。
  2.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校“双师型”教师匮乏,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的需求不清晰,存在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技能偏弱的问题。教师从事的科研项目大多注重理论研究,应用性不强,对帮助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企业不稳定
  校企合作是一种市场行为,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其利益最大化是企业首先思考的问题。校企合作是一项周期较长的过程,企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相比为人才培养投资企业更愿意采用成熟技术。而企业项目的不确定性、承接能力等也是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当企业自身发展陷入困境时,校企合作也无从谈起。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企业切入力度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信息类专业而言可将各门基础课程以专业群为单元,打造基础知识通识平台。对专业课程可以企业运营为背景,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结合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所对应的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分方向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群。将行业需求标准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企业切入校企合作的力度。
  2.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大服务力度
  主动与合作企业进行密切配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将企业优秀的工程师请进学校担任任课教师,采用项目进课堂的模式带动学生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学校的老师采取定期轮转的模式进入企业进修锻炼。实现学校与行业之间的师资双向交流。鼓励教师大加应用型技术研究,以企业项目研发、产品升级为背景,通过横向课题研究、设备开发,切实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教育工作的展开。让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完成产品级升、人才储备、技术转换等工作,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学校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稳定合作对象,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
  四、结语
  在转型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是培养信息类专业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能有效的发挥出高校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强大的项目开发实践能力的优点,一方面学校可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思路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可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其校期间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学习,最终让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加大了就业竞争力。最終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
  (通讯作者:刘浩)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优秀青年项目(No.15B125),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C0743),湖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资助
  参考文献:
  [1]钱明珠.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
  [2]庞佑霞,许焰,庞小兵.校企合作“双基制八学段”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15.03:111-113.
  [3]万婧,王明繁,黄红梅.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的意义[J].亚太教育
  [4]肖倩红.基于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1:33-34
其他文献
提出双环网络G(N;1,S)的L形瓦仿真算法,利用VB6.0作为编程语言、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来实现这一算法,对任意给定N,而2=
针对航空航天柔性机构运动具有复杂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UG-ANASYS-ADAMS多软件平台下建立柔性机构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的方法,对某轴对称矢量喷管(AVEN)机构进行了建模
一、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提出,有着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
摘要: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会有安稳幸福的生活。秉承着这一理念,我国高校教育中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们的体魄,使身心状况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究竟怎样锻炼才能对我们更加有益?我们的身体与体育锻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的必要性研究研究》为题,讨论一下在各类体
碎片化阅读时代,中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低头族正成为校园中的新主流。本文力图从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困境;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阅读活动引路人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帮
针对Volterra级数辨识中的“维数灾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最小均方(BLMS)滤波器的简化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影响指数的概念,在保证一定辨识精度的前提下,根据每个Volterra核函数对辨识结果贡献的大小对其进行筛选,然后用筛选出的有效核函数作为对原系统的近似,从而达到降低辨识维数减少计算量的目的。该方法为克服“维数灾难”,实现在线辨识Volterra级数提供了一个有效解决途径。最后,文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核心部分。在服务中提升图书馆竞争力,并从中获取持久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是图书馆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