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电力企业劳动关系完善及员工利益共赢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的影响下,小规模的电力企业面临关停或改造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革企业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促进和谐企业的创建,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共赢。
  
  一、完善国有电力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及协调员工地位转变
  
  当前,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能源战略政策的调整以及新时期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促使大机组高容量发电厂的投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核能、风能、水电、地热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更多的关注,机组小、规模小、效率低、高能耗的电力企业逐渐在竞争中被淘汰。电力企业经过重组形成了以集团公司相互竞争的模式,在这种体制下,电力垄断被打破,虽然各集团公司之间仍然存在合作的关系,但更多的体现在集团之间的竞争、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伴随着这种竞争的不断加大,新技术应用的可模仿性使得技术竞争对企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有限,真正的竞争体现在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的竞争方面。人才战略已经受到各个企业的深度重视,如何吸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最大程度地使用好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当今企业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国有电力企业中不完善的劳动关系突现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企业在人才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怎样完善各项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共赢,为国有电力企业提供长期高速发展的动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为了便于对当前国有电力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分析,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几十年来国有电力企业员工地位的转变情况。“员工”的提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关系多元化情况下产生的,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以“职工”命名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从进入企业的那一天起,职工的生、老、病、死等一切都和企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力企业的职工在当时国家电力行业计划垄断的条件下,优越感、自豪感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的滋生,阻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劳动关系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劳动力雇用模式更加多样化,劳动者雇用终身制向雇用合同制转化,更多了体现了劳资双方的双向选择权力。在这样的模式下,无论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合资、民营、私企的劳动者统一称为“员工”,员工的含义也更加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发挥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同,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努力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国有电力企业的员工在劳动关系的不断变化中,逐渐失去了企业主人的优越感,付出劳动、获得回报,企业的归属感不断减弱,而更多的是体现维护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
  
  二、国有电力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1.岗位职责不明确。国有电力企业在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以后,在工资制度上施行定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每个岗位都有较为详细完善的岗位职责,并且加强了岗位绩效管理。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问题比较多,岗位的确定基本上延续了以前的岗位的设置,对岗位的工作流程并没有科学的进行分析及排列,岗位调动频繁、随意性较大,岗位的变动也是造成工作中出现漏洞的重要原因,导致了所制定的岗位职责不能很好的履行。
  2.中间协调机制薄弱。员工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交流。对于国有电力企业来说,员工主要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与企业管理,员工的意见是否被重视对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积极性十分重要,由于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导致了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有限,就国有电力企业来说,运行一线员工很多不知道企业的总经理是谁,这样的事实听起来一点都不可笑,在我们的身边确确实实的存在。就职工的权益维护、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对于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的员工来说,这两个组织是维系双方互利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现今在国有电力企业组织机构上看,党、政、工职责一身兼的情况越来越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但员工的利益在这样的机制下越来越难以保证。
  3.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制定和执行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制度合理、执行坚决就可以促进企业和谐有序的发展。但制度不被员工认可或是执行中因人而异就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是消极怠工降低劳动生产率。就本公司而言,经过几十年来的积淀,各项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在因人而异、考核不及时等问题,公司有公司的制度、专业有专业的制度、班组有班组的制度,制度的统一性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公司制度从较高的层面上规定每个员工应该遵守的制度内容,而各专业和各班组制定的制度在一定程度存在着差异,这样就会造成员工之间的不平等待遇,引起员工之间的疑问和攀比,给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4.岗位宏观调控较差。确保企业各岗位的平衡发展,尤其是重要岗位的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岗位竞争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说劳动不分高低贵贱,但人们还是普遍趋向劳动强度低、工作轻松、岗位薪金高的工作。尤其在重要的工作岗位,靠员工思想觉悟和素质已经很难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现场一线部分岗位已经严重缺员,后继人才断档。一线岗位责任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高,这些使新员工不愿去一线岗位大多流向职能管理部门,电力体制三项制度改革近三年的进程中,虽然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但毫无变化的岗位绩效工资和有限的岗位轮换使员工丧失了进取的积极性。
  5.员工培训存在误区。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基础手段,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一个小规模的热电联产国有电力企业,由于人才的待遇方面缺少竞争力,因此,在人才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目前企业的中坚力量大多是本企业中靠自己的培养成长起来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当前企业的一线生产技术及管理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档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才向其他电力企业的流动加速,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员工培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明显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一边是企业人员众多、一边是人才的严重溃乏,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和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人才的尖端优势并不是坏事,但就我们企业来说,企业不是免费输出人才的培训机构,培训所付出的成本同样应该得到回报,我们应该看到很多岗位培训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员工也不是极个别的现象,这个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6.企业缺乏战略管理、统筹管理思想。小规模热电联产企业,要在当前“上大压小”的政策下改造成大机组电厂是件不太可能的事,但就我们面临不断扩大的冬季供暖市场,我们的未来到底在哪里还是一个未知数,未来是什么样子也不得而知。一个企业就象一个人,最基础的需求就是生存,企业要生存就要在国家政策、各种信息中下功夫,现在企业面临的困难在增大,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可我们的危机意识在哪里?怎样保证相关决策的正确、保证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上下同心、保证我们最高效的协同工作,那么现在企业的战略怎样实施就是我们大家要达成共识的关键一环。
  
  三、如何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1.做好岗位绩效管理考核的调研工作,制定公正、公平、公开的岗位绩效管理制度。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要结合现场实际,科学的分析岗位人员需求,严格确定岗位标准、量化岗位工作、细化岗位绩效评估方法,在岗位管理上真正体现出定岗定薪、绩效考核的原则。同时对原制定的岗位岗级、薪级制定科学的调整制度,利用岗位绩效管理,确保岗位的人员流向和平衡趋于合理,避免重点岗位的人才流失。引导员工正确的岗位竞争观念,提高员工自觉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2.突出企业工会组织和党组织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在组织机构上尽可能避免党、政、工一身兼的现象,使工会组织和党组织更好地享有独立自主行使维护广大职工利益及履行群众监督权力,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代表广大员工的意愿,有利于解决基层员工存在的疑问、协调企业的经营者和基层员工之间的关系。中间协调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减少企业经营者和基层员工的利益冲突,促进企业和谐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民主管理。
  3.加强企业制度建设。避免制定制度的盲目性,对于已不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要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制定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真正体现制度的刚性。创建和谐企业、加强人本管理的同时,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执行性。尽可能消除各专业、班组在执行制度上的差异,在企业内部保持制度执行的统一性,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同企业制度的界限,由于各专业、各岗位的特点所造成的差异,应该是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来限定的范畴,不应该由制度来限定。
  4.有针对性的加强员工培训。在培训方面针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当前岗位人员流动比较大,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短缺,基层生产骨干短缺,怎样使那些新上岗人员及不胜任岗位的人员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企业来说,使这些人员通过培训掌握熟练的岗位技能,弥补生产技能人员不足是解决一线人员需求和保证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再者好的培训应该有更好的企业人才使用机制相支持,合理的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能力,使员工通过掌握更高的技能走向更高要求的工作岗位,实现员工个人的价值,对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提高培训质量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5.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各部门的协作能力,通过不断的问题反馈和问题解决完善企业组织管理、更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战略涉及企业将来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制定什么措施。尤其是现在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将企业全体员工思想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才能真正使员工队伍稳定,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克服困难,更好地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向企业制定的目标靠近。
  总的来说,面对国有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和电力企业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员众多、生产率低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但最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人,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电力企业,要转变观念,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完善,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共赢。
  (作者单位:国电辽宁节能环保开发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下午1时53分,靖京中心医院内科主任胡振玉教授刚洗完手正准备下班时,一位从横山县石湾镇赶来的老大娘在家里人的搀扶下急匆匆走进了内科诊室。胡振玉教授连忙上前询问病情。“
弱势金融,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相对滞后,并因此难以得到金融强有力支持的待发展群体、区域以及产业。我国现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如相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西北地区,相对城市的农村金融,以及较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农业生产。若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种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整个经济基础的薄弱,在一个国内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由于健全的金融业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分别从中
近年来,商丘市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大的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商丘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商丘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周边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相比,特别是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存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