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更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为此,教师要努力探寻有效的途径,优化地理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26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更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为此,教师要努力探寻有效的途径,优化地理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只有通过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在情境中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体验。从学生角度来看,体验的生成也有赖于情境,若课堂中没有情境,充斥的只是干瘪的知识讲解、练习,学生也就难以生成体验。如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对自己家乡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其他地方不了解,如果没有对全球性地域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对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较难理解的。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一是在导入过程中,需要以情境来引入新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进行,且要注重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学习中可从身边的小孩出生话题说起,并由此而引出某个地区人口增长的案例,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图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有什么特征。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过渡到“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特征探究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更容易让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在探究活动中要注重以情境来促进学生体验的生成。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针对问题也要注重以情境來帮助学生理解,获得体验。
  如在《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引导问题如“世界闻名古国发祥地为什么和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为什么会比较密集?”然后借助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引导学生找出武汉、重庆、宜宾等城市都在河流交汇处的原因,并对广州、上海、天津这三座城市的位置分布共性进行分析。这样可让学生在图片分析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空间布置的特点,理解河流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改变自身固有的学习方式。多参与课外的实践和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课本。例如,笔者在教高一学生地理上册的《认识各类岩石和地理地貌》时,笔者会利用学校在对学生集体组织的郊游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课外的学习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在郊区采集比较常见的岩石的标本,然后再在课堂上让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选取其中一种表述该岩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点和区域。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在玩与学中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笔记的抄录和记背,而是在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下,学会自我调整和积极探索,这样有利于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和教师创设的课堂有直接的联系。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有带入感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地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激励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例如,笔者一般会在学期期中时开设地理的趣味知识点问答竞赛,学生的座位以围成一个面向讲台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讲台前方是一行评委和主持竞赛的同学。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辅助的调节者和引导者。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地理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离感。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将课程内容和日常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和误区,有利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学会利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四、联系教材图片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展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地理漫画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材料。例如某高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森林资源利用知识时,向学生展示了相关漫画,画中遍地都是树根,一只小鸟站在树根上,眼角流下一滴泪,嘴里说道:把我带走吧。展示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小鸟为什么这么说,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道: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动物难以继续生存。这种引导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应用
  提倡体验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学生,关怀生命,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宽度,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后去应用,在应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更好地感受地理和生活的联系性。同时也要以应用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能学以致用。在地理课堂中,要及时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展开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学生不难理解,但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进行合理区位选择就是难点。教学探究该内容后就可引导学生根据家乡城市的情况展开讨论。同时,在课后也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这样,让学生去经历、去感知、去体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才会变得牢固,技能才会得到提升,发展也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73069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广大英语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纷纷把注意力转向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上,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课前3-5分钟的自由对话”已成为许多英语教师用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来提高学生自由对话的实效性。  关键词:有效指导;自由对话;实效性  中圖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拟从制订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重视问题预设,激发学生提问来论述构建和谐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24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依赖于构建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
摘要:初中的学习生活是学生正确思想的确立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进入初中读书的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接受能力以及不能明辨是非的盲从性,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初中学习生活;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方法;探索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这是一场没有试卷的考试,监考的是一位空巢家庭的学生,考生是从事班主任工作15年的我,当时考场上发生的一切,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今年开学后不久,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又同往日一样上完晚讲评回家。抖落了一天的疲倦,正准备吃饭,端起碗,聆听着窗外的风雨声,心想,今天下晚自习后学生应该不会在操场闲逛逗留吧,今天的就寝纪律一定会很好吧……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宁静,打来电话的是保卫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