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教育的开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义务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体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沿阵地。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本文中,笔者将从“谦逊”“坚持”“团结”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包涵。
  关键词:行为习惯;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主要的实践课程,但这一门课程教学空间较为宽泛,教学自由度较高,对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有较大的考验,也正因为如此,体育教学给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时机。如果能够在课堂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笔者以为,体育教学可以从细节入手,着重培养学生不同的行为品质。
  一、 渗透礼仪知识,懂得谦逊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知识、懂礼貌”,由此可见,在学校传递给学生一定的礼仪知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一定的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谦逊意识,让学生更加全方面地成长。
  例如,随着学生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出现驼背等不良习惯,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成长不利,在今后的社交礼仪中,个人形象将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初一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就加入了常规队列的练习,通过立正、稍息、踏步走和原地三面转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站姿。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解了一些简单的站位知识,让学生从内心层面认识到站姿对礼仪的重要性,之后給学生示范了标准的动作姿势,学生在知道要领之后就解散自由练习十分钟。十分钟后集合,分组让学生进行演示,挑出其中动作比较标准的几个学生作为标兵,由他们给学生讲解练习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也在向同伴请教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谦虚。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纷纷表示在交流的过程中进步很快,身体姿势也越来越标准,在课堂上学到很多。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变换一下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一定的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挖掘运动潜能,学会坚持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一直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和重中之重,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一切体育课程开展的基础。体育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不断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初二4×400的体育教学课上,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跑步的爆发力和耐力,很多学生觉得训练比较累,训练态度比较消极,教学效果比较差。为了扭转这种形势,我引入了“双向追逐跑”这一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训练过程两人一组,每400米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A在前,学生B在后面追,跑完400米后两人调换角色,学生B在前,A在后追,每做两组就休息五分钟。分组的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让身体素质比较接近,但有微小差距的两人为一组,这样两个人追起来你来我往,求胜心理就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激发,训练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同时,在课程的后半段,学生的体力都有了比较大的消耗,但是为了能够取胜,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很多学生发现,以前以为坚持不下来的距离,现在都可以跑完,自身的信心得到了充分的鼓舞,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自身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之后的训练中也更加能够坚持得下来。由此可见,体育课程训练是一个多元、丰富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动性,从而让学生获得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双赢”。
  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有充分的估计,既要能够“触底”,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培养学生坚持、坚韧的意志品质,又要防止学生运动过量,造成身体上的劳损。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课标课改之后,体育课程更加人性化的体现。
  三、 开展协同合作,务要团结
  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以集体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学习,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共同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集体的含义,培养自身团结的理念。
  例如,在初三的一次趣味体育课上,我就举办了一次分组踢毽比赛,学生以四个为一组,自由结成小组,组内四个同学依次踢毽传递,踢得数量最多的组获胜。比赛开始之前,同学们就都跃跃欲试,在商量踢毽的对策,比赛一开始各个小组就直接进入了白热化,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组内有同学指挥,有同学计数,每到一个暂停的节点,学生都马上聚在一起讨论刚才的失误。比赛结束之后,我让获胜的小组分享自己取胜的经验和技巧,让失败的小组反思不足和教训,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大化。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之间的集体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大家也对“合作”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整体的协同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团结意识是初中生最应当具备的品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核心的实践课程,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理念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大胆创新,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初中体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把教学思想与具体的教学环境相结合,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断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秀环.初中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让课堂流光溢彩[J].新课程学习,2015(01).
  [2]花美林.探析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6(19).
  作者简介:
  赵生龙,任振斌,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品德生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意识,也渐渐在广大教师的心中植根。但是,何为“生活”?到底回归成人的生活还是儿童的生活?是“生活化”还是“为生活化”等等的问题,又摆在了一线教师的面前,此文,从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和品德目标这三方面,对于品德生活化的论题做了初探。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真实  在课程标准中,对品德课程进性质作了明确而清晰的规定: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
摘要:教育部新下發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要求,“体育素养”的概念也开始为我国中学体育老师所熟知,一些体育教师也开始探索和尝试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本文从当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具体阐述“体育素养”的基本概念,探索如何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落实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素养;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方法;教学
摘要:足球运动是一项激烈而富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开展足球校园联赛,利用体育课堂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借用足球的训练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在比赛中学会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体质和体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足球;提升;体质  足球作为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欢迎。而足球进校园,通过举办“市长杯”“校长杯”等球赛,班班有了球队,又给我们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初中生人格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时政作为初中政治考核占据比重较大的部分,对于初中生的中考成绩、日常生活质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时政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本文我根据个人多年政治教学经验与大家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优化微探,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应用策略  根据当
摘要:当今的篮球队训练已经逐步的运用到了科学的方式,多种新型手段的运用都让篮球运动员们在训练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逐渐使他们自身有了好的精神品质,不止激发了其自身的活力,还让运动员们了解熟悉多种战术和训练的方式,从而在比赛中掌握主动。  关键词:篮球队;训练;精神品质  随着国内篮球赛事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关注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中学生在其中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他们在学校时非常喜
摘要:本文通过开展体育趣味游戏对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旨在把体育趣味游戏渗透到体育教师的教学中,通过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出趣味游戏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起到烘托教学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把新颖的体育项目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摒弃对传统项目的视觉疲劳,让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地融入到体育学习中,使学生乐于进行身体锻炼并有强烈的意愿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是对快乐体育的诠释,也是对学生主体地
摘要:在学生的体育学习阶段,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对体育感兴趣的基本手段。对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入手,深刻分析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学生在体育中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中自我锻炼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因素;措施  不管是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只有学生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