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韦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来源 :意林·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一直都流传着“韦神”——韦东奕的传说。据说在韦东奕担任助教的一门课上,教授是这样介绍他的:“如果有题不会,可以问我,我不会可以问助教,助教不会那一定是题印错了。”
  最近韋东奕因为一段采访视频火了,其貌不扬的他被称为百年一遇的天才!高中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参加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均以满分获得金牌;大三时参加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以一人之力单挑清华,拿下“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四项金奖及个人全能金奖,再加上大二时获得的代数金奖,韦东奕成了“丘赛”史无前例的大满贯选手。
  有人好奇,这样一个天才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
  1991年,韦东奕出生在山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理智和天赋。七岁那年,在别的孩子拿着小人书看漫画的年龄,父亲带回来一本书,韦东奕不经意间翻开,竟然痴迷得忘乎所以,那本书叫《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就这样,韦东奕一头栽进数学里无法自拔。同龄人在看动画的时候,他在解题;同龄人在和小伙伴玩溜溜球、斗地主时,他还在解题。韦东奕读小学时,老师要求写周记,他竟然写出了这样一段话:周末闲来无事,站在家中阳台上向下望去,看见一只青蛙在那里一蹦一蹦,看那青蛙的运动轨迹多么像双曲螺旋线……他不喜欢玩具,不爱看电视,甚至对上网都没有任何兴趣,只有谈起“来,看看这道题”时,眼睛才会泛着光。
  恩师张永华老师发现了他异于常人的天赋,更欣赏他对数学的执着和不加掩饰的热爱,让他跟着自己进行奥数训练。韦东奕不负众望,高中时获得数学联赛山东省第一名。2008年3月15日,韦东奕进入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没人想到,这个总是背着双肩包、沉默寡言的少年,自此留下了被人交口称赞的传奇,为国家赢得无上荣光,一路开启了他的“封神”之路!
  我们常说谦虚、慎独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质,这一点,在韦东奕身上显露无余。
  每当别人夸他时,他总说“没有啦”“不是这样的”。他非常纯粹,一点不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不管谁来宿舍问他问题,他都认真回答。
  顶着“天才韦神”的光环,现实中的韦东奕,两个馒头、一大桶开水就是他的午饭,一月300块生活费却浇灭不了他的理想之火。他不是不懂所谓的人情世故,只是不愿意浪费多余的精力。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韦东奕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选择了数学。
其他文献
本研究关注语长构式化规约中概念义的浮现。从构式角度对“X着不Y”搭配的考察发现,“着”是否可省略取决于形义互动。在形式上“着”的省略受到“X着”音节数的制约,在意义上受力动态拮抗类型影响。在“X着不Y”构式化规约中,以身体动作经验为基础,“着”已规约为身体与所接触客体的拮抗框架,通过概念隐喻可用作组构动作间、状态间等各类概念实体间的互动。相应地“X”提示实现的动作或状态,“Y”提示潜在的动作或状态,“不”则提示“Y”表达的动作或状态潜势未获实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说